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喜歡看電影的影迷對於好萊塢男星──強尼.戴普所演出、改編自百老匯舞台劇的黑色電影《瘋狂理髮師》應該都不陌生,但各位是否知道,這個故事的原型是來自於真的歷史人物?
一個……浪漫故事?
在1846年11月的一本叫做「People’s」的期刊,托馬斯.帕基特.普雷斯特(Thomas Peckett Prest)透過他撰寫的小說〈珍珠項鍊:一個浪漫故事〉(The String Of Pearls:A Romance〉,陶德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大眾的面前。這個故事於1846-47年以下等恐怖連環畫形式出版,因為故事本身融入了食人題材而頗受讀者好評。僅僅一年後,這部小說被改編成戲劇《史威尼.陶德:艦隊街的惡魔理髮師》並多次搬上舞台;1979年,曾獲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得到七次托尼獎、托尼獎戲劇終生成就獎、多次葛萊美獎項與一次普利茲獎的史蒂芬.桑坦(Stephen Joshua Sondheim)將它搬上百老匯呈現在更多人的面前,最終再由名導提姆.波頓(Tim Burton)改編為大螢幕,成了由強尼.戴普主演的黑色幽默電影。
不過,原本只被認為是都市傳說、以及被用來作為戲劇元素的陶德,卻有人聲稱他其實真實存在。記者彼德.漢林(Peter Haining)經過長達25年的研究後,在《史威尼.陶德:艦隊街惡魔理髮師的真實故事》(Sweeney Todd: The Real Story of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1993)中認為陶德並非杜撰的人物,而是確實存在於歷史上的真實人物。
漢林指出,在巴黎曾有位約瑟夫歐.福謝(Joseph Fouch)警官,他從1799年至1815年在巴黎擔任警察部長時,在警察檔案中找到了一連串於1800年代、由一位巴黎理髮師犯下謀殺案的記錄。福謝還提到,這位理髮師有位在附近糕餅店工作的師傅同夥,每當理髮師將受害者殺害後,就讓同夥的糕餅師傅將受害人的血肉挖出做成肉醬、包在餡餅內賣給其他客人食用。儘管有此紀錄,記錄本身似乎只有記載案發情節,並沒有詳述犯案人的背景。漢林於是展開了進一步的追查。
倖存的孩子
據漢林的研究,歷史上的陶德有個悽慘的童年。他生於1756年10月26日倫敦東部的史匹塔菲爾德斯附近,父親是個熱中家暴的酒鬼,而母親則長年飽受丈夫摧殘,沒有多餘心力照顧陶德。靠紡織維生的雙親無法給陶德一個富裕的生長環境還不夠賺人熱淚,更慘的是在陶德十二歲的那年冬天,他的雙親都因為熬不過酷寒而雙雙凍死路邊,只剩命大的陶德獨自存活下來,並僥倖投身在一位專精於製作剃刀的工匠門下為徒。
不過,或許是成長的歷程過於坎坷,小小年紀的陶德還不懂得何謂人生的正途,就在僅僅十四歲的稚齡因為被指控偷竊了一塊手表被而抓進監獄裡,還在獄中被其他囚犯欺負,進而萌生想報復社會的畸形念頭。不知是福是禍,在獄中被關了五年的陶德,也因此被理髮師選為助手,並在這段期間裡學會了剃頭、刮鬍鬚(與更俐落的偷竊手段),而這項技能也成了他日後賴以為生的手藝。雖然陶德在十九歲時就出獄了,但在獄中遭受的一切讓他決定要報復社會、替自己討回公道。
或許是陶德天生是個有天分的理髮師,他在出獄後短短的幾年間,便靠著替人剪髮賺了不少錢,還在海德公園的轉角處買了一間居所當成他的理髮工作室,之後才又搬到惡名昭彰的艦隊街開店,也就是現在的186號。不過,據他被捕後的證詞,他早在海德公園做生意時,就開始了他的殺人生涯。儘管只是牛刀小試,確實也讓他替未來在艦隊街開店累積了不少資本。
不僅如此,在門庭若市的艦隊街工作室裡面,總是有一名女人的身影穿梭其間。這位名叫瑪格麗.樂芙特(Margery Lovett)的女人,雖然對外宣稱是陶德的妻子,其實是一名寡婦,也是陶德沒有名分的情人。她在離艦隊街不遠的弗利特街(Fleet Street)開設餡餅店(另有一說,其實是在法國聖母院附近的Rue des Marmousets開麵包店),旁邊正好就是一間理髮店──是的,就是陶德的理髮店。
一開始,陶德利用自己的手藝,在幫客人理髮、剃鬍鬚等各種讓人放鬆的行為之間,用監獄學來的俐落手法神不知鬼不覺地、成功割破一個又一個客人的頸部,並通過特殊設計過、能夠移動屍體的椅子來藏匿被害人,藉此達到他嗜血的目的。但隨著時間過去,光是割破被害人喉嚨已經不能滿足他的慾望,而累積的龐大屍體數量更令陶德傷透腦筋。於是,原本就腦袋靈活的他,想到透過地下通道、偷偷將受害者運送到餡餅店中,讓他的情人樂芙特將那些被殺人越貨後的屍體,做成新鮮出爐、熱騰騰的肉餡餅派賣出,不但能夠節省購買肉餡的開銷,更能達成毀屍滅跡的目的。毫無憐憫之心的兩個人,可以說是合作得天衣無縫。
落網只因選錯下手對象
陶德與樂芙特這種親密無間的合作關係維持了五、六年,但越來越多出門理髮後就失蹤的報案資料,終於引起警方的注意。而說來也是這對邪惡鴛鴦的報應到了該來的時候,一向腦袋靈活、專挑單身男性下手的陶德,這次卻不小心看走了眼,誤以為一名單獨前來的外籍旅客是隻肥羊,便一如往常地手起刀落,讓對方成為自己剃刀下的亡魂。他沒料到受害人不僅有妻子在旅社等著,就連他忠心耿耿的寵物狗都一直守在店外面。
見丈夫出門理髮遲遲未歸,外出尋找丈夫的妻子很快就發現自家的狗兒守在一間餡餅店外,而且怎麼拉也拉不走。狗兒怪異的舉止讓妻子聯想到:丈夫的失蹤或許與這間餡餅店有關,警覺的她便立刻向警方通報。早就對失蹤人數日益增加而感到懷疑的警方,隨即大規模搜查樂芙特的餡餅店,並意外發現餡餅店與陶德的理髮店之間有條祕密通道,同時也在通道中找到大量新舊不一的人類骸骨。警方順藤摸瓜,在陶德的理髮店中也找出許多刻有姓名,分屬於不同人的金表、款式與尺寸都不一樣的服飾等物證。
罪證確鑿的兩人很快就被逮捕,此時已四十多歲、事業小有所成的陶德,再次回到幼年時期習慣的監獄中。根據陶德與樂芙特這對邪惡情侶落網後的證詞,被史維尼.陶德謀殺的顧客總人數早已超過150人,他的犯行甚至還被警察當成連續殺人犯的研究範本,雖然之後「最惡名昭彰的連續殺人犯」這個名號,被白教堂區的開膛手傑克奪下,但若論各種改編故事、電影、小說與舞台劇,陶德這位瘋狂理髮師絕對不比開膛手傑克遜色。
身為寡婦的樂芙特或許是因為飽受輿論攻擊,又或者是受不了監獄裡的折磨,入獄後很快就在牢籠中自盡,用結束生命成功躲避了法律的制裁。而與她長年一同奪走多人生命的犯罪伴侶陶德,則在之後轟動社會的公開審判中,最後於1802年1月25日,在眾目睽睽下被公開處以絞刑,年僅46歲就結束他罪惡的一生。
就像他曾利用地下通道運走被害人屍體那樣,被吊死後陶德的遺體也立刻被板車運往皇家外科醫院,供醫生們進行各種解剖實驗,用他死後僅存的軀體替人類未來的醫學盡到最後一點貢獻。
200年後的意外見血
不過,史威尼.陶德對人們恐怖的影響,並沒有因為他的公開絞刑而結束,反而隨著各種改編而滲入大眾的生活。據《每日郵報》報導,紐西蘭一所學校的學生劇團,在2016年4月5日於學校演出《瘋狂理髮師》這齣著名的音樂劇時,飾演男主角的學生雖然是拿著真剃刀演出其中兇殺高潮的劇碼,但那把剃刀早已就先鈍化處理過,刀的外表還用銀紙包了好幾層才敢演出這幕「割喉」的橋段。但不知道是男主角一下子入戲太深,還是有其他人為因素作祟,當剃刀朝著飾演被害人的頸部割去時,兩名16歲的演出同學居然真的血濺當場。而根據劇情走向,被割喉的受害人會被椅子下面的機關門送到舞台下的空間。於是,整齣戲在沒有人發現的情況下照常推進,反倒贏得現場觀眾滿堂喝采。在台下觀賞的群眾除了學生外還有不少家長,但所有觀眾都一致認為演出完美、道具逼真,全場沒人看出來這場戲居然是假戲真做。
事後,受傷的兩名學生被緊急送往奧克蘭醫院救治,其中一名學生重傷,另一名學生則中度割傷,但經治療後都沒有大礙。雖然劇組表示,之前排練時用的同樣是這把剃刀,卻沒有出現過安全上的疑慮,眾人都不懂正式演出時怎麼會出現這麼血腥的一幕。事發當下,校方便立刻調查出事原因,並且決定延後《瘋狂理髮師》第二晚的演出,以免這齣恐怖的意外劇中劇再次上演。好在經過幾天後,受傷的同學都安然出院,經過警方調查,此案也不涉刑事傷害──只是終究在演出的同學心中留下些許恐怖的陰霾。或許這件找不出原因的濺血案,也會成為紐西蘭這所校園中,陶德留下的小小恐怖傳說吧。
史威尼.陶德究竟是真實存在的人物,或是隨著戲劇、小說而成為家喻戶曉的殺人魔,這一點仍有許多爭議。彼德.漢林的研究,是源自於十九世紀的民間傳說,雖然有找到福謝警官的紀錄,但由於缺乏更多細節,並無法作為陶德真實存在的證據。此外,傳說中曾關過陶德的新門監獄,也沒有關押過史威尼.陶德的紀錄。
或許是民間流傳改變了史威尼的名字,也有可能漢林只是找到跟民間傳說很相近的案例,就將它當成史威尼.陶德真實存在的依據,所以關於彼得針對陶德的研究,持懷疑意見的人其實不少。然而無論陶德此人存在與否,他的故事確實反映了當時下層百姓的生活與對官吏的怨恨,又同時充滿了感情與血腥的因素,讓「瘋狂理髮師」這個名號在距離十九世紀遙遠的現代,依舊是一個恐怖的代名詞。
資料來源
1. The Gift of the Sailor
2. Joseph Fouché
3. 20160406中國日報網:紐西蘭兩高中生舞台演出時被割喉 上演現實版「陶德」
4. The History of Newgate Prison
桃園人,貓奴,目前家貓步兵編制為伍,最愛做事情是聞著雨天的味道看推理小說,幻想自己各種被棄屍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