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這個縱橫於清末民初,數度改變中國乃至於東亞歷史的大人物,想必沒人不認識他。而熟悉台灣歷史的朋友,應該也都聽過蔣渭水、杜聰明、翁俊明等台灣民主及醫學先驅的名字。
但你知道嗎?這兩者間曾經一度交集。
1913年,這批熱血的台灣青年,曾經在國民黨發動「二次革命」與北洋政府作戰期間,自發性地赴北京暗殺袁世凱。他們憑著滿腔熱血,試圖以一己之力為「祖國」革命大業貢獻心力。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熱血的台灣青年,為什麼要暗殺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呢?這個故事要從1910年,清帝國風雨飄搖的時刻說起。
革命的熱望
當時中國革命浪潮蜂起,孫文、黃興等人主導的同盟會已多次起義試圖推翻清政府。此時,海峽另一端的台灣,雖然是處在日本殖民的狀況下,但仍有許多熱血的青年學子受到革命思想的感染,希望能投身革命行列,其中包括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學生翁俊明(女星翁倩玉祖父)。
由於翁俊明等人在醫學校的同學王兆培是同盟會福州分會會員,來台就學後祕密吸收革命同志。1910年5月2日,受到革命思潮鼓動的翁俊明宣誓加入同盟會;同年9月3日,孫文委派翁俊明為台灣通訊員,並於於校內成立同盟會台灣通訊處。同盟會台灣通訊處在翁俊明等人的宣傳下,兩年後會員已增至三十餘人,包括蔣渭水、杜聰明。
隨著1911年武昌起義的成功,辛亥革命形成一股巨大的洪流,中國各省相繼宣布獨立。隔年中華民國成立,不僅將清王朝一舉衝散,這股浪潮也跨過海峽,衝擊著日本的殖民地台灣。當時許多稍有民族意識的醫學校台籍學生,在翁俊明等人的宣傳下,大多對辛亥革命的發展寄予關切。
為了支持同盟會在中國的革命運動,以蔣渭水為首,翁俊明、杜聰明、蘇樵山、黃調清、林錦生、曾慶福等熱心的醫學生,還自發地募集革命資金,委託來自漳州的同學王兆培,捐給孫文。
解放台灣的心願
這批加入同盟會的台籍成員中,以來自宜蘭的蔣渭水特別投入。蔣渭水此人性格豪邁,又有浪漫理想,常常有異於常人之舉,後來他也自承「在學時未嘗一日忘卻台灣解放運動」。
蔣渭水考量在校內談論革命可能會引來官方關切,於是決定另闢據點。他很大氣地直接在台北最熱鬧的榮町成立一間文具行「東瀛商會」,以「東瀛商會」作掩護,利用該店的二樓充作同志們的集會場所。
就在台灣學子還在為「祖國」的革命果實感到欣喜時,1913年,海峽彼岸的中國大陸政局突變,才成立一年的中華民國就出現了動盪。
新敵人的出現
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為首的北洋政府,與主導國會的國民黨之間矛盾越演越烈。三月時,袁世凱派人在上海暗殺實際掌管國民黨黨務的宋教仁,輿論一片譁然,國民黨中也出現欲以武力與袁世凱對抗的聲音。
四月,袁世凱北洋政府未經國會批准,向英、法、德、日、俄五國銀行團簽訂借款合約,以擴充北洋軍,史稱「善後大借款」。此借款導致國民黨籍的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安徽都督柏文蔚通電反對,社會反彈聲量極大,雙方的緊張關係一觸即發。
七月,李烈鈞在江西湖口宣布獨立,二次革命開始。緊接著安徽、上海、廣東、福建、浙江、湖南、四川等國民黨勢力接連宣告獨立。為阻止南方各省獨立,北洋軍大舉南下,南北戰火爆發。
袁世凱除了以優勢軍力試圖撲滅二次革命外,還曾操縱過一場「輿論戰」。當年五月,一名自稱「女子暗殺團團長」的天津女學生周予儆,主動向北京地方檢察廳自首檢舉,稱其奉「血光團團長」黃興命令,前來北京暗殺北洋政府要員,包括總統袁世凱。
北洋政府藉此大舉搜捕反對人士,並透過報刊媒體大肆宣傳「血光團」將在北京掀起腥風血雨,讓人覺得好像真有這麼一個神祕的殺人組織要四處犯案。
當然,所謂的「血光團」根本只是為了掌控輿論而製造的,事實上也沒有任何北洋政府要人受到「血光團」的暗殺。
但北洋政府沒料到的是,他們製造了一個假的暗殺團體「血光團」不久後,卻出現了一個真的暗殺團體,這個團體沒想要暗殺太多北洋政府要人,他們只想殺一個人──袁世凱。
而這個團體(或許稱不上團體,就只是幾個人而已),來自台灣。
「學以致用」在刺殺
二次革命爆發後,遠在台灣的蔣渭水等人也立刻響應,他們認為袁世凱背棄了孫中山的理念,是民族罪人,蔣渭水遂發起「國民捐」號招台人捐款給國民黨,以支援二次革命。
除了經濟上的贊助外,這批台籍醫學校學生更打算以實際行動,除去袁世凱這個他們心中認為的大魔頭。但這些學生們都只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沒有舞刀弄槍的經驗,他們要怎麼暗殺袁世凱呢?
別忘了,他們是學醫的,這群青年決定要「學以致用」。
當時總督府醫學校剛好正在講授細菌學,大家便想到可利用散佈細菌,引發傳染病作為暗殺袁世凱的手段。
用現代的說法就是「生化恐怖攻擊」。
當時四年級的杜聰明,向來對細菌學感興趣,自二年級開始便常到總督府衛生部細菌學研究室培養細菌。於是1914年7月,蔣渭水、杜聰明、翁俊明、邱鳳翔等人開始在實驗室培養霍亂弧菌,作為暗殺的武器。眾人甚至還舉行了一個祕密宣誓儀式,誓稱:「以生命和鮮血擁護民國,為國除害,效忠、捍衛孫中山,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霍亂弧菌培養完成後,是該啟程的時刻。但是誰要負責執行投放病毒的重責大任呢?
當時幾名主要參與者都躍躍欲試,蔣渭水、杜聰明、翁俊明、邱鳳翔等人都想親赴北京執行任務。但眾人在規畫行程時發現,他們都沒有赴中國大陸須持有的「渡華旅行券」,不能由基隆直接搭輪船赴上海,必須先到日本再轉大連,才能赴北京。但如此一來,旅費十分可觀。因此,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最後決定由杜聰明和翁俊明兩人負責執行暗殺。
暗殺哪有這麼容易
無法親赴北京「制裁」袁世凱的蔣渭水十分失落,只能在杜、翁兩人臨行前,多多囑咐交代行動細節。由於沒人去過北京,蔣渭水只能猜測北京的飲用水模式與台北相同,是由一個「水源地」提供自來水源(以台北來說便是公館水源地,即今自來水博物館),杜、翁兩人應將霍亂弧菌投放在距離袁世凱官邸最近的「水源地」,使得袁世凱染病身亡。
蔣渭水還特別交代:「如果能夠用這些細菌病死袁世凱,那麼,北京人民即使有所犧牲,也是值得的!但是,如果你們沒有辦法進入水源地,切記,決不可以將這些病原菌汙染街上。你們兩個應該立即束裝歸台……」
是不是真的有種恐怖攻擊的味道?
杜、翁兩人於是將霍亂弧菌藏於溫水瓶內,先搭乘日台航線「信濃丸」前往神戶,然後轉往大阪。因為兩人對於北京的地理一無所知,都是第一次到大陸旅行,所以先在大阪蒐集北京地圖、導覽一類的資料。結果購得一本北京的地理書及一幅北京市街圖(但誰知道這是哪年的地圖),才算對北京的東南西北有點概念。
在取得了北京的地理基本資料後,兩人自神戶前往大連,這時的大連屬於日本租借地關東州,兩人由此取道奉天,經山海關進入北京,此時已是7月下旬。
杜聰明和翁俊明抵達北京後發現一件事,因為他們不太會說北京話,如果投宿一般中國人開設的旅館,很容易暴露身分。而且北京實在太大,在這裡他們沒有人接應,很難掌握情報並下手。
於是兩人決定先在天安門附近投宿一間日本人經營的旅社,隨後才去尋找北京自來水廠的位置。由於當時北京只有一座自來水廠,是1910年前才啟用的「東直門自來水廠」,因此當時他們鎖定的目標應是這裡。
他們原本以為,北京自來水廠的水源地大概與台北的水源地一樣,有開放的蓄水池,很容易就可投入霍亂細菌於其中,使袁世凱患霍亂症而死。然而,到了自來水廠現場,他們才發現這裡的蓄水池位於水廠內,一般人根本接近不了,且水廠外戒備森嚴,無從下手。
換人暗殺看看
同時,這東直門自來水廠雖是北京第一個自來水廠,而且還是清末時,袁世凱自己上奏建議慈禧太后、光緒皇帝興建的。但其實直到1915年,實際使用的北京民眾仍然有限,特別是政府大官、王公貴冑更是不願使用喝起來有種怪味的「洋水」,還是多飲用山泉水及井水。也因此,杜、翁兩人認為,即使將細菌成功投放至自來水廠裡,也不見得能毒到袁世凱,反而會使無辜民眾受害。
而且,時值二次革命南北兩軍交戰正酣之際,北京的守衛更是日益嚴密。杜、翁兩人來到北京沒多久後,就發現自己被盯上了,可能是因為他們操著當地人不熟悉的語言,成天在北京的街道巷弄徘徊穿梭的關係。
最後,在行動無法執行的情況下,杜、翁兩人決定放棄原訂計畫,打道回府。於是兩人只好便取道上海,返回台灣。暗殺袁世凱的行動宣告失敗。
其實,在暗殺袁世凱的行動過程中還有個插曲,當初杜聰明和翁俊明兩人剛從基隆啟程後不久,另一名醫學校學生邱鳳翔,也決定追上兩人的腳步參與行動。他一樣先來到神戶想與杜、翁兩人會合,但得知兩人已經前赴大陸後,便轉道長崎,搭船往上海。沒想到在上海,他因為拜訪台灣出身的革命同志許又銘而被北洋政府拘捕。雖然後來被釋放,但據說之後一直行蹤不明。
儘管暗殺袁世凱並未成功,但蔣渭水似乎決定將「細菌戰」繼續「學以致用」下去。於是到了秋天,蔣渭水又發動暗殺日本皇室及高官的計劃。
這是怎麼回事呢?
敗給了沒念過的植物學
當時,台南麻豆的文旦柚據說極受日本皇室喜好。因此,台灣總督府在每年中秋節前後都會挑選最好的文旦柚送到東京進貢。
由於是天皇要享用的水果,一切都不能馬虎,整個「產銷流程」都必須嚴格管控。不但麻豆種植的柚子樹要特別管理,採果後還要先送到台北,經過嚴密的檢查後才可包裝送往東京。
那一年,台灣總督府指派總督府醫學校的上級生擔任文旦柚的檢查工作。蔣渭水的腦筋動得極快,他知道這絕對是個機會。
殺不了袁世凱沒關係,這次的目標可是大正天皇!
蔣渭水很興奮地指揮同班核心幹部,他們用注射針將傷寒病菌注入柚子的蒂頭,企圖用病菌來攻擊日皇宮廷。然而,他們這批學醫的熱血青年雖然對於細菌學有所了解,卻對植物學不太熟悉。因為柚子成分是含有酸性的,而酸是細菌的剋星,注入到柚子內的細菌都被酸消滅,所以這個計畫還是失敗了,所幸此舉動並未被殖民當局發現,身家不致受到牽連。
或許有人會覺得蔣渭水等人以所習得的醫學知識,從事暗殺行動,有違專業倫理之嫌。但大家都知道,為醫者的宗旨是「懸壺濟世」。而對一個學醫的人來說,怎麼樣才算是「懸壺濟世」呢?
做醫生替病人看病,似乎是我們最一般的想像。但你有沒有想過,當一個醫生利用所學的醫學知識作為暗殺手段,試圖除去他心中那個危害國家的人,改變整個國家命運時,是不是也算是種「懸壺濟世」。
儘管對中、日兩國元首的「細菌戰」都沒有成功,但蔣渭水等人並未因此灰心喪志,他們日後抱持著「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的信念,繼續為台灣人民而努力著。
參考資料
《日據時期台灣學生運動1913-1945》時報文化,1993年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印刻,2011年
[the_ad id=”8081″]似記者不是記者,似作家又不像作家,一個愛說故事的四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