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魔笛:童話推理事件簿》 ──童話故事變種推理謎案,顛覆既有印象,翻轉角色定位

小云/調查員 檔案調閱198次

童話故事因情節通俗、流傳廣泛,成為了許多作家、編劇拿來「開刀」的對象,改編的種類可說是五花八門,千變萬化,從動漫到小說,從戲劇到電影,不管是奇幻、文學、愛情、恐怖,還是驚悚、懸疑、推理,幾乎都能找得到以童話為藍本改編的作品。

皇冠文化出版

一般來說,比較常見的改編手法是重新詮釋情節內容,或是扭轉角色性格,也有乾脆捨棄原有框架,只保留基本元素的做法。但無論是什麼樣的類型,如何翻轉經典,擺脫老套,從中挖掘別樣的可能性,並製造出足夠的娛樂效果,對於每位創作者都是一大挑戰。

陳浩基在8月出版的新作《魔笛:童話推理事件簿》,別出心裁地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他抓住童話故事中那些令人疑惑的不合理之處,以推理小說的形式重新構築,甚至更將因果反轉,暗示讀者是因為這些事件的發生,才會有現今我們所熟悉的童話故事流傳下來,帶著後設意味的寫法相當有趣。

經典的偵探與助手組合設定

本書所收錄的三篇作品,分別以一項常見的推理題材為主軸,第一篇〈傑克魔豆殺人事件〉描寫鄉間小鎮上發生的離奇謀殺案,九歲男孩傑克不僅被指控為盜竊財物的小毛賊,還成了蓄意謀殺巨人的凶手!第二篇〈藍鬍子的密室〉焦點擺在藍鬍子男爵禁止妻子進入的地窖,僅僅只是一天之隔,上鎖密室裡藏著的兩具屍骨就消失不見,詭異的是在這段期間,鑰匙並沒有離開過男爵夫人的身邊。末篇〈哈梅林魔笛兒童誘拐事件〉則敘述一樁案情複雜、規模驚人的綁票勒贖案,哈梅林的孩子一個接一個從自己家裡失蹤,現場卻沒有留下任何掙扎痕跡,難道身著花衣的吹笛手果真擁有魔法,可以用笛聲迷惑孩童?

串起這三個故事的是經典的偵探與助手組合:旅行作家兼法學博士萊爾.霍夫曼,以及他的僕人漢斯.安得森.格連。熱愛研究民間傳說與神話的霍夫曼先生,擁有優異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總是可以先於眾人明白一切,破解謎團;他那東一榔頭西一棒的調查行動乍看沒有任何意義,實際上卻是一步步排除或驗證推測的重要過程。故事的主述者漢斯就像是一般人的代表,除了代替讀者發問之外,在某些關鍵時刻,他的想法甚至能夠起到絕妙的誤導作用。

作家的顛覆與當代觀點的參與

讀者很容易可以發現,無論是〈傑克魔豆殺人事件〉、〈藍鬍子的密室〉,還是〈哈梅林魔笛兒童誘拐事件〉,全都保留了原始的故事架構,作者增添童話裡沒有提到的各種細節,並透過完善相關人物的性格塑造,使角色的行動顯得合理流暢,再將這些材料組合成極具說服力的「真相」,不只顛覆三則童話給人的既有印象,更一舉翻轉了角色的最初定位。

儘管在原本的童話裡,結局總是「正義」的一方獲得勝利──魔豆長出來的豆莖被砍斷後,可怕的巨人失足摔死,傑克和母親靠著得到的財富,過著幸福的日子;藍鬍子死於妻子的兩名騎士兄長之手後,妻子將他的遺產分給家人,嫁給另一個紳士快樂地生活下去;認錯的居民交出了應付的滅鼠酬金,吹笛人按照承諾,把拐走的孩子送回哈梅林與父母團聚──過程中所採用的手段,卻也不免予人贊同私刑解決的感受。意識到這一點後再深思,便會發覺角色的樣板化和隱約透露的仇富情結,彷彿有意無意間宣揚著「富人就必定邪惡,窮人就絕對善良」這樣的刻板觀念,令人不禁質疑這究竟是屬於誰的正義。

而在陳浩基改編的版本裡,案件有了公平審判的機會,民眾也有了參與集會發表意見的權利,經過調查與辯證後揭開的謎底、實行的判決,相較之下顯然公正許多。即便部分富人依舊擺脫不了惡人形象,那卻是因其本身性格的卑劣導致,而非富有的身分所造就。這或許便是我們閱讀推理作品時最希望看到,然而現實生活中往往難以真正實現的公理與正義。

特別值得一讀的是書末後記,其中詳細記載了創作的發想原由及構思經歷,可以得知作者為寫出盡可能正確的時代背景,包括日常生活的樣貌、風土民情、宗教文化、政治環境、國際局勢,耗費了多麼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研究考證。此外還解析了作品的數個彩蛋,隱藏在「表童話」當中的「裡童話」,歷史上真有其人的出場角色、人物命名的由來等等,在豐富知識之餘,也為小說本身多增加了一分醍醐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