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暗殺專題】江南案:蔣氏政權指使黑幫殺人,壓制言論反成七傷拳

香楠/調查員 檔案調閱2122次

1984年10月15日,在美國舊金山德里市(Daly City)一處民宅車庫,傳出了三聲槍響,屋主倒在地上,一槍命中鼻樑,兩槍打中腹部,三槍斃命於當場。

沒有人看到開槍者逃逸,甚至不知有誰聽到了槍響。直到死者妻子下樓來到車庫,看見倒在地上的丈夫,鼻樑上帶著一點血,以為發生意外,丈夫觸柱跌倒,才慌慌張張地求救。

然而,當獲報前來的警官告訴她,她的丈夫是死於槍殺時,她情緒激動地舉起一本書,指著封面的人像說:

「就是這個人殺死我丈夫的!」

究竟死者是何人?遠在臺灣的中華民國總統先生又是怎麼謀殺這位美國公民呢?更重要的是,殺人動機是甚麼呢?

黑幫「洗白」

時間回到三個月前的7月中旬,以《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知名的導演白景瑞在台北民生社區的新居舉行宴會,席中邀請了他在義大利學電影時的好友汪希苓、與他合作的製片帥嶽峰帥嶽峰的朋友陳啟禮,以及當時被視為「太子」的蔣孝武等人。

事實上,白導演的這位朋友汪希苓,正是當時的情報局長,而帥嶽峰與陳啟禮分別是臺灣兩大幫派中的竹聯幫總巡查與幫主。由於該年年初政府起了掃蕩流氓之心,然而陳啟禮手下幫眾又涉及多起殺人、傷害、勒贖案件,因此希望能與政府重要人士交好,以求得生存空間。便由白景瑞導演出面,邀約蔣緯國、汪希苓、空軍總部參謀長林文禮與國安局長汪敬煦等人,表達報效國家的意願。

汪希苓見其可用,於是安排兩人入住陽明山松竹山莊參與四天半的情治人員講習,教授他們關於密碼、跟蹤、照相與射擊的訓練,預備要派他們出任務。

於是這兩位幫派分子就成為了正式編制的情治人員。

在當時,情報局長汪希苓對於遠在美國,曾寫作《蔣經國傳》,指出許多蔣家與國民政府秘辛,筆名江南的劉宜良感到頭痛。並聽聞其將要動筆寫下敢於公然與蔣經國爭執,並對國民黨多加批評的吳國楨的傳記,預期又將掀起一波政府領導人的公關危機。

這位作家究竟是何來歷,竟能引得政府高層如此煩心呢?

作家劉宜良,筆名江南,是美國公民

小蔣的眼中釘

劉宜良生於江蘇,在戰後隨著國民黨軍隊到臺灣,就讀軍校,退役後相繼於「正聲廣播公司」與「台灣日報」擔任記者,累積許多成績而獲得曾任軍統局特務的媒體大亨夏曉華賞識,向新聞局提出申請讓他赴美深造獲准。

1967年,當劉宜良以「台灣日報」駐美特派員的名義赴美,無薪跑新聞的同時,也努力申請於美國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就讀,最後更取得了美國公民的資格。

在1970年蔣經國訪美時,以記者身分再次見到自己過去就讀政戰學校時,在講台上訓話的蔣經國,而在採訪結束不久,又發生了數位台獨人士刺殺蔣經國未遂的事件。這些衝突與靈感,使得他決心以蔣經國為博士班時的研究主題,並且於1972年開始於香港的刊物《南北極》上,進行《蔣經國傳》內容連載。

在1984年正式出版《蔣經國傳》時,由於內容敏感,蔣經國曾派人勸阻,劉宜良接受上司兼恩人夏曉華的意見,拿了改版的費用,讓人誤以為是可以控制的寫手。誰都沒有想到,在此之後,他竟將寫作計畫轉向了另一個危險話題──《吳國楨傳》的籌備與資料收集。

敢於公開批評國民黨的吳國楨

批不得的國家

陳啟禮與帥嶽峰的第一個「鋤奸任務」,便是前往刺殺這位「不忠於國家」的記者兼作家。

赴美之後,帥嶽峰因事折返臺灣,陳啟禮便另尋當時的竹聯幫總護法吳敦與忠堂堂主董桂森加入,三人於10月10日藉由情報局提供的照片與地址找到劉宜良,跟蹤他的出入,並計畫由吳敦、董桂森埋伏在劉宜良家中車庫。

15日早晨9點20分,劉宜良用過早餐,準備開車前往舊金山漁人碼頭開設的禮品店,隨即遭到戴著假髮、假鬍子的兩人攻擊。董桂森首先發難,以左輪手槍開了第一槍,而吳敦在他倒地之後,又於腹部補上兩槍。兩人乘著單車火速逃離現場,並脫掉偽裝,換了衣服,在陳啟禮的接應之下返回台灣。

事件發生過後,由於董桂森露餡,而被美方懷疑,進而鎖定他們為犯罪嫌疑人。不過,三人此時已順利回到臺灣,甚至以為「忠黨愛國」的自己會受到英雄鏟奸除惡般的待遇。

根據後來成為影視大亨的吳敦所言,在事件之初:「我們已經因為讀書不好好讀,去混了太保,沒有辦法報效國家,現在突然有了機會說可以替國家做事……任何一個有點血性的人都會想去做。」可以想像事成之後,縱使海內外譁然,他們卻是慷慨激昂、躊躇滿志的。

但他們壓根兒也沒想到,即使在遵從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局長的命令,執行了有如投名狀的暗殺,還會被針對檢肅流氓條例、組織犯罪條例而發起的掃黑「一清專案」給逮捕。

11月12日,江南案事發不到一個月,陳啟禮與吳敦發現自己被強勢警力逮捕,竹聯幫近八成勢力都被掃蕩,他們才想到自己可能被犧牲了。陳啟禮冷靜地對著當時負責任務的侯友宜說:「你們把事情捅大了,怎麼可以抓我呢。」

陳啟禮

拋不掉的打手

牽涉到江南案的「白狼」張安樂,如今仍在台灣社會相當活躍

確實,早在三人自舊金山返回洛杉磯時,已與身在當地的「白狼」張安樂接觸,並交付了錄音自白作為受雇於情報局的證據。陳啟禮當時的想法是,倘若他發生了不測被誣陷或滅口,便以此錄音帶保護其餘兩人,期望國府有所忌憚。

而在他們兩人被逮捕,董桂森潛逃之後,陳啟禮便供認不諱,表示自己直接聽命於汪希苓,經過情報訓練,化名鄭泰成,以基6217情報編號730063的身分,前往刺殺筆名江南的劉宜良。

當一夥人發現,國民黨政府並不打算大事化小、以顏面作為交換釋放陳啟禮與吳敦時,張安樂隨即在美發表多場演說,對媒體聲明江南案實屬中華民國政府高層與國防部情報局所策劃,陳啟禮等人只是執行,並將手上的錄音帶機交付美國情治單位。

美國方面自然對此十分震怒,作為國外情報機構,竟然囂張到利用幫派分子,公然於美國本土上刺殺美國公民,於是再通過對臺情治單位監聽的電話錄音,找到陳啟禮撥打回臺的電話內容,證實確實是中華民國的情治人員謀劃此案。

由於輿論與美方的壓力,1985年1月10日,當局終於逮捕了軍事情報局長汪希苓、副局長胡儀敏、第三處副處長陳虎門,並於三日後於中央社報導承認確有情報局官員涉入「江南」命案。

蔣經國次子蔣孝武,本來被視為蔣氏政權之「太子」,卻栽在江南案上頭

由於張安樂當時稱蔣孝武也參與這項政治暗殺,使得蔣經國不得不將次子外放日本和新加坡,令其逐漸淡出中央政府決策的核心,也在面對時代雜誌訪問時表示國家元首依憲法選舉產生,從未考慮由蔣家人士繼任的立場。

這起「江南案」不但使得台美關係交惡,使得在台灣執政數十年的蔣氏政權無法再傳給子輩,更可能是臺灣後來能夠推動解嚴走向民主化的關鍵之一。於1985年4月宣判,陳啟禮與吳敦被判處無期徒刑;十天之後,軍事法庭也將情報局長汪希苓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副局長胡儀敏與第三處副處長陳虎門則各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

陳啟禮和吳敦受審照

江南案成歷史關鍵

此案造成的影響重大,不免令外界對劉宜良感到好奇。歷經兩次減刑獲得假釋出獄的吳敦曾經說過,「江南」劉宜良乃美中台三方間諜,經過臺灣吸收訓練,然而又與中共方面接觸頻繁,但對兩方都給與假情報,實際效忠於美國聯邦調查局。認為這才是江南案真正令美方嚴詞譴責的真正原因。

這正是江南案受審期間,由國民黨文工會主任宋楚瑜主導的風向。意圖讓民間對於特務暗殺一事引導至對於匪諜的同仇敵愾。

隨著這些流言提出的證據,是劉宜良曾進出中國,並與情報局或美國聯邦調查局往來書信。然而觀其內容,實無任何機密;透過夏曉華所傳遞的美西見聞稿件,也毫無任何情資蒐集的傾向,只能當成一種混淆事實的說詞。

另外,長久以來,對於「江南案」是否由更高層授意的懷疑一直揮之不去,而這幾年有許多相關當事人的專訪與回憶錄出版,讓我們得以一窺究竟。

至於所謂由汪希苓自作主張,下令結合幫派分子暗殺劉宜良的說法,也在他本人的回憶中被推翻了,事實上,從一開始就無人相信江南案最高層級只到情報局長。

照片中央為汪希苓

在近年受訪時,前情報局第三處處長陳虎門表示:「我親手將『執行制裁行動』的完整計劃書,當面交給汪敬煦局長與汪道淵祕書長。至於他們有沒有再向上呈報給蔣經國總統,我們不知道。不過,我們該做的都做了,絕對不是瞞著上面,自做主張的魯莽行動。」

甚至在江南案後一週,汪希苓還親自至國安局對汪敬煦局長報告,因此,當時的情治高層對此行動完全知悉,而且同意,並非如當時所言,只是情報局部分人士的決策。

令汪希苓等人意想不到的是,國安局「狡兔死,走狗烹」,隱瞞著情報局,偷偷發動一清專案逮捕陳啟禮等人。據當年負責執行的台北市警察局長顏世錫回憶:「一清專案執行時,我確實奉令一定要先把陳啟禮逮捕之後,再開始逮捕其他對象。」將陳啟禮收押之後,國安局則立刻通知美國聯邦調查局,表示已經逮捕了江南案的主嫌,算是給美國一個交代。

為了挽救政府形象,江南案的「制裁行動」成了「私人動機」,罪責的追究也到此為止。這不只掩蓋了政府高層的醜聞,更可能掩蓋了情治系統的秘密鬥爭,幸好,只要更多的資料被發掘,我們終究會發現此案中所有的疑點逐一澄明。江南案牽連雖廣,但拼湊出的真相卻十分簡潔,直指那個年代的核心問題。而這起喧騰一時的作家命案,不僅沒有達到蔣氏政權想要的「效果」,反過頭來,竟成了王朝日落西山的轉捩點。

[the_ad id=”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