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宅血案造成林義雄的母親、女兒共三死一重傷的慘劇,案發後刑事局結合警總、調查局、憲兵等單位,組成「撥雲專案」小組進行搜查。專案小組查出行兇者疑似犯案後,曾經於林宅撥打一通電話至金琴西餐廳。同時分別鎖定黨外人士、美籍教授家博、奇怪男子何火成等特定目標作為嫌犯調查。然而,案件始終無實質性進展,究竟是辦案方向設定錯誤,還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撥雲專案」小組在案發後第二天得到一項重要的情資,當時由於林義雄因美麗島事件被逮,其住處電話也遭到警總監聽。國安局電監單位在案發當天下午1時10分許,監聽到兩通自林宅撥出的電話,第一通電話先打到104查號台,詢問位於台北市南京東路2段的「金琴西餐廳」電話號碼,隨即第二通電話便打至「金琴西餐廳」。
而這個通話時間,專案小組研判應是由歹徒或是其同夥於行凶後所撥出。
國安局監聽的紀錄顯示,自林宅撥出電話的是一名男人,他向西餐廳接電話的櫃台人員表示要找一名店內來賓「王春ㄈㄥ」,但櫃台廣播後卻無人前來接聽,正當櫃台人員要回覆來電者時,電話隨即掛斷。
專案小組成員立刻前往「金琴西餐廳」,調查當日餐廳員工及經常出入該餐廳的王姓顧客,並以「王春ㄈㄥ」三字進行同音字戶籍資料比對,只是均未能查獲可疑對象。
後來研判,當時至少有一名歹徒同夥在「金琴西餐廳」等候歹徒行兇後聯絡,而「王春ㄈㄥ」應是某種暗語,通知同夥行動成功或是行動結束之類。
「金琴西餐廳」這個線索無疾而終,專案小組重新將希望轉往命案中唯一生還者林奐均。她在經過手術急救後,已經救回一命,且日漸康復。由於她是唯一見過歹徒面的人,因此希望她能透露出更多訊息,藉此形塑兇手的樣貌,以便緝凶。
林奐均對專案小組回憶起當時放學返家後的情景:「開門的是一位叔叔高高瘦瘦的,比鐵門(指家鐵門的小門)還高,跟爸爸差不多高,留長髮(至頸部),頭髮抹油且梳得好好的,嘴巴周圍的鬍子長長的,好像沒有刮!我不認識他,可是很面熟,我以為是爸爸的朋友,所以也不覺奇怪,逕自走到自己的房間。」
於是,「撥雲專案」小組在進行最初的現場勘查及對周遭證人,特別是林奐均訪查後,隨即做出幾點判斷:
- 本案是預謀殺人
- 一人行兇,但可能有共犯
- 疑似黨外人士涉案
如果說前兩點是基於現場採證及訪查後,依靠現有取得的證據、證詞得出的專業判斷,那麼第三點「疑似黨外人士涉案」就幾乎是憑著林奐均一句「不認識,但有點面熟」而來的臆測。
此外,專案小組還從歹徒行凶手法與林奐均的供詞連結起來,歸納出兇手可能是黨外人士的推論。
根據警政署刑事局當年的《撥雲專案各情治單位偵查報告資料》中所記載:
「就現場跡象旨在殺人,似非為財、為色,私人恩怨固不無可能,但依其手段殘忍,極似共產匪黨為制裁動搖叛徒所常用者,藉以殺雞儆猴,否則不致選此日期對象,或係陰謀組織內之另一派系,怨林供詞攀牽,乃有報復舉措,尚須詳就案卷研判。」
這段話的意思是,專案小組從林宅血案行凶方式研判,認為與共產黨制裁叛徒方式類似。認為是黨外人士的某派系,因怨恨林義雄在美麗島事件被捕偵訊後,其供詞可能損害到其他同志,於是在二二八這個特殊日子展開報復。(不要問我為什麼極似共產黨的行凶手法可以推論出兇手是黨外人士,我不是撥雲專案小組成員。)
另外,《偵辦林游阿妹命案查證資料》記錄了案發當晚召開的專案小組會議過程,會中大安分局刑事組長辛登祥組長即報告:
「送醫時林奐均尚能言語,並說兇手是曾在家看過的人。」有鑒於此,會中警備總部即建議:「又兇手是熟悉的人〔略〕如是美麗島事件不法份子所為或是臺獨份子行兇…」
這說明了為何撥雲專案一開始即鎖定林義雄認識的黨外人士清查。
案發隔天,報章媒體大篇幅報導此案,有報導便稱林奐均曾表示「兇手是來過我們家的叔叔」、「穿黑衣個子高高的」。
到了三月四日,更是有報紙直指該名「可疑人物」是「現年卅三歲,宜蘭縣人,某專科學校畢業,身高一七四公分,體重約五十二公斤」,而且這名男子「曾在林義雄競選省議員期間擔任重要角色,且迄今仍有來往。」
這樣的報導幾乎直接影射該名「可疑人物」就是後來擔任過行政院長、立法院長的游錫堃。因為游錫堃在1977年台灣省議員選舉時,原本打算出馬選舉,但後遭黃信介勸退,禮讓改由林義雄參選,同時游錫堃還擔任林義雄的競選總部總幹事。
那麼為什麼游錫堃會被列為「可疑人物」呢?
可能一來他符合林奐均供稱的「兇手是來過我們家的叔叔」,二來過去他與林義雄確實也有過省議員選舉那段競合關係。游錫堃日後回憶這段過往時表示,前省議員謝三升當時曾提醒他:「你要小心,你是國民黨最理想的兇手,兇手如果是你會造成黨外內鬨,也會打擊當時的黨外運動」。
為此,游錫堃被列為林宅血案嫌疑人,遭到專案小組約談20多次。不過事實上,案發當天一整天,游錫堃全天都在公司上班,有太多人可以作證,不在場證據十分充分,根本不可能是兇手。
在排除游錫堃涉案後,專案小組又鎖定另一名嫌疑人:美籍學者家博。
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家博此人。
家博是美國出生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來取得澳洲國籍。他在1965年至1966年曾至台灣就讀台大歷史研究所。後來他為了研究台灣政治多次赴台,並與台灣黨外人士多有交流,與林義雄一家也相當熟捻。
那麼家博與林宅血案的關聯又在哪裡呢?
主要是專案小組在林宅周邊訪查時得到一條情報,有民眾在案發當天中午,曾經在林宅門口看到一名留著大鬍子的外國人逗留。
在林宅對面經營雜貨店的許黃卻,表示在11時30分左右,見到一留有鬍鬚的外國人到林宅前按門鈴,因無人開門而離去;雜貨店隔壁的許秀玉則是在12時30分看到有留鬍子的外國人按門鈴,屋內有一男人幫忙開門讓外國人進入林家,幾分鐘後外國人離開,但開門的男子還留在屋內。
但目擊者看到的外國男子是否為同一人?這名大鬍子外國人出現於林宅門前的動機為何,皆不明朗。由於家博在案發前數日曾多次前往林宅拜訪,且他留有大鬍子,因此遭到專案小組鎖定。
由於案發後有媒體報導,林宅血案中可能有疑似留有大鬍子的外國人涉案,家博在經友人告知後,認為一定是指自己,於是主動和刑事局聯絡,說他願意協助調查。
3月2日,家博前往刑事局應訊製作筆錄。他供稱發當天早上約11時30分曾在國際學舍與一名美國在台協會人員通電話。中午約12點時,他剛好從國際學舍致電林宅,先後由林亭均及林亮均這對雙胞胎女童接聽電話。其中林亭均向他表示媽媽及祖母都不在家,兩人都很喜歡這名之前常來他們家玩的美國叔叔,還問他甚麼時候會再來家裡玩。這些對話都曾經被警總監聽紀錄在案。
家博向專案小組表示,他與林家雙胞胎通完電話後,便前往新光百貨公司附近買一個30元的便當當午餐,店員是個會說英語的男生,對他應該很有印象。因此,這段時間他根本不可能被林宅鄰居目擊,更無法入屋行兇。
儘管有林家鄰居指認有個大鬍子外國人出沒在林宅門口,但因為沒有其他更直接的證據,甚至專案小組也到家博的住處搜索,但並沒有找出任何與林宅血案有關的證物,偵訊並無進展,因此最後放人讓其離境。
林宅血案調查約半年後陷入嚴重瓶頸,不僅最初設定的重要關係人家博,已於5月21日離境返回澳洲,其餘線索也沒有具體結果。
然而,1980年8月,警總、刑事局及調查局等單位分別接獲署名「何火成」的投書,暗示自己與林宅血案有關,引起專案小組的注意。
專案小組約談何火成後,發現他確實對案件頗為熟悉,了解許多細節,遂將他列為嫌疑對象,但同時又發現這個人的神智不甚清楚,供詞反覆。
於是,專案小組的偵辦方向從一開始設定的「黨外偏激分子所主導之政治謀殺」,轉向為「神智不正常者的膽大妄為」。懷疑此案有可能是何火成精神病發作而入屋殺人,專案會議甚至紀錄下:「不排除精神病患者或不可思議之動機。」這樣誇張的說法。
但經過對何火成身旁的親友調查,何火成此人長期精神有問題,但其人怯懦膽小,連打架都不敢。而且後來專案人員發現,何火成之前侃侃而談的案情都是曾披露於報章雜誌上的情節,真正要問他案件細節時就講不清楚,甚至他連歹徒曾於林宅打電話至「金琴西餐廳」一事都不知道,於是便將其釋放。
何火成這條線走不通後,專案小組又改變調查方向,轉向認為兇嫌應為「國際陰謀分子利用台獨非法活動所製造之恐怖行動」,並懷疑施明德妻子艾琳達涉有嫌疑,只因為艾琳達曾說過:「一個政治犯與美國國際特赦組織工作者結婚,對國民黨是多大打擊。」並以此推斷:「艾女應為國際陰謀集團成員,來台顯負有顛覆我政府使命。」
然而,艾琳達早在林宅血案發生前兩個月就被驅逐出境,專案小組的這項毫無根據的假設也得不到太多支持,讓人感覺只是狗急跳牆、急病亂投醫。
專案小組從各種行兇動機調查都碰壁,林宅血案陷入長期僵局至今。 但大家有沒有發現,專案小組從頭到尾都沒有朝著某種假設調查?
[the_ad id=”8081″]似記者不是記者,似作家又不像作家,一個愛說故事的四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