【博物偵探唐澄暐】給好孩子閱讀的過激疑案:那些年,我們一起讀過的《中國兒童大百科全書》

檔案調閱371次

編按:雖然不像《小百科》和《小小百科》般堪稱是六、七年級生的共同回憶,但《中國兒童大百科全書》依然是一套令人印象深刻的磅礡鉅作。這套瞄準中小學生的百科全書,透過一天一故事的編排,讓許多小朋友以簡易汲取知識的方式,度過了精彩、豐富的童年--但當我們長大之後,回過頭來看這套百科,才愕然驚覺,當年的我們,讀的說不定太精采了些--不是說我們有什麼好抱怨的,但就,真的很促咪啊!一起來回顧一下當年《中國兒童大百科》到底教了我們什麼吧!


特約調查員:唐澄暐

對小孩子而言,書或許可以分類成被迫要看的、被鼓勵要看的、不聞不問的和禁止看的這四種。家長不難藉由控制空間、時間和金錢,來決定小孩子的閱讀方向。不過,這樣的控制並非不能挑戰,許多人應該都有偷藏偷看一些禁書的童年經驗;而且,還有許多家長不允許的內容,其實就是由家長自己帶進門的。孩童就這樣在家長的督促下看著家長心中的禁忌內容長大,而家長可能到了孩子長大成人,都還蒙在鼓裡呢。

 

這種事情如今或許少了,但在以前卻還滿普遍的。約莫是在一九九零年代,隨著台灣富裕起來,兒童教育的需求也水漲船高,但台灣的書籍製作水準卻還沒跟著提升,加上版權觀念與法律規範的不健全,都使兒童書市充斥著良莠不齊的商品:有些從印刷到內容全都馬虎帶過,或者以不太優秀的翻譯水準隨意盜版外國(尤其是日本)的讀物;並不是沒有品質優良、正式從國外引入的兒童讀物,但書中內容往往離兒童太遠,讓許多孩子讀了雖愉快,卻也逐漸把異國情調和陌生感當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許多七年級生的共同回憶:中國兒童大百科。唐澄暐攝。

擔心這一點的出版者,或者看見這個缺口的出版者,也陸續開始出版各種「從台灣(或者說,中華民國)看世界」的百科全書。因為目標方向和企圖心的不同,這類百科的品質也是參差不齊;然而,「知識百科」這樣的光環,加上一套動輒十幾本數十本的分量,還有當年推銷員的三寸不爛之舌,以及最重要的,中產階級在景氣中的強大購買力,讓一些事後回顧簡直匪夷所思的百科全書,成為許多家庭都擁有一套的典藏(這可以從這些百科末頁的再版刷數證明)。先不提內容本身的正確與背後的政治認同傾向,這類百科的尺度極限,有時候和那些家長不希望小孩閱讀的「閒雜書等」根本半斤八兩,甚至更為過火。

 

推理小說雖然能夠訓練邏輯推斷的能力,但會不會同樣也給了兒童負面榜樣可學習?面對此一狀況,大人可真是傷透腦筋。唐澄暐攝。

推理小說就是一個好例子。對於替孩童選購書籍的家長而言,推理小說是一種遊走邊緣的讀物。一方面它的推理成分確實對孩童思考能力有些幫助,但另一方面,當時最普遍的福爾摩斯和亞森羅蘋都不可免地和各種偷竊、搶劫、謀害、仇恨有關。或許福爾摩斯還能因為偵探、警方或被害者的勝利,而傳達邪不勝正的價值;但到了亞森羅蘋,那些以怪盜耍弄警察獲勝作結的故事,恐怕就不是家長所樂見的了。

不過也因為這些推理小說的名氣不容忽視,作為那種包山包海想要窮盡世界萬物的兒童百科,好像還是得介紹一下才行。因此,在《中國兒童大百科全書》這套恐怕是台灣史上規模最大(以一年三百六十六天成冊,每天都以三到四個人物或事件為引子談論一個主題,總共三十六冊,每冊至少都三百頁起跳)的兒童百科中,光是和推理小說相關的,至少就有愛倫˙坡、柯南˙道爾、莫禮士˙盧布朗、阿嘉莎˙克麗斯蒂等;作為中華文化的傳遞者,包公案、彭公案和施公案也有篇幅介紹,甚至連相較之下知名度較低的兒童偵探小說《小偵探愛彌兒》也介紹了。

知名度並不高的《小偵探愛彌兒》。圖為《中國兒童大百科》的插圖。唐澄暐攝。

家長肯買那麼大部頭的百科全書回家,除了對增長孩童知識的期待外,多少也是希望能用百科的溫和價值來填滿孩童的閱讀時間,以免他們轉而閱讀一些娛樂、暴力、色情和怪力亂神的內容。可是不曉得為什麼,這套招攬了台灣各界正派菁英擔任顧問的兒童大百科,在尺度上卻好像完全不設防,講戰爭時文字、插圖腥風血雨就算了,講神話故事、民間故事還是腥風血雨,好像只要故事裡有一丁點暴力和血腥的部分,百科就有義務要呈現給孩童看到似的。

可想而知,就偵探小說而言,百科描述的內容和家長排拒的書本相比,恐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坊間普通的兒童偵探故事,通常因為成本有限,不會在插圖上下什麼工夫,頂多就是幾張簡單的黑白線條畫,也因此呈現不出甚麼太誇張的場面;但在《中國兒童大百科全書》上,為了滿足全彩色印刷和隔頁就一張插圖的要求,基本上甚麼場景都會畫出來。

因此,我小時候對《東方快車謀殺案》的印象就非常強烈了。給孩童閱讀的百科插圖,清楚而鮮艷地描繪了車上乘客身中十二刀吐血死在床上的慘貌。直到今日,我還是不太能理解為何要向孩童讀者特地描繪這一幕?或者說,跟孩童講這個錯綜複雜、處處殺機的故事,本身是不是就已經有點太過頭了?

愛倫坡〈紅死病的面具〉,《中國兒童大百科》。唐澄暐攝。

然而這樣的慘烈描述,在百科中提及的各種推理、懸疑小說中只是一再重複。例如愛倫˙坡的《摩爾街謀殺案》(坊間多譯為《莫爾格街兇殺案》)的簡介,也毫不避諱地把兇手揮舞剃刀殺害母女並塞進壁爐的情況描述出來;如果有機會藉由這本百科一併欣賞《紅死病的面具》,那絕對會是一輩子難忘的閱讀經驗,因為這本百科幾乎原模原樣地把整篇小說都照著寫給孩子讀,還搭配上所有人在驚恐中滿臉流血死去的插圖。(但不得不說,我好像反過來因為這樣,從小就認識並喜歡上了愛倫˙坡。)

百科中比這些小說更刺激的,是那些發生在真實世界裡的疑案。在介紹中國名法醫宋慈時,百科講起他的案件還不算露骨,就跟一般中國民間故事差不多;但後面繼續介紹到楊日松時,就不太管小孩讀到會有什麼感覺了。百科中收錄的楊日松疑案,第一則還算清淡(以整本百科來說算清淡,但以孩童來說就未必了):一對殉情的情侶一死一活,男生把手指放在繩子和喉嚨間活了下來,最後證明男生才是兇手。這真的還好,下一則直接引述如下:

你還記得這段從〈國內最資深的法醫楊日松〉中引述出來的文字嗎?小朋友從裡面可以學到的是:地上的豬肝(?)不要撿。唐澄暐攝。

「又有一次,基隆發生了一件案子;一名女子被車子軋死,司機畏罪潛逃,但是他並不知道車下的機件刮到了死者的內臟和肢體。車到板橋附近時,一塊肝臟掉在路上,被一個居民誤以為是豬肝,帶回家煮了吃了。

車子開到嘉義,又掉下一隻手……」

 

所以從很小的時候,我和其他讀到這段的小孩,應該都從百科中學到了一些生活常識:人被車撞到會掉內臟和手,然後人肝跟豬肝很像,搞不好爸媽不小心弄錯,晚餐就會吃到了。

彷彿還不夠似地,百科在介紹完人肝與豬肝的類似處之後,又繼續向孩童介紹了法醫如何從屍體的各種跡象來判斷死因。幸好在此處百科有克制一下,讓我不至於在這麼小的年紀就看一大堆屍體的彩色照片,但百科還是盡量把能講的都講了,好比說,生前落水死掉的人肺部會積水,先死掉就不會;嬰兒出生前出生後死亡,肺臟形狀會不一樣。上腹部受到重擊會肝脾臟破裂內出血,下腹部則是膀胱或腸子破裂而腹積水。然後,百科又舉了一則民國七十三年發生在高雄縣路竹的焚屍案,頭蓋骨遭重擊、喉管解剖有勒痕、肺內有血、心臟切開呈磚紅色……

不過整套百科裡的各種懸案,最讓我難忘的還不是這些血肉橫飛,而是江戶川亂步。在介紹完柯南˙道爾等西方名家後,繼續提及日本最重要的偵探小說家也是很正常的。不過,在講完生平及成就之後,百科為兒童選讀的小說是哪一篇呢?《人間椅子》。

江戶川亂步的經典之作〈人椅〉。就算是以摘錄大意的形式來刊登,依然讓許多小朋友戰慄不已。你也是其中的一員嗎?(我是!)。唐澄暐攝。

我到現在還是不懂,江戶川亂步不是沒有寫少年偵探團,也不是沒有寫怪人二十面相,但百科怎麼就偏偏選了《人間椅子》……小時候讀這篇的感覺,是一種長大以後很難再尋回的奧妙:那個寫信給女作家的「我」,明明沒有像其他偵探故事裡的壞人一樣偷東西、殺人,可是怎麼感覺好像做了一件比那些還可怕的事情?偷偷縮在椅子裡,一直讓別人就那樣坐在自己身上,我當年怎麼想都想不出那有什麼好玩的,可是接著讀到他說自己的大腿和一個又一個女人的臀部貼在一起……這實在讓人太難為情,可是又有一種說不上來的奇妙感覺,就更不敢讓家裡知道百科裡有這一段了。或許在與同學打鬧或搶東西的時候,還可以稍稍理解偵探小說中的暴力犯罪是什麼,但《人間椅子》的犯罪,卻是把那時候的我帶往另一種日後才能逐漸理解的層次去。

這一切,全都寫在一套曾經暢行台灣的兒童百科之中。許多孩子就這樣在父母的殷殷期盼中,閱讀了比他們不可以讀的東西還要更不該讀的內容。或許現在出版社賣書已會提供更充分的書籍資訊,人們對兒童閱讀的要求也提高了,但回想當年,家長如果知道這一切的話,或許該重新考慮,就答應孩子買那些看起來不太有助益的雜書吧。至少讀那些書,不會讓純真的孩子一下就被兒童百科整套拐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