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德拉‧鮑斯之死】從天而降的鑽石雨,殞落在福爾摩莎的印獨領袖

檔案調閱770次

1945年8月18日,距離昭和天皇以「玉音放送」宣讀《終戰詔書》,已經三天了。

曾有野心統治東亞的大日本帝國,不得不面對戰敗的事實,戰爭的耗竭與摧殘,使帝國境內瀰漫著不安的氛圍。

對於被迫牽連到戰爭之中的殖民地‧台灣來說,整體氛圍又與殖民母國有所差異。日裔人民同感戰敗的悲哀,被殖民的族群卻看見脫離帝國統治的希望,同時對「彼岸祖國」心懷幻想;但更多的人,只是欣慰於戰爭結束,面對即將崩解的帝國秩序感到憂懼,對不確定的未來則更感困惑。

就在18日的午後,台北一台剛起飛的轟炸機,在空中爆出一團火光,旋即墜落,一如大日本帝國之命運。眾人在那之後才知道,墜毀的飛機上載的是知名的印度獨立運動者,蘇巴斯‧錢德拉‧鮑斯(Subhas Chandra Bose)。選擇與軸心國陣營合作來推動理念的他,在己方陣營完全戰敗的那一刻,與搭乘的轟炸機一起燃燒殆盡。

據說那一天,陰鬱的戰敗國殖民地的天空,下起了鑽石雨。

蘇巴斯‧錢德拉‧鮑斯

選錯邊的印度國族英雄

錢德拉‧鮑斯出身印度的卡雅斯塔(Kayastha)階級家庭,家境富裕,自幼就接受英國殖民者開辦的英式教育。他就讀管轄區學院(Presidency College)時,因為教授對印度學生粗暴且出言不遜,攻擊該名教授而遭到退學。

年輕時代的錢德拉‧鮑斯

這位教授並非個案,當時加爾各答的英國人,將侮辱印度人視為家常便飯,配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使鮑斯的國族意識就此萌發。儘管接受了英國的高等教育,且成績優異,鮑斯卻拒絕走上帝國為殖民地菁英安排的道路,他於1921年辭去公務員身分,開始籌辦報紙、異議社團,提倡印度國族主義。

隨即在1920年代,鮑斯加入了主張印度自治的政黨「印度國族議會」(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相較於知名的「不合作運動」者聖雄甘地,鮑斯的政治思想與策略更加激進。鮑斯不僅主張印度自治,他還主張要組織武力,對抗英國統治。同時,他也與英國的工黨、左派人士走得越來越近,令他開始相信獨立的印度需要的是社會主義極權統治。鮑斯的思想與行動與甘地、尼赫魯等人差異逐漸拉大,使他走向了另一條路。

鮑斯與聖雄甘地

對英國滿懷敵意的鮑斯,開始把希望放在二次世界大戰上面,向敵人的敵人──軸心國尋求友情。納粹德國也為了製造英國的困擾,展現出對印度獨立運動的支持。1941年,被軟禁在加爾各答家中的鮑斯,易容之後連夜投奔德國。一開始,他抱持高度期望,能得到德軍奧援入侵印度;然而希特勒與他的納粹政府,只想利用鮑斯作為宣傳工具,而未提供任何實質的援助。感到幻滅的鮑斯,決定在1943年搭乘德軍潛艇U-180到馬達加斯加,再轉乘I-29潛艇到大日本帝國,持續尋求印度獨立的盟友。

鮑斯與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會面

或許是為同為亞洲人之故,或許是為地緣政治戰略之故,或許跟納粹一樣只是為了有個傀儡可供驅使,日本提供給在東南亞一帶活躍的印度獨立組織「印度國民軍」(The Indian National Army)的支持較多。印度國民軍原已面臨解散命運,在錢德拉‧鮑斯到來之後又得以復活。然而,日本的戰情逐漸陷入不利,日軍在東南亞與大洋洲被美軍打得節節敗退,印度國民軍也被困在這個尷尬的情勢之中。不僅少了日本的援助,與軸心國的合作,更使其在當地成為不受歡迎的對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國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一再挫敗的獨立志士錢德拉‧鮑斯,卻仍然沒有放棄印度獨立的志業。這次,他要向身為戰勝國的反帝國主義盟友──蘇聯邁進。

墜落的夢想,鑽石之雨

錢德拉‧鮑斯搭乘的九七式重轟炸機,墜毀在福爾摩莎的土地上

日本戰敗之後,印度國民軍自然也面臨被清算的命運。錢德拉‧鮑斯在新加坡聽聞這個消息,便立刻北上,前往中國和蘇聯尋求新的盟友。

8月18日的中午時分,鮑斯搭乘的轟炸機在台北降落,這次停留僅是為了加油,鮑斯等人無意久留。沒想到,這個無人聞問的落敗帝國殖民地,卻是他人生旅程的終點。

載了過多乘客的轟炸機起飛時,左舷引擎逆火,發出一聲轟天巨響,機身旋即向右大幅傾斜,當場墜地裂成兩半,燃起一團巨大的火焰。飛機駕駛、副駕駛與隨行的日軍中將四手井綱正當場死亡,鮑斯的副手哈比布爾‧拉曼(Habibur Rahman)也當場昏厥,鮑斯雖然清醒且沒有太大的傷勢,他卻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衣服已浸滿了汽油。

鮑斯帶著甦醒的拉曼與倖存的眾人,意圖衝出朝他們進逼的火牆。機場的地勤人員,目睹墜機眾人逃出殘骸火場,在那一瞬間,其中一人成了奔跑的火球,那個人就是錢德拉‧鮑斯。他們緊急上前救援,但鮑斯從頭到腳,皆已受到嚴重的三度灼傷,不可能救治了。

臨死的鮑斯,心心念念的仍是祖國的未來,他飛機上載了兩大箱寶石,是為了資助獨立事業之用。在飛機墜毀的那一刻,滿懷希望的鑽石也隨著爆炸飛散,灑落在戰敗國殖民地‧福爾摩莎的土地上。

這一場鑽石雨,灑落的是抱著獨立夢想志士的淚水。

儘管飛散的寶石很快被機場人員與日本軍方收集起來,錢德拉‧鮑斯攜帶的財寶掉落或被藏在某地的傳說,卻開始以台北為中心擴散出去。隨後政權轉移,日本軍民全面撤離台灣,在快速的政局變化之中,這批寶石的下落也不得而知。究竟鮑斯的鑽石去了哪裡呢?有送到那些革命夥伴的手中嗎?或是被日本人帶走,還是被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呢?或是真的如傳說所言,依然散落在這塊從未自由的土地上?

艱難的獨立之路,新時代的淚雨

錢德拉‧鮑斯的飛機為何爆炸,至今仍是一個謎團,也充滿了各種陰謀猜想。鮑斯的支持者深信他沒有死在墜機意外,而是假死易名,潛伏在世界的角落組織有志之士,繼續為印度獨立奮鬥。數十年間,仍有許多印度同情者聲稱目擊鮑斯身影,甚至有傳聞他成功到了蘇聯,蘇聯以此威脅尼赫魯、英迪拉‧甘地等印度執政者。

詭異的是,在鮑斯發生意外的三年前,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依然白熱化的時候,竟然流傳起鮑斯墜機身亡的謠言,路透社、中央社紛紛報導。由於鮑斯的立場站在軸心國一方,屬於同盟國方的中華民國對之深恨,報導其墜機新聞也不奇怪;不過這起流言對應三年後的意外,竟有高度巧合,就令人不禁顫慄:是否有一個長期的陰謀,在這一刻終於成功了呢?

剛好是大日本帝國宣布投降的兩年後,1947年8月15日,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國終於自大英帝國獨立出來,雖然達成了國族自治的夢想,卻又陷入一個新的衝突政局之中。這個局面,恐怕距離鮑斯的社會主義國族夢想很遠。

鮑斯殞落在福爾摩莎那一刻,這片土地剛要從一個帝國的統治下解放,人民抱著期待迎接想像中的「祖國」,終於可以與自己的「同胞」結合,成為自己土地的主人。然而滿懷憧憬的台灣人並不知道,那份認同很快就會在兩年之內破碎殆盡,正如鮑斯要用以支持獨立事業的鑽石,將成為新時代風暴中的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