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諾膠囊投毒事件】芝加哥神秘千面人,無差別殺人感冒藥

四十加/調查員 檔案調閱2093次

 

現今藥品、維他命、飲料等都有安全封口,大家對於「請勿服食封膜開啟或破損之產品」的標語也習以為常。除了擔心過期和保存問題,其實,現在對於食物及藥品的包裝安全會制訂這麼嚴格的把關標準,都是起因於一起1982年在美國發生的「泰諾(Tylenol)膠囊投毒事件」。 

泰諾膠囊在當時,是美國最普遍亦容易取得的居家常備藥,不管是感冒發燒、頭痛、牙痛等,都可以用來解熱鎮痛。流行程度簡直就像台灣的「斯斯感冒藥」,大家對於泰諾膠囊的方便與效果也十分放心,沒有人想過吃藥之後,除了把病治好還會有甚麼其他後果。

 

一個接著一個倒下

1982年9月29號清晨6點30分,住在芝加哥近郊鹿園鎮(Elk Grove Village),12歲的瑪麗‧凱勒曼(Mary Kellerman)起床後覺得不太舒服,父母給她一顆備受美國大眾信賴的泰諾膠囊,但沒想到,瑪麗服用之後不但沒有好轉,還倒在浴室地板上。雖然被緊急送往醫院,9點56分,醫生宣告瑪麗死亡。

同一天,住在伊利諾州阿靈頓(Arlington Heights, Illinois)27歲的郵局工人亞當‧詹尼斯(Adam Janus)因為身體微恙請了病假。下午,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他順道去藥房買了泰諾膠囊。回到家,亞當跟妻子說:「待會吃完藥我去休息一下」。3點15分,他倒地不起,送院後死亡。當天稍晚,亞當的弟弟史丹利‧詹尼斯(Stanley Janus)和弟媳泰瑞莎‧詹尼斯(Theresa Janus)到亞當家幫忙處理喪禮事宜,史丹利因為慢性背痛、泰瑞莎也因為頭疼,都服用了在哥哥家找到的泰諾膠囊……。

芝加哥其他區域的不知情人們,一個接著一個服下致命的泰諾膠囊。同一天的3點45分,27歲,剛生完第四個孩子在家休養的瑪麗蓮‧萊諾(Mary “Lynn” Reiner)服了一些從醫院帶回來的泰諾膠囊,幾分鐘後瑪麗蓮突然暈倒……6點30分,31歲的店員瑪莉‧麥克菲蘭(Mary McFarland)告訴同事她頭痛,服了店裡備著的泰諾膠囊,數分鐘後,她倒地昏迷……。

8點15分,稍早死亡的亞當之弟史丹利,在醫院去世了。他的妻子泰瑞莎,也昏迷不醒。

晚上9點30分,來自拉斯維加斯的空服員寶拉‧普林斯(Paula Prince)降落於芝加哥機場後到超市買了一些泰諾膠囊……。

服用被投毒泰諾膠囊而死亡的被害人

 

居家良藥藏的是致命毒藥

芝加哥的人們還不知道,他們倚賴的居家良藥出了甚麼問題。但負責急救病患的醫護人員接連接到這麼多起怪異的猝死案件,而且他們發現死者都很年輕、只有輕微身體不適,便深感這系列事件並不單純。

晚上十點鐘,聚集在急診室的相關人士討論著這幾起猝死事件,護士海倫‧詹森(Helen Jensen)相信詹尼斯家三人(亞當、史丹利、泰瑞莎)的死亡,和他們家裡少了六顆膠囊的藥瓶必有關連。海倫告訴其他人她的推論,雖然一開始沒有任何人相信她,不過法醫艾德蒙‧唐納休(Edmund Donoghue)卻聽了進去,決定朝此方向偵查,他請在現場的調查員尼克‧彼修(Nick Pishos)聞聞看受害者的藥瓶。聞到杏仁味的尼克大喊:「氰化鉀!」。「只有百分之五十的人因為基因的遺傳聞得出氰化物特有的苦杏仁味,剛好尼克是其中之一」艾德蒙說。

9月30日,凌晨一點,急診室的湯瑪士‧金恩(Thomas Kim)醫生的檢驗報告發現,受害者的藥瓶裡的膠囊都含有大量的氰化鉀,劑量之高,每一顆藥可致千人死亡。凌晨3點15分,瑪莉‧麥克菲蘭宣告不治。早晨9點30分,瑪麗蓮也宣告死亡。

十點鐘,法醫艾德蒙開了一場媒體記者會,通知人民注意手中的藥物。幾乎一夜未眠的護士海倫也告訴警方,應該要召回所有的泰諾藥品。

1982年10月1日當天的報紙頭條

 

下午三點,出產泰諾止痛藥的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宣布召回出廠號MC2880的泰諾膠囊。但還是救不回最後這兩條人命:10月1號,泰瑞莎‧詹尼斯於下午一點過世; 五點鐘,空服員寶拉‧普林斯的屍體被警方發現倒在自家公寓,幾步遠的床頭放著開封過的藥瓶。除了以上七人的屍體都具有氰化物中毒的特徵以外,調查更發現,被下毒的藥品分散於芝加哥地區各店鋪,推論是有人下毒於膠囊裡,再將藥隨機歸還到各店家架上讓人購買。

短短幾個小時,芝加哥民眾陷入大規模的恐慌,政府的詢問電話應接不暇,各診所醫院排滿了懷疑自己中毒的病人,警方也出動警車四處掃街廣播請民眾注意,不要再有意外發生。另外,嬌生公司於事發當下,就對芝加哥警方、聯邦調查局,及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的調查完全地配合,10月5號星期二,嬌生公司宣布召回市面上約3千1百萬瓶、市值超過一億美金的泰諾藥品,並提供美金十萬的賞金找出犯人。嬌生公司的公開、積極,加上各單位高效率的處理,收回了本來還在市面上的10瓶毒膠囊,成功防止更多人喪命。

在一片恐慌跟混亂之中,人們也忍不住問道:究竟是誰犯下這起無差別攻擊?又是為了什麼?10月6號,嬌生公司接到一封勒索信,要求支付一百萬美金否則會持續下毒。警方循線追查到信是由住在紐約的詹姆士‧路易斯(James Lewis)所寄,但最後調查顯示,詹姆士只是想趁機撈一筆,跟此案件沒有什麼關係。不過,法院還是因為那封勒索信判了他20年的徒刑。警方掌握了幾位嫌疑犯,但都無疾而終。其中一位是在酒吧裡吹噓自己就是兇手的羅傑‧阿諾(Roger Arnold)經由警方調查後也無罪釋放,後來他持槍回酒吧想找老闆馬堤‧辛克萊(Marty Sinclair)算帳,認為就是老闆通報警察的,卻誤殺了客人約翰‧斯坦尼沙 (John Stanisha)。羅傑被判30年徒刑,入獄後15年獲得假釋,他於2008年過世。

至今沒有人知道,究竟是誰在那些泰諾膠囊藥瓶裡面放入了氰化鉀,也不知道究竟兇手是為了甚麼動機犯案。

唯一的一張嫌犯照片

千面人失落的真面目

2010年,事件發生將近30年後,警方懷疑大學炸彈客泰德‧卡辛斯基(”Unabomber” Ted Kaczynski)與此案件有關。第一,事件與炸彈客活躍的時間及地區相同。由地圖上看,那幾瓶被下毒的藥的地點的中心就是泰德父母的家。第二,泰德有因姓名或住址中有木頭或樹木的關聯而選擇被害人的傾向,而嬌生公司的兩位創辦人(Robert Wood Johnson and James Wood Johnson)中間名都是「木」。另外,警方唯一得到的的嫌犯照,雖然模糊,但卻有許多人認為,他就是泰德‧卡辛斯基。最後,大學炸彈客的宣言中,也提到了用藥物奪走人命的可能。不過這一切都屬推論。其實警方從2009年後就嘗試收集此案件中包括詹姆士‧路易斯及泰德‧卡辛斯基的DNA,卻仍然一無所獲,找不到任何證據來證明是他們所為。2011年,泰德‧卡辛斯基在正式的手寫稿中陳述自己從未持有任何氰化鉀,否認自己是投毒泰諾膠囊的人。

雖然未能將嫌犯繩之於法,泰諾膠囊投毒事件卻為世界帶來許多改變。首先,誠實面對、有效率處理危機的嬌生公司得到許多正面的回應; 華盛頓郵報讚許嬌生公司是「企業處理危機的典範」。民眾一開始抱著存疑的態度,後來也恢復了對嬌生的信任,一年內,嬌生公司就止跌回升到原本的股價,幾年之後,泰諾藥品再度拿下第一名的市佔率。此外,嬌生公司將容易被污染的膠囊藥品改為固體藥錠,其他藥品公司亦紛紛跟進。「像泰諾膠囊事件一般,為藥品及食品形狀和包裝帶來如此巨大影響的例子,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密西根大學研究醫學史的霍華‧馬可教授(Howard Markel)這麼評論。

在事件發生的隔年(1983年),美國聯邦法院立法將蓄意污染藥品列為刑事重罪,法律更要求所有藥品都必須加上瓶內薄膜或瓶蓋外塑膠封膜等安全包裝。嬌生公司在此起事件相對妥善的處理方式也成為後人研究企業危機處理時的經典範例。這算是不幸中的大幸,雖然我們仍不知道誰應該為泰諾膠囊投毒事件的死者負責,但我們可以用更安全的包裝程序,防止日後的謀殺與恐怖攻擊再度發生。

10-1982
(Color) Bottles an boxes of Tylenol products which were
taken off the shelves or returned to the Safeway store at Sixth and Corona.
The bottle with the skull and crossbones was marked by someone who returned the bottle to the store.
Credit: The Denver Post

 

延伸閱讀:

怪人二十一面相的完全犯罪:固力果˙森永事件(一)

怪人二十一面相的完全犯罪:固力果˙森永事件(二)

台灣千面人事件簿I:2005,當蠻牛貼上了「我有毒」的貼紙

台灣千面人事件簿II:1984,那些年,我們一起勒索的食品廠

 

參考資料:

https://www.keranews.org/post/how-tylenol-murders-fundamentally-changed-way-we-all-take-medicine

https://members.huntakiller.com/blog-articles/2017/1/22/the-unsolved-tylenol-murders-of-1982-the-unabomber-theory

https://www.chicagomag.com/Chicago-Magazine/October-2012/Chicago-Tylenol-Murders-An-Oral-History/index.php?cparticle=5&siarticle=4&requiressl=true#artanc

http://time.com/3423136/tylenol-deaths-198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icago_Tylenol_murders

https://patch.com/illinois/chicago/tylenol-murders-still-unsolved-after-34-years

https://www.nytimes.com/2011/05/20/us/20tylenol.html

https://www.crimemuseum.org/crime-library/cold-cases/chicago-tylenol-mur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