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屍官傳奇》中這段:「從40年職業生涯經手的八百多個案件、精選其中數十起」的文字介紹,令人忍不住想起推理女王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為她筆下的大偵探白羅(Hercule Poirot)設計的《赫丘勒的十二道任務》(The Labours of Hercules),名偵探決定退休前要接下12個經典的任務,作為對希臘神話中大力士赫丘勒完成的12項不可能任務的另類挑戰(?)
台灣並沒有驗屍官這個職位,由法醫兼任這個職位的工作內容;還記得楊敏昇法醫曾在課堂上說,不是每樁案件都那麼離奇。但也許在美國,不管是離奇的程度還是案件的數量,都會高一點。
三十年前,一本名為《Postmortem》的犯罪推理小說在美國上市。該書作者曾擔任社會新聞記者與法醫記錄員,但畢竟是個初出茅廬的寫作新手,加上故事主題與主角職業相對冷僻,因此出版社在第一時間並沒有大張旗鼓廣為宣傳。不過,讀者反應倒是意外熱烈(少量的精裝首刷書日後在交易市場上的價格翻了好幾翻),並於隔年奪下歐美五個重要的推理小說新人獎,如此風光的佳績令這個系列成為暢銷保證,到2016年為止共推出了二十四部長篇小說。首作書名直譯的話應是「驗屍」,彼時譯介該作來台的臉譜出版社另取為《屍體會說話》,主角女法醫凱.史卡佩塔與作者派翠西亞.康薇爾就此迅速成為推理小說讀者討論的焦點──在評論《驗屍官傳奇》一書前,有必要先為繁體中文世界的「法醫鑑識」閱讀起點做個回顧。
先前評論《絕地追凶》時,我曾為目前中譯出版的鑑識科學相關書籍做了大略分類,把《驗屍官傳奇》置於「職人回憶錄或經驗談」底下。以這類翻譯作品來說,作者名氣與其擅場的領域左右了大眾的好奇程度,連帶影響出版品的銷售成績──說穿了,具有一定銷售力道的書才有出版社願意簽下版權、翻譯編輯後問世,然而《驗屍官傳奇》的主角、前加州馬林郡驗屍官肯.霍姆斯,在台灣基本上毫無知名度可言,可是自《屍體會說話》以來養成的小說讀者,加上社會新聞事件一再提及專業法醫工作、國內外影劇或利用影像或利用職人角度陳述的種種資訊和形象,促成了讓《驗屍官傳奇》這一本內容扎實、情感豐沛的非文學佳作來到你我面前。
《驗屍官傳奇》的切入角度不免俗地自犯罪事件出發,長年從事文字工作的本書作者約翰.貝特森採訪業已退休的霍姆斯,從他經手的八百多個案件精選數十起整理成冊。這樣的案件數代表多大的工作量?以他四十年的工作資歷予以平均,算起來一個月不到兩件──唔,好像還滿清閒的?不過霍姆斯會這麼告訴你:「有數個案件調查了將近十年才結案、三個案件花了二十年,還有一個花了四十年。」
案件發生,前往現場調查採證,指揮警方管理現場(「驗屍官」與法醫不同,他們是不必具備醫師資格的公務員,而且多半透過民選投票產生,受訓完畢後負責所屬轄區的非自然死亡事件,下有調查員協助工作,處理犯罪現場時掌握最大權力,就連警察局長都必須聽命於驗屍官),回到辦公室則著手進行司法解剖、生化檢測、微物跡證分析、數據資料調閱查核等等。上述這些是驗屍官在偵察程序上的基本功,接著還需參與警方辦案,建議可能的調查方向、縮小嫌犯名單、比對嫌疑者與受害者及犯罪現場的連結程度,從而推敲犯罪動機並且合乎邏輯地連結到採證結果──然而這一切絕非如虛構小說陳述的井然有序、一環扣一環美妙地將犯人往定罪的路上帶去,大多時候這群死亡翻譯人得面對線索殘缺不全的無奈、同泯滅人性的凶手對話帶來的精神衝擊、承受各種令人攤手絕望的無力感,還有受害者及其親友傾瀉的落寞傷悲。
驗屍官肯.霍姆斯不是一部冰冷不出錯的尖端儀器,他是有情緒起伏、難以面面俱到、時而力猶未逮的一般人,飽受尊崇的頭銜底下承載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技能,還包括諸如壓力、緊張、憤怒、疑惑、悲傷的種種感受。也正因如此,貝特森於訪談時特別挖掘出霍姆斯的人格特質,順當地融進各個選進書中的案子──反過來說,案件選取的依據不是譁眾取寵的獵奇指數,而是英文書名《Lessons In Investigating Death: The Education of A Coroner》所表明的、自死亡調查過程中觀察學習到的點點滴滴。這尤其反映在從金門大橋一躍而下的數百起自殺案件上,它們不涉及機巧詭譎的謀殺,也毋須調查人員進一步解析追緝,但讓霍姆斯費心思考的卻是:如何設立防護網好讓悲劇不再發生?
這是一本具人文關懷色彩的法醫鑑識類非文學著作,一方面保有犯罪調查技術面的知識趣味,一方面展現驗屍官霍姆斯工作四十年積累的智慧,不再只是冷靜敘述面對的罪犯多麼強大多麼扭曲、科學與正義終將是人們信賴託付的矯正利器,而是懷抱更多的溫暖與積極的入世性,像說寓言故事般生出改變的力量。
► 更多討論或想與冬陽分享的心得,歡迎前往謎團:「我們努力學會生,但懂得什麼是死嗎?」
[the_ad id=”8081″]雖然當年因草叢搖動而好奇窺探、最後一口被獅子吃掉的人類老祖宗沒能存活下來,但懷疑自身承接了這份 DNA而對世間事物充滿探問,只是選擇不必冒生命危險的閱讀行為,並以推更多人入坑一讀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