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那64個格子是我的世界,在裡面發生的事情,由我負責。」在《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中,女主角、天才西洋棋手貝絲•哈蒙如是說。
亞歷山大•尤里耶維奇•皮丘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Ю́рьевич Пичу́шкин)如果能看到這部影集,大概也這麼覺得。儘管他同樣熱愛下西洋棋,跟女主角貝絲一樣有酗酒的問題──某種程度上也有不大幸福的童年,以及願意拉他一把的人──可惜他的出口最後不是在國際棋壇上稱霸,而是宰制他人的性命:以棋盤的64格為目標,皮丘希金說:
「我一個人決定了63個人的命運……我是他們的唯一檢察官、陪審團、法官和劊子手。我就像上帝。」
脆弱少年的孤獨童年
亞歷山大•皮丘希金出生於1974年,嗜好杯中物的父親在他不滿1歲時就拋家棄子、離家出走,留下他和母親娜塔莉亞•皮丘希金娜(Natalya Pichushkina)相依為命。
儘管幾乎是打有記憶開始就不認識親生父親,但母親皮丘希金娜很快就改嫁、給了亞歷山大一個繼父和同母異父的弟妹,一家人一直住在莫斯科的久濟諾區(Zyuzino),幾步路旁就是當地最大的森林公園之一:比茨維斯基公園(Bitsevsky Park)。皮丘希金在4歲那年發生了一起意外:娜塔莉亞•皮丘希金娜記得,小男孩正值活潑好動的階段,愛玩盪鞦韆也是理所當然;但那天亞歷山大不只是從盪鞦韆上掉下來──他先是從盪鞦韆上往後摔在地上,坐起身的時候,又從正面受了盪回來的鞦韆狠狠一擊──從那時候開始,亞歷山大在課業上碰到了一些麻煩,他沒辦法分辨一些字母的不同,個性也變得比較易怒、封閉。
不得已之下,皮丘希金娜將兒子送去特殊學校就讀。這讓亞歷山大成為周遭同儕欺凌的目標,他陰暗的個性或許也因此加劇──但亞歷山大本來還是有機會長成快樂、正常的孩子,因為他的祖父非常喜愛這個孫子:他相信被送去特殊學校就讀的亞歷山大有著被低估的智力,不僅將寄宿學校的孫子接到家裡與自己同住,更鼓勵他培養其他的興趣:向他介紹了西洋棋這個遊戲,還在衣櫃裡組裝了一根單槓,幫助瘦弱的亞歷山大鍛鍊身體。對亞歷山大來說,祖父身兼他最好的朋友與導師。
最後一根稻草,是1988年時,愛他的祖父決定愛別人多一點:祖父墜入情網,並將大部分心思都轉移到了愛情上。這是對亞歷山大最深最重的背叛。此時,這個邁入青春期的14歲少年,開始對比他弱小的人發洩怒火;他會錄下自己從腳抓起那些孩子、吊起來,威脅把他們從樓上丟下去、看他們頭破血流,聲稱自己手握他們可悲小命的畫面。
後來亞歷山大•皮丘希金進入職業學校學習成為一名木工,課餘時的興趣是寫詩,這件事又使他成為同學間的笑柄。此外亞歷山大也很喜歡動物,他曾經為失去愛貓而痛哭流涕;他的祖父過世後,他常帶著寵物狗去附近的公園散步,當這隻狗也死了,他深情地將狗兒埋在他們共度最多時光的比茨維斯基公園中──這裡也成為他最喜歡帶受害者來、終結他們生命的地點。
「選擇比茨維斯基公園是謀殺與愛。」皮丘希金如是說。
偶像的啟發:羅斯托夫死神 • 番外
「第一次殺人的感覺就像初戀,令人難忘。」皮丘希金表示。
很多連續殺人犯之所以無法停手,就是被第一次取人性命的感覺迷住了;就像是成癮吧,他們一次一次地出手、精進,只是為了重溫與完善第一次殺人時帶來的……初戀,或性高潮的「美好感受」。
1992年,皮丘希金想致人於死的念頭,被另一位惡名昭彰的俄羅斯殺人魔安德烈•齊卡提洛(Andrei Chikatilo)喚醒了。
安德烈•齊卡提洛是俄羅斯╱蘇聯時期最著名的連續殺人犯,由於犯案地區多在羅斯托夫,又被稱作「羅斯托夫屠夫」(Butcher of Rostov)、「紅色死神」(Red Ripper)及「羅斯托夫死神」(Rostov Ripper)。
齊卡提洛出生於1936年的烏克蘭,當時仍在蘇聯的統治之下,並因為史達林錯誤的農業政策而飽受饑荒之苦;除了饑荒,1941年爆發的蘇德戰爭,更使得齊卡提洛的童年一直處在砲火轟炸的陰影下。
齊卡提洛據信在出生時也有腦積水的情況,這可能導致了他日後在生殖器與泌尿道方面的問題:齊卡提洛小時候會尿床,並因此遭到母親的懲罰──就像現在常聽到的、對連續殺人犯的童年標準側寫那樣──而一度造成人吃人的烏克蘭大饑荒,竟然也間接提供了齊卡提洛犯罪的養分:齊卡提洛的母親曾告訴他,他的親哥哥就是被鄰居綁走、吃掉了──這件事始終無法證實其真偽,但齊卡提洛親口承認,這樁恐怖故事經常盤旋在他腦海,他忍不住要想像那些鄰居究竟對他哥哥做了哪些事情……(倘若這是母親編出來騙孩子的故事,還是令人難以想像,不是嗎?)
與皮丘希金相同,內向專注的個性讓齊卡提洛在閱讀、文字上有極佳的表現,也跟皮丘希金一樣,這讓他被同儕嘲笑、霸凌。青少年時期,齊卡提洛發現自己不僅很不擅長社交,還有慢性勃起障礙,這也導致了他自我厭惡的精神狀態……15歲那年,他強壓住妹妹的朋友意欲性侵,並在女孩的死命抗爭中一下獲得了性高潮;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在他1978年至1990年之間的犯罪生涯中,大多選擇了孩子、特別是女孩,作為他侵犯與殺害的對象。
1963年,齊卡提洛娶了妹妹介紹的女友為妻,儘管性生活並不順利也很稀少,他還是先後有了一雙兒女;1971年,齊卡提洛完成了俄語文學的函授課程並在羅斯托夫大學獲得學位,隨後在新沙赫京斯克(Novoshakhtinsk)的32號職校(Vocational school No. 32)展開語言及文學教師的教職生涯。
在職校,齊卡提洛的生活表面看來依舊悲慘:他害羞得幾乎管不動自己的學生,不僅學生公然嘲笑他、瞧不起他,就連他的同事也因為覺得這個人「怪怪的」而排擠他。私底下,齊卡提洛或許覺得這些都是習慣就好的犧牲:在青春肉體和荷爾蒙的包圍下,他可是感到性致勃勃得不得了。幾年後,校園外或廁所外的偷窺,漸漸演變成不分男女的性騷擾;齊卡提洛陸續遭家長投訴,他只得辭職、找別間學校執教。
殺人魔出差中
1972年,齊卡提洛因為想趁一名男孩睡覺時口交,遭到一群高年級學生攻擊與毆打;而這只是導致他開始隨身攜帶刀械。1978年,齊卡提洛舉家搬到靠近頓河畔、羅斯托夫一處名為沙赫特(Shakhty)的煤礦小鎮,並在9月攻擊、殺害了他的第一位受害者,年僅九歲小女孩的葉蓮娜‧扎科特諾娃(Yelena Zakotnova)。
齊卡提洛的第一次犯案並不嚴謹。警方在他的別屋附近發現血跡、鄰居指證案發當天他確實出現在別屋附近,還有目擊證人看到一個長得很像齊卡提洛的男人,在公車站牌跟扎科特諾娃搭話……但警方還是將偵辦矛頭指向了另一位25歲的年輕人亞歷山大‧克拉夫琴科(Alexsandr Kravchenko),他曾在1970年姦殺一名17歲的女孩並因此入獄服刑了六年。克拉夫琴科堅決否認犯案,只是不僅被屈打成招,還在家屬的施壓下遭處以死刑。
1981年,齊卡提洛在學校教師名額縮減下被裁員,他只好去工業園區找了一個採購的文書工作;這個工作需要他經常出差,齊卡提洛欣喜地發現這樣的生活更完美:穿梭在各地的火車站與巴士站牌間,方便他伺機尋找合適的受害者。模式一般來說都是提供食物或零食給青少年、街友或孩童,引誘他們到偏僻處性侵(性交易),毆打、刺殺接著勒斃他們──並在受害著的屍體上留下無數狂怒╱喜的刀傷,加以碎屍。
到了1983年,愈來愈多的兒童屍體被發現,驚動了莫斯科中央;他們派人前往調查,並相信發現的六起兒童謀殺案為同一個歹徒所為。只是他們並未定調為「連環殺人案」:當時俄國人相信「連環殺手」是西方的概念,不可能出現在俄羅斯文化中。
就這樣,直到1990年11月6日,齊卡提洛支解了他的最後一名受害者,22歲女子斯薇特拉娜‧克羅斯蒂克(Svetlana Korostik)並離開現場後,在火車站前被一名巡邏的便衣警察攔下問話;當時這些發生在林中密徑的兇案已引起廣泛重視,警方也加派人手,在各大車站搜查、訊問形跡可疑的人。幾天後,火車站附近又發現了兩具屍體,警察懷疑齊卡提洛涉嫌重大──倘若便衣警察當時直接搜齊卡提洛的手提袋,就會發現裡面裝了一對切下的乳房──克羅斯蒂克的乳房。
齊卡提洛承認自己一共殺了56個人,其中3個已找不到屍體,最後經法官審判,53件謀殺案中有52件成立,判處齊卡提洛52次死刑;1994年1月4日,當時的俄羅斯總統葉爾欽拒絕了齊卡提洛的減刑上訴,2月14日,齊卡提洛伏法。
殺人觸發:有為者亦若是
1990-1994年,「羅斯托夫死神」齊卡提洛的落網與受審震驚了整個俄羅斯,皮丘希金開始收集這位連環殺手的消息,並穿上與齊卡提洛相同的格子襯衫,選擇軍靴作為形象的加強;而就在他即將成年之前,令皮丘希金既愛又恨的祖父,過世了。
在祖父的訓練下,皮丘希金跟《后翼棄兵》中的貝絲•哈蒙一樣,從很小就開始與比他年長的人在比茨維斯基公園對弈;他是個有天分的棋手,會固定到公園裡和其他人下西洋棋──也跟貝絲一樣,他從失去重要的陪伴者之後,開始染上酒癮,在家喝、也在公園裡跟其他人喝伏特加。
但這一切:宰制西洋棋盤64格的世界、祖父的死、齊卡提洛供認的56樁謀殺、現實世界的受挫、大量的伏特加……在他腦中攪拌融合成了:我可以做得更好,我可以超越齊卡提洛的紀錄、殺掉更多人;我可以像主宰西洋棋盤上的棋子那樣,掌握世界上其他比我更沒有希望的人的生殺大權……此時,他以64個人為目標──倘若沒有被捕,他會再做一個專屬女性的棋盤。
於是在1992年,滿18歲的他決定約朋友米哈伊爾‧奧季丘克(Mikhail Odichuk)一起合作殺人:使用的工具(槌子)、地點(占地1,800公頃的比茨維斯基森林公園),都在這個時期就討論定案了。想當然耳,奧季丘克覺得皮丘希金只是隨便講講而已,殺什麼人呢?一個愛寫詩的木匠,肯定只是想像力太豐富、個性又太敏感了而已,殺人這麼可怕、殘忍又凌亂的工作,還是想想就可以了。
愈來愈認真的皮丘希金感覺到奧季丘克根本不把他當真,就在奧季丘克的公寓將他勒死並從陽台拋出窗外──同樣非常不嚴謹的第一次犯案。然而命運就像在第一次眷顧了「羅斯托夫死神」齊卡提洛那樣,警察調查了一下,最後以奧季丘克是自殺結案。這就是皮丘希金感到有如初戀般難忘的第一次殺人。
(然而在其中一份俄文資料中,皮丘希金是將奧季丘克引至比茨維斯基公園、將他帶到一個下水道洞口附近,以尼龍繩將他勒死並拋下涵洞。奧季丘克的家人通報了他的失蹤,皮丘希金等人也都接受了警方的訊問,因為始終找不到屍體,奧季丘克的失蹤變成懸案,直到皮丘希金落網為止──這個版本似乎比較合理,在預定的地點執行他的第一次謀殺。)
在這次犯案之後,皮丘希金意識到,他必須養成強壯的身體,才能在未來的殺戮中有效地制住他的受害者,因此他開始鍛鍊身體。而第一次殺人給他的感覺太過美好,他也不急於再度出手──直到2001年。
(未完待續)
[the_ad id=”8081″]熱愛瀏覽一切關於腦洞獵奇怪談推理謀殺側寫謎團與外星智慧的文字,事實上只是想知道人到底是不是一顆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