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提到,一直堅持偵辦箱中男孩命案的布里斯托已於1993年先行離世。承接了布里斯托遺志的調查人員凱利(William Kelly)、麥吉蘭(Joseph McGillen)等人,在1998年挖出男孩的遺骨,採用最新的DNA鑑定技術,試著解開這樁疑案的真相。他們循線找到了當年那戶寄養家庭的男主人 ── 此時原本的女主人已逝,當年的養女現在成了他的太太。
可惜根據DNA鑑定的結果,「箱中男孩」跟他們並沒有血緣關係。布里斯托的猜想最終被認為是條錯誤的路。
「真相」藏在她的記憶裡
線索再次斷絕,即便有了DNA鑑定的幫助,但對於這種時隔數十年的懸案而言,實在很難指望在建檔的資料中找到當年兇手的DNA。
就在絕望之際,調查人員接到一通精神科醫師的來電。醫師表示,他有位患者聲稱自己知道「箱中男孩」的身分,並指控殺了那名男孩的人,就是自己的母親!
即便這條線索來自於精神病患,但對凱利、麥吉蘭等在黑暗中持續追查著這樁懸案的人而言,任何可能性他們都不願意放過。為了驗證情報的可信度,他們跟這位化名為M的女士當面會談,聽取她的說法。
M女士在長達三小時半的對談中,娓娓道來她的故事。案發兩年前,也就是1955年,母親帶著她前往某戶人家中,遞給對方一包可能是裝了錢的信封,買來了她的「弟弟」,也就是後來我們所知的「箱中男孩」。
在她小的時候,母親曾對她施以性虐待;而被買來的這名男孩,也成了母親的性玩具。男孩被關在陰暗骯髒的地下室,睡在木箱或紙箱之中,未曾被允許外出。而在出事的那天,男孩吃了烘豆後在浴缸中嘔吐,讓母親勃然大怒,好幾次抓著他的頭往浴室地板上摔。
當時還只有12歲的她,就坐在浴室馬桶上,目睹慘案的發生。在此之前,由於智能障礙或某些原因,她從未聽見「弟弟」說過半句話;但那天他痛苦的叫聲,卻長久地留在她的心中。當屋內復歸寂靜時,發怒的母親似乎也冷靜了下來,開始清洗男孩的身體,將嘔吐物洗淨,並剪掉了他那久未修剪的頭髮。接著母親用毛毯裹住男孩,帶著她開車出門,找地方棄屍。最終把男孩扔在路邊樹林裡,一個原本就丟在那邊的紙箱中。
儘管有根據新聞報導編造故事的可能性,但當時與會的探員,都認為M女士的說法可信度頗高,除了敘述上相當有條理外,案件的各種細節也能得到解釋。治療M女士兩年的精神科醫師也表示肯定,認為她在療程間的敘述並沒有前後不一的情況,不像是隨口亂編。
調查員循線追查,想找出可供佐證的線索。M女士當年的鄰居卻表示,從未聽過、看過她們家有這樣一個男孩。當然,如果男孩被關在地下室,這一切還說得通。然而他們還是找不出實體證據,證明M女士的說法可信,可也沒有證據能否定她的說法。由於男孩並非她的親弟弟,DNA鑑定也起不了作用。最終由於M女士的精神病史,他們始終無法說服警方採納這個論點。
不會放棄尋找你的名字
調查此案多年的凱利卻想反問,難道不是當年發生的事件,導致了M女士精神上的疾病嗎?他心中相信這便是事情的真相,但他同時也回想起布里斯托給他的教訓。「布里斯托太想要一個答案了。」因此深信,他所找到的寄養家庭那條線索,一定是朝著正確的方向,不願去懷疑錯誤的可能性。
而布里斯托的這份心情,對凱利以及其他追查多年的探員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他們都想要一個答案,或許他們並不是真的認為M女士的版本就是事實,但他們都希望這就是真相,來為這樁案件畫上休止符。這樣的想法自然有其危險性,因此無論多麼渴望,在沒有找到更直接的證據前,他仍然不敢肯定。
這樣的證據或許他到死都找不到,但是對他而言,這是他會堅持一輩子的事。因為他知道,雖然自己從布里斯托接下火炬,但自己身後,恐怕再也找不到能夠傳下去的人。最早一批調查此案的人員多半都已過世,現在這批堅持不懈的第二代探員們,在事件發生當下,多半都還只是十來歲的少年。被當時張貼於各處的男孩海報所震撼,自此與本案結下不解之緣。當這批人也走了,還會有人在乎那麼遙遠、未曾親歷的案件嗎?
「箱中男孩」的遺體,一度葬於無名塚內,後因DNA鑑定而挖出,改葬於艾維山墓園中。雖然沒有人知道他是誰,但仍有許多民眾持續為其獻上鮮花、玩具。對於花上數十載光陰追查此案的探員們而言,他們的心願只有一個 ── 但願有朝一日,能將墓碑上的「美國無名兒童」(America’s Unknown Child)撤下,刻下男孩真正的名字。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WHO IS THE BOY IN THE BOX?, by Sarbina Rubin Erdely , PHILADELPHIA MAGAZINE
Boy Missing (PHILADELPHIA CITY PAPER)
1957: After 60 years, can science finally identify who killed ‘The Boy in the Box’?, by Tommy Rowan , PHILLY.COM
Mysterious 1957 slaying of boy found in cardboard box still baffles nation, by Mara Bovsun , New York Daily News
15 Disturbing Facts And Theories About The Boy In The Box, by Cat McAuliffe , RANKER.com
The Boy In The Box, by Jim Harper , HistoricMysteries.com
總會浮現大學時試圖寫作的情境:室友的貓睡在我的電腦主機上,主機會漏電,牠的表情酥麻,在夢裡想像自己蓄勢待發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