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以「鑑識科學」的知識面角度來評析,《每具屍體都會留下痕跡》本質上是一部疾聲呼籲「讓鑑識工作回歸研究原點」的科學家回憶錄。
「……在論壇廣場上所舉行古羅馬法庭案件裡,forensic一詞源自拉丁文的forensis,意指公眾參與的公開法庭。因此當我們談論到『鑑識』一詞時,其背後真正含義是指所產生的任何證據,都將與法院審理案件有關。」本職為孢粉學家的派翠西亞.威爾特希,也就是《每具屍體都會留下痕跡》一書作者,在第五章〈衝突與解決〉中寫下了這段界定「鑑識」的陳述。「孢粉學」是威爾特希的專業,研究對象為花粉、孢子和其他微觀實體,屬於鑑識科學領域中「微物證據」的一環,如果你因此以為作者是為了協助犯罪調查與法庭審判而苦心鑽研孢粉學,那就錯得離譜了,這可不是她投身該學門超過40年的初衷。
自稱出生「純真年代」的威爾特希,7歲那年遭遇一場燙傷意外後便反覆生病,於是與外婆一塊移居鄉間療養,從此對大自然產生無比好奇,並且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在自家後院與林地進行各式各樣的觀察與實驗。雖然長大後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飲料喝不完(還因此增胖不少)的可口可樂總部,接著又去大型建築公司上班,幾年後深感缺乏學習令人著迷的新事物的機會而辭職,然後前往倫敦國王學院修習植物學。這時的她可是比一般大學本科生年長了十歲,卻終於認定這才是自己追尋的未來與渴求的職志,走上孢粉學研究之路。
植物學與文明的交會與交手
難以用肉眼識別的孢子與花粉能拿來做什麼?威爾特希一開始將其運用於環境考古研究上。這是植物學與考古學的交會之處,遺跡開採現場除了人造文物、活動蹤跡、生物化石之外,可以完整保存上萬年的小小孢粉洩漏了大自然留存在地質時代的蛛絲馬跡,供研究者推斷彼時的環境狀態:曾經有哪些植物物種在這個區域生長活躍?生物之間是怎樣互動的?天氣與地理型態是什麼模樣?雖然孢粉並不一定是最直觀的證據來源,卻是構築整幅圖像的重要線索,利用生物學邏輯提升理論正確性的可靠工具──在犯罪調查與法庭審判上,孢粉學也扮演了相似的功能,而且其重要性可能還遠遠超乎你我想像。
說到這裡,就不能不提「羅卡交換定律」。法國犯罪學家暨鑑識學先驅埃德蒙.羅卡曾說:「每次接觸都會留下痕跡。」犯罪者每次進入犯罪現場,都會留下自己的一些東西,也會帶走犯罪現場的一些東西,這兩者都可以作為「痕跡證據」。指紋、足印、毛髮、體液、DNA、火藥粒子、織物纖維等等,這些多存在於犯罪者、受害者與犯罪現場之間的物理和化學跡證,屢屢在實際的犯罪偵查以及虛構的小說和影視作品中作為決定性的破案關鍵,也已廣為大眾熟知,不過其實還有與大自然交互接觸的其他生物跡證,昆蟲學與孢粉學就是最顯著參與應用的兩個學門,前者多融入法醫解剖的知識體系(主要協助研判死亡時間),後者的學理意義則在《每具屍體都會留下痕跡》獲得補足,亦是這本書引人入勝之處。
移動與生長變化中的犯罪現場
從嫌犯的衣物與鞋底、汽車駕駛座踏墊以及底盤與輪胎採集到的花粉和孢子, 在熟悉植物與真菌物種的科學家眼中,等同自裝在嫌犯身上的GoPro看見所在環境的樣貌,足以從孢粉種類、比例與分布上判讀可能的情狀,再與受害者身上、疑似犯罪現場處採集到的樣本相互參照,提供辦案人員有效的偵查資訊。不過,這並不像是指紋、血型、DNA等單一證物的檢測比對而已,威爾特希從事的是變動性極大的「鑑識生態學」工作──大自然環境是時時變化的,比方說看似不會運(移)動的植物,其孢粉可是會被風與昆蟲帶至他處,或遠或近則與物種本身特性和環境狀況有關;生態系內的物種會因時間變化而有消長,犯案當下與調查時刻的狀況可能大不相同,彼此間的互動也有機會留下痕跡。這種「動態」必須透過大量的資訊與經驗才能逼近實況,作者稱其為「描繪出一個我從未去過、甚至可能永遠不會去的地方之『心理圖像』」,還要借重土壤科學、細菌學、物理學、統計學等不同學科的力量,花費她二十五年時間開發出犯罪偵查所需的各項規則與協議,此工程的繁浩令人著實咋舌。
威爾特希在她75歲高齡寫成的這本著作裡,用謙卑卻也坦率、夾雜英國人慣有的幽默嘲諷口吻,選取經典案例深入淺出地談論「大自然的生與死」(The Nature of Life and Death,本書英文書名)是如何與犯罪鑑識搭上密切且綿長的關係,文中穿插看似絮叨的成長過程、婚姻關係、同儕交誼等回憶片段側寫出立體的自我人格特質,最後在〈結局〉一章直陳今日英國警察辦案、犯罪鑑識上的嚴重缺陷以及可預見的麻煩,呼籲應「讓鑑識工作回歸研究原點」。一份鑑識報告的良窳可能是被告無罪或判無期徒刑的至要關鍵,工作者為警方與法庭效力的前提是做好扎實嚴謹的專業研究,而不是企求大眾關注的虛無美名。我認為這異於其他鑑識科學類出版品的寫作角度、反璞歸真的堅定呼籲,是作者在該領域做出的另一項重大貢獻,也是值得閱讀與思索的絕佳理由。
雖然當年因草叢搖動而好奇窺探、最後一口被獅子吃掉的人類老祖宗沒能存活下來,但懷疑自身承接了這份 DNA而對世間事物充滿探問,只是選擇不必冒生命危險的閱讀行為,並以推更多人入坑一讀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