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分析
關於林和尚命案的真相,一直以來眾說紛紜──單單林媽盛與林和尚到底是父子,抑或同一個人,便有多種推測。有人說,媽盛與和尚是父子,也有學者考訂,林和尚即林媽盛,還有他曾任職團練局總理的記錄。此外,此案的前因──林定邦遭殺害──是因爭奪水源所招致的風波,或是林媽盛族人林嬰與林定邦族人間因感情糾紛導致鬥毆事件、路過的林定邦試圖調解,卻被林媽盛的工人林概開鎗誤殺?也有各種說法。
而林概持鎗是因兩族間本有糾紛,還是他純粹想上山打獵?現下恐怕也難以釐清。甚至,林文察殺害的是林和尚,或僅是林和尚的族人?無論如何,林媽盛一族與林定邦一族,儘管同姓,卻因水源、地產等,嫌隙日深,也是不爭的事實;而林定邦之死,不僅使得林媽盛一族四處遭到林文察與林文明兄弟倆無情的追殺,就連他們的姻親也難以倖免──後來對下厝林家的訟案中,便有文察與文明兄弟犯下「黃氏十二命案」的控訴;另,為追捕林媽盛,下厝林家一族亦難免在鄰近村莊蠻橫霸道,累積許多怨懟之氣……這些都夠成日後清廷藉以設計誘殺林文明的口實──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指的就是這樣的事情吧。
參考資料http://hakka.ncu.edu.tw/Hakka_historyTeach/abstract_detail.php?sn=254
調查員筆記
開始著手調查霧峰林家與林媽盛、林和尚的恩怨,正好在閱讀司馬遼太郎的《關原之戰》。雖然霧峰林家的興衰並未如關原之戰一樣,替台灣帶來決定性的變動,但當時他們與其他家族之間,那種草木皆兵一觸即發的緊張感,應該是可以與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戰役相比擬的。
台灣的歷史議題難做,因為有很多資料並未獲得良善的管理與保存,有時候縣誌僅落下隻字片言,難以深究前因後果;有時候透過後人的編纂私修,過度的隱惡揚善而背棄了歷史的事實;甚至有好事者嫻熟史籍的書寫體例,將稗官野史渲染成疑偽的史料,以假亂真的效果,至今仍能發揮一定的影響力。
例如林媽盛跟林和尚就是一例。有些史料認為這兩個人是同一個人,有些史料則是判斷為這兩人有親屬關係,如果不是因為翻閱到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張智偉的論文《林枝嗣家族興衰研究》、透過林家旁系血脈族譜的辯證,找到兩人父子關係的證據,這篇仿造小說題材的歷史調查,就會變成沿襲前人的以訛傳訛,而無法提出新的觀點。
林文察和林文明兩兄弟,是霧峰林家下厝的核心人物,林家分頂厝跟下厝兩個系統,頂厝多出文人之輩,下厝則是鄉勇義士居多,林文察跟林文明之所以能夠這麼早就登上歷史舞台,主導下厝的武裝發展,主要就是因為他們的父親林定邦與林媽盛及林和尚這對父子,為了水源和土地的問題,積年累月的宿怨在一場誤會中爆發,林定邦中彈身亡,兩兄弟被迫倉促地繼承父親的家業。
青年當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報殺父之仇,畢竟整個林家當時早已經是中台灣知名的家族,所有人都在看這兩兄弟如何顧全家族顏面。當林文察成功復仇,血祭仇人林和尚,一戰揚名天下,鄉里人心泰半歸附林家,轟動當時位在北京的清朝政權。面對太平天國內亂的清朝政權,為了不要讓下厝林家成為新的外患,於是大力招撫,奠定了霧峰林家後來的政經勢力。 林媽盛跟林和尚的事件,間接推動了下厝林家發跡的速度,大概是他們當時萬萬想不到的。
時間表:
1789 林石長媳黃端娘輾轉移居阿罩霧(今臺中縣霧峰)。
1828 林文察生於彰化縣阿罩霧莊。
1833 林文明出生。
1850 林媽盛(又稱吳媽盛)與林定邦發生衝突、林定邦中彈被殺(享年43)。
1851 林文察殺死殺父仇人。
1854 林文察帶罪受命,在雞籠一役中大敗來襲之閩南小刀會會黨,而私刑林和尚的命案約此同時獲判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