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那/燈塔燃燒的,是管理員的生命之火

路那/調查員 檔案調閱453次
點燈人【百年未解失蹤懸案真實事件改編】
尖端出版 購書連結

艾瑪.史東尼克斯(Emma Stonex)的《點燈人》,係以1900年蘇格蘭外海弗蘭南群島發生的燈塔管理員離奇失蹤案為藍本,試圖探究此一懸案背後真相的小說。然而,要描繪20世紀初的蘇格蘭海岸燈塔,其中必得考究的歷史細節顯然多過於小說家想要藉此故事所敘寫的理念核心。首先,1900年代的燈塔管理員守護的並非1972年的電燈,而是更古老的「燈火」,他們除了開關燈具外,也需要修剪燈芯、補充燃料等。

另一方面,即使弗蘭南群島的生活條件不佳,它卻畢竟是一個島嶼。如果想在非值班時間避開誰,似乎並非完全沒有可能。

不知道是否在這些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下,史東尼克斯最終選擇了將故事往後挪移了將近一個世紀,讓背景設置在1972年英格蘭東南端十五英里外海上的處女岩燈塔。這個時間的挪移可以說非常巧妙--1980年代正是自動化萌芽的時刻,燈塔也不例外。可預見的是,伴隨著自動化的發展,燈塔管理員也將從24小時駐守塔中,慢慢地撤退轉變為在陸地小屋中,確認儀表板就能工作的專業人士。畢竟,燈可以自動開關熄滅,保護燈的窗簾也可以自動開關閉合,霧砲又何嘗不能自動化?伴隨著GPS與通訊科技的發達,除了少數因地理狀態複雜,仍須倚賴它執行警告與引領功能的海域外,終有一天,燈塔本身也將僅僅成為我們記憶中的一種帶著「指引」暗示的意象。1972年,對於「燈塔管理員」這個職業而言正是山雨欲來之前最後一段一如過往的時節。

在時間的挪移之外,我也非常喜歡小說家對地點的改換。由「島」而「岩」的過程,既是地理空間實際上的縮小,也是心理空間上緩衝的減少。此一地景的轉換,使得小說起始,在燈塔管理員間便瀰漫著淡淡的緊張氣氛。所有人都極力地與他人和平共處,此一事實本身即預示著燈塔內部平衡的脆弱與不穩定。透過對時間與空間的改頭換面,史東尼克斯巧妙地讓「燈塔管理員失蹤案」一事的史實安穩地為故事服務,它的懸疑性與關鍵的細節仍在,但故事整體呈現的樣貌,與原先的懸案已截然不同。因而,在閱讀《點燈人》時,可以舒適地沉溺在小說家的敘事中,讓她細細描繪作家如何追跡燈塔管理員的遺屬,以及相關人士對於事件前後的細節。史東尼克斯將怪誕與恐怖、鬼故事與調查緊密相合,伴隨著她的,兩對夫妻與一對愛侶的過往足跡逐漸顯現。隨著足跡往前回溯至「關係」的起始與質變,讀者也將逐漸深入「生活」的深海區:工作的責任與刺激,家庭生活的平淡、慰藉與擾人,以及如何處理這兩者間岌岌可危的平衡。

在她的筆下,三名燈塔管理員失蹤了。他們是什麼樣的人?海上燈塔是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人會去從事這樣既非在陸地上腳踏實地,亦非在海上恣意漂浪的工作?燈塔管理員孤獨的守在海上,卻無法期待不同的景色或踏上不同的港灣。真相是什麼?眾口紛紜,可想而知。然而,小說家選擇不在此多所著墨。她創造出同行丹・夏普,一個以系列海戰冒險小說聞名的暢銷作家。夏普開始以作家的活動,鍥而不捨地尋求管理員遺留在岸上的家人的行蹤,試圖從她們口中了解真相。

真相是什麼?真相是我們對事件的認知,亦或者是事件本身?在「後真相」的時代,似乎許多人都誤以為「真相」只是我們經由事件獲得的認知所建構出來的虛擬的建構物,然而真的是如此嗎?事件的「詮釋」確實是多元的,然而實際上「發生過什麼事」卻是切切實實存在著的,只是身為主體的我們是否能夠得知。無法得知全貌,並不代表真相不存在。在這個案例裡,隨著不同層次事實的逐漸揭露,唯一得知真相的,只會是讀者。

感謝尖端出版提供《點燈人》給疑案辦的探員們閱讀,現在只要分享臉書貼文並填寫抽書問券,就有機會獲得這本唷,喜歡的朋友請把握機會 !

抽書問券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