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巫、尪姨、伊田子

檔案調閱848次

日治時代,總督政府對宗教信仰的控管,是一個頗為耐人尋味的話題。由於漢傳佛教和日本佛教雖然形式與制度不同,但經典和教義相同,還有對話溝通的可能,因此民間組成的佛教寺院、齋教菜堂等組織,被強制收編在日本佛教的派下,勉強還可以維持運作而不違背佛教的儀式或戒律。而傳統道教與民間信仰則跟日本宗教文化有著根本上的差異,日本政府統治台灣期間,民間信仰屢次成為反動勢力的保護傘,包括打著玄天上帝名義的乩童柯象、仰仗王爺名目起兵的余清芳,都間接加強也加深了日本政府管控民間信仰的力道。

擁有濃厚中國本土色彩的道教與台灣民間信仰,阻礙日本發展軍國主義的正當性,容易激起漢民族的排日情緒,面臨不得不依附在日本八宗十三派,寄居在佛教寺院底下的發展困境,今日許多寺院宮廟呈現佛道不分的狀況,都和總督政府的宗教政策有關。

但民間信仰是富含彈性的,一時的屈伸,並不會讓民間信仰的傳承與信徒發生實質上的消亡,反而會在逆勢中尋求更多開展的機會。因為民間信仰來自於民間的需求,傳統教派無法給予的心靈寄託或安慰,往往都被民間信仰較為寬容的教義、不側重教條的學習方式取而代之,只要還有需求,就無法徹底透過嚴刑峻罰加以禁止。

在眾多不同的習俗與文化,受到神靈感召,借出軀竅供神靈使用,傳達神諭的附身系統,就是歷久不衰,廣泛普及的一種民間信仰模式。這種被歸類為「薩滿教」的原始信仰,在台灣本島也是傳承已久的信仰之一,最早可以溯及原住民的女巫傳承。原住民的女巫是由祖靈挑選的,被祖靈選上的人,會有一些徵兆或奇特體驗,例如排灣族的巫珠、噶瑪蘭族的神靈線,都是只有被選中的女巫才能獲得的信物。透過祖靈和前輩女巫的引導,年輕的女巫會慢慢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以及祭祀的技能,附身的能量也會愈來愈強大。

漢民族進入台灣之後,原住民女巫也與漢民族舊有的乩童文化互相融攝,讓采風人士大開眼界,淡水廳志:「有為紅姨,託名女佛,採人隱事,類皆乘間取利,信之者牢不可破。」這裡所講的紅姨,就是台語的尪姨,擅長牽亡魂、入花園、觀落陰遊地府、破枉死城等宗教儀式。原住民與漢民族,除了以物易物和爭搶地盤等交流之外,神靈附身信仰也成為民族之間對話的管道,例如西拉雅族的女巫就採用漢民族的語言而稱為尪姨,許多祭祀的器物與儀式,也參考了漢民族的傳統民間信仰改良而成。

北投即女巫

女巫的力量讓先民感到畏懼,難以理解的自然現象也都為女巫傳說增加神秘色彩。平埔巴賽族在七星山腳結社,社名取為「Pataauw」,清代漢人將之音譯為八頭、北投,在巴賽族語就是女巫的意思。由於巴賽族已經消失,沒有人知道為何以女巫為社名,只能揣測和地熱與硫磺所造成各種地質景象有關,可能誤以為是女巫造成當地的終年地熱,水源滾沸;也可能當地的女巫以湧泉或硫磺作為施術的材料,故而名之。

現今在原住民各族當中,女巫的地位依然很崇高,是掌管族內祭祀大小事宜的神職人員,雖然歷經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入侵而略顯凋零,但各地的女巫培育與訓練計畫,也已漸漸萌芽,各族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成為當代首要之務。

日治時代的《台灣日日新報》曾經刊登了一則很小的新聞,新聞內容是這樣的:「近來新竹街,有台中市人王氏玉,年四十四;王氏甘,年四十一,兩名。以神巫惑眾,玉自云曾晤罹催眠術而死者。王氏甘則乘而惑以巧語,頗得好評。有託之者每回收金三四圓,門庭若市。事為山本張刑事所聞,去六日,召喚至警察署訊問,使再言實見,彼則云,警察在,神不來。頗巧于遁辭云。」

面對兩個收費高達四圓,自稱可以被神明附體,但其實是慣用話術欺瞞信徒的假女巫,日本警察居然沒有將這兩位王姓女子直接逮捕,而是提供了一次讓她們展現神蹟以明所言不誣的機會,對比日本警察在當時作威作福的形象,簡直難以相信。鈴木清一郎在《台灣舊慣習俗信仰》一書中,就曾記載有的尪姨會利用開光點眼的木偶,施法奪取新生嬰兒的性命,並透過使役嬰靈的技巧,以獲取更多更快速的神通訊息,以便預知他人之事,增加自己在地方上的可信度。

附身與靈動

日本人也有傳統神道教的巫女和東北地方的伊田子等不同的附身系統,在理論上也是可以理解台灣的乩童與尪姨,即便歷史文化背景不同,聽聞台灣的女巫與尪姨,或許還是會帶有敬畏之意,只是提防多於溝通,顧忌更甚交流,就某種程度而言,或許統治者在宣揚破除迷信的同時,自身也有點畏懼這種難以解釋的神祕現象吧。

高雄鳳山龍山寺

附身信仰不需要過多的宗教儀式或法器,甚至也不一定要有某個特定的宗教場域,神靈隨時都有可能降靈附體,所以在大規模的神明升天運動當中,很奇特地這種附身信仰反而被保留了下來,沒有受到太嚴重的迫害。又或者,不管是女巫、尪姨、巫女、伊田子,碰巧都是由女性擔任,日治時代的台灣女性較少介入政治紛爭,也不會被派去南洋遠征,故而成為一股支持民間信仰發展力量也未可知。有許多研究者歸納了世界上各種附身憑依的超自然感應,發現女性和神靈附體的系統似乎有著奇妙的連結,絕大多數靠著神靈附體來解決信眾疑難雜症的神職人員,都以女性居多,包括歐洲中世紀的獵巫運動,雖然也有遭到宗教迫害的男性,但被架上火刑焚烤的女性依然占了極高的比例,童話故事中的反派腳色也大多是巫婆,而非巫公。

時至戰後,最知名的尪姨林千代,以其熟練的牽亡魂,威名遠播全台,甚至海外華人爭相遠赴花蓮,向她求問各種靈異神怪之事,她知無不言,命中率極高的能力,不但讓尪姨這個古老傳統的神職再度成為話題,更掀起了全台灣一陣尋找靈山、拜會神靈,祈求神靈附體降駕的靈山信仰,這種信仰在今日蔚為大宗,甚至影響傳統教派,有許多百年古剎紛紛在門口張立不接受靈動附體等宗教活動。而無獨有偶地,今日的靈山信仰中,最中堅的主流信眾,也是以女性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