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索命黃道帶》──沒有兇手,案要怎麼辦?

Maple/調查員 檔案調閱395次

真實懸案改編通常是最有看頭的,因為懸而未決的案件保留了極高的神祕感,而且正因為未解,讓人們總是討論了又討論,始終追求著那未能完成的「最後一哩路」。但真實懸疑改編通常也最困難,因為真實世界裡從未真正發現到底誰是兇手、為何犯案、如何成功躲避追查,但在改編成影視作品時,傳統而言,類型的終點勢必要給出破案真相與真兇,此時懸案改編就來到最後的懸崖邊:要不要「給」出一個兇手?要給的話該怎麼給?不給的話該怎麼收?

先舉強尼戴普主演的《開膛手》為例,故事就是改編自著名的19世界懸案「開膛手傑克」,真實世界中的連續殺人犯始終未落網,留下一個亙古謎團。電影則是選擇以最貼近事實跟臆測的方式「虛構」了兇手,同時符合擁有手術技術、位高權重有人包庇不讓他落網的條件,讓觀眾得到破案的樂趣。

而名導大衛芬奇改編美國知名的無差別連環殺人兇手「黃道帶」事蹟、由小勞勃道尼、傑克葛倫霍、馬克盧法洛等豪華卡司共同主演的《索命黃道帶》(Zodiac),面臨這椿令人髮指、但真實世界中完全沒有找到真兇的殺人案,又選擇什麼樣的處理方式呢?

 

大衛芬奇式的改編

首先個人風格強烈、極度熱愛心理驚悚類型與黑色電影的大衛芬奇,自然不會放過這麼能引發人慾望與恐懼的題材。黃道帶殺手不但無差別挑無辜的情侶下手,槍殺手法更是殘忍粗暴,更有甚者他還是個主動跟警方及報社聯絡,進行威脅及刷存在感的殺手,要說起變態連環殺人犯,他絕對當之無愧。

大衛芬奇的電影版緊緊扣著黑色電影心理驚悚的風格去描述命案,及涉及命案調查的報社記者和警探,不但作案場面風聲鶴唳,記者和警探對案件的震驚及想追查出兇手的執念(甚至是著迷),以及對於始終無法掌握到關鍵證據、無法真正證明兇手亞瑟‧李‧艾倫(Arthur Leigh Allen)是兇手而陷入痛苦與絕望,故事往記者和警探內心的黑暗面挖掘,很大程度上在查案過程中的看點變為查案過程中對人性的不信任、失望、挫折,和面對不斷的挫折與死路時的憤怒與無助。所以雖然改編了實案,但故事核心走的戲還是大衛芬奇最擅長的人性黑暗面路線,所以即使最後還是沒有正式將兇手繩之以法,但觀眾已經跟著記者和警探走過一趟既激情又痛苦的探案過程,過程與角色反客為主,成為改編的重點。

但話說回來,即使未能找到關鍵證據繩之以法,片中仍強烈暗示真兇就是亞瑟‧李‧艾倫(Arthur Leigh Allen),還是有個明確的嫌犯跟假想敵,這點其實跟真實狀況有點落差。現實中警方一直沒有找到突破性證據,亞瑟‧李‧艾倫(Arthur Leigh Allen)只是被發現某些行蹤剛好跟黃道帶重疊,事實上鑑識結果早已還他清白。從亞瑟‧李‧艾倫(Arthur Leigh Allen)被改編「鎖定」為真兇的狀態來看,可以看出即使《索命黃道帶》最後沒有直接讓他落網,但跟《開膛手》一樣,改編時必須有個明確的「代罪羔羊」,這個羔羊怎麼設計怎麼虛構中又帶有真實性,就是真實懸案改編的核心重點和醍醐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