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生在帝王家,也躲不過無情的謀殺。在王宮中的刀光劍影、權力遊戲中,有多少國王、貴族血脈因此喪命,而且真相未明,連最基本的司法正義也無從尋起呢?【英國王室疑案專題】將會介紹幾起英國史上的王室重大疑案,回首這些權力鬥爭下的時代悲劇,無論生前有多少特權,死後一樣屍骨未寒。
剛遭受父王驟逝的打擊,12歲的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五世(Edward V of England),馬上又要面對另一個問題:他的理查叔叔竟然召集了貴族們,宣稱他的爸媽「婚姻無效」。
「這表示你跟你弟弟都是私生子,」叔叔不帶感情地說:「你不能當國王了。」
被剝除繼承權的男孩,只能與弟弟坐上通往倫敦塔的馬車,離開母親和姊姊,看著本應保護自己王位的叔叔,在眾人的簇擁下戴上王冠……
擔心受怕的小王子們,身影沒入黑暗的倫敦塔中,不久之後,人們開始意識到,兩個小王子怎麼很久沒有出現在公開場合了呢?
或者該問,兩個小王子,還活在人間嗎?
睡夢中死去的男孩們?
1485年,亨利‧都鐸(Henry Tudor, Henry VII of England)向統治英格蘭的理查三世(Richard III of England)發起了挑戰,他的軍隊在博思沃斯原野戰役中,擊敗並殺死了理查三世,建立都鐸王朝的統治,也為約克─蘭卡斯特兩家打了數十年的「薔薇戰爭」(The War of Roses)劃下句點。
就在亨利‧都鐸順利登基為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並迎娶約克的伊莉莎白(Elizabeth of York)為王后的風光時刻,人們也不禁問起:王后的兩個弟弟,愛德華五世跟理查王子去了哪裡?
都鐸王朝時期,大量的歷史、藝術、文學作品熱衷於討論兩個小王子的謎樣命運,絕大多數的作者觀點一致:那就是可憐的兩個男孩,被邪惡的叔叔理查三世關在倫敦塔,接著慘遭謀殺。
莎士比亞在其知名劇作《理查三世》(Richard III)中,對整起事件有更聳動的描寫。在他筆下,理查三世形貌醜陋、天生駝背、有一條畸形手臂,更糟的是,還有一顆極為邪惡的心。他用計奪走王位,然後把兩個姪兒關進塔內,派手下在男孩無邪地熟睡時,也奪走他們的性命。其手段之狠毒,對比小王子之無辜,讓執行的刺客也不禁為之心痛。
莎劇的暴君形象實在太過深入人心,有好長一段時間,英國人深深相信理查三世就是劇中演得那麼邪惡,愛德華五世與他的弟弟當然也是死在他手中。
兇手是阿叔?
不過,真相真的是如此嗎?
隨著現代史學的發展,英國歷史學家們重新檢視過去的歷史記載與史觀,研究推陳出新,一個概念開始在英國社會擴散:理查三世搞不好是冤枉的。至少他絕對沒有駝背、畸形,而且是個有戰功又賢能的統治者。
歷史學家兼推理小說家約瑟芬‧鐵伊(Josephine Tey),就以王子們的失蹤事件,作為她最後作品《時間的女兒》(The Daughter of Time,1951年)的主題,並讓筆下主角格蘭特探長代替自己,為這位被誤解甚久的君王發聲。
由於理查三世之兄──愛德華四世(Edward IV of England)與其配偶伊莉莎白‧伍德維爾(Elizabeth of Woodville)的婚姻有合法性的問題,這使他們兩人的後嗣全成了私生子,不得繼承王位。雖然說,兄嫂婚姻無效這件事能成立,本身就是理查奪權計畫的結果,但卻得到當時國會的背書。
為什麼當時的英格蘭貴族願意支持理查三世奪權呢?主要原因是王國受薔薇戰爭影響,局勢依然動盪,愛德華四世與理查三世所屬的約克一系,仍須面對政敵蘭卡斯特一系的威脅。如果坐在王位上的統治者,不是年幼無知的12歲小國王,而是驍勇善戰、將英格蘭北部治理得有聲有色的成年人理查三世,自然更讓人放心。照理來說,兩個姪兒對理查三世的王位應該是毫無威脅性,他也無須再下殺手才是。
另一個更關鍵的證據,是小王子們的母親、姊姊的態度。伊莉莎白‧伍德維爾雖然在失去太后之位時,對小叔很不滿,不過隨後與之和解,直到理查三世死前都關係良好。這實在不像一個母親面對「殺子兇手」的態度。
兇手是姊夫?
如果理查三世並未謀殺姪兒,當代也沒有這種說法,那麼後來的指控,又是從何而來?
關於理查三世殺害姪子的說法,主要是在理查三世的敵人──亨利七世建立的都鐸王朝時期開始流傳。包括義大利史家維吉爾(Polydore Vergil)與知名學者與廷臣湯瑪斯‧摩爾的著述在內,大量詆毀理查三世容貌、人格、行為的文獻蜂湧而出,兩位前朝小王子的不明下落,也自然被怪到理查頭上。
不過,根據鐵伊等歷史學家的研究,比起理查三世,亨利七世其實更有謀害兩位小舅子的嫌疑。
愛德華五世與他的弟弟,既然已是私生子的身分,對理查三世的王位威脅不大;反倒是繼承順位比較遙遠,祖先也有私生子的血統,必須靠著與愛德華五世之姊──約克的伊莉莎白成親來登上王位的亨利‧都鐸,就會深受愛德華五世兄弟的威脅了。
在亨利好不容易擊敗理查三世,凱旋入倫敦的那一刻,他或許發現了倫敦塔中,竟然還有兩個約克家族的男嗣,足以破壞他的登基大業……如果亨利‧都鐸真的遇到這種尷尬的場面,他會怎麼做呢?
沒有人需要知道這兩個男孩的下落,只要一道果決的密令,問題就解決了。亨利‧都鐸隨後成為亨利七世,掌握英格蘭王國至高權力,一旦有人談起消失的兩位小王子,就把責任全推給負面形象與日俱增的理查三世,反正死人是辯駁不了的。
不少理查三世的支持者,認同上述的假設,把亨利七世視為謀殺小王子們的真兇。不過,既然我們已知理查三世有冤,對亨利七世的指控也會遇到一樣的問題:小王子的母姊,與「兇手」的關係實在太好了。約克的伊莉莎白與亨利七世的婚姻,在中世紀王室中可是難得的鶼鰈情深,如果枕邊人謀殺了自己的弟弟,她有可能一聲不吭嗎?
塔中的細小骸骨
無論是「邪惡叔叔」或「狠毒姊夫」理論,都遇到相同的問題:沒有充分證據證明他們必須為兩位小王子之死負責。兇手有沒有可能是其他人呢?史家們提出了大量的候選人,其中最有可能的一位,是跟理查三世翻臉的盟友白金漢公爵(Henry Stafford, 2nd Duke of Buckingham)。因為他有繼承王位的權利,他有動機除去兩個障礙,他反叛理查的行為更是說明了他的意圖。不過,如果白金漢公爵真是兇手,沒有道理理查三世在處決他的時候,刻意不加上一條謀殺王子們的罪名。
所有的嫌疑犯都罪證不足。消失在塔中的兩位小王子,究竟是不是被謀殺的呢?
以中世紀的醫療環境來說,即使生在資源豐富的王室家族,兒童長不到成年就夭折也仍是尋常之事。或許謀殺王子們的真兇,其實是病魔也說不定。
若要確證王子們的死因,最好的方式當然是用現代科技檢驗王子們的遺骸。在1674年,整修倫敦塔的工人,在塔內發現了兩具兒童的骨骸,當時的統治者查理二世,相信這就是兩位王子的遺骸,將他們移到西敏寺安葬。不過,到了1933年,兩具遺骸再度被檢驗,負責的鑑識專家發現雖然骨骸大小符合王子們的年紀,卻相當不完整,且混雜了動物骨頭,許多部分也被工人給破壞了。結果,他們並不能判定這就是兩位王子的遺骸,也不知其死因。
1789年,在王子們的父母,愛德華四世夫婦的墓窖中找到了兩具不知名兒童棺木。遺體同樣也可能屬於兩位王子,但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檢驗,無法證明。
如果對這兩組遺骸進行DNA鑑識,或許就能確認誰才是兩位落難的王子,也能知道他們真正的死因。然而,當今的英國王室不願批准這項檢驗,遺骸的身分一直保持未定。兩個男孩在倫敦塔人間蒸發之謎,解答恐怕也將永遠迷失下去。
相關討論請至謎團:【英國王室疑案】權力遊戲的犧牲者:在倫敦塔人間蒸發的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