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唱人謎爾】在城市誕生與傳播的現代怪談:都市傳說

檔案調閱903次

特約調查員:謎爾布勞

據說,如果在半夜對著鏡子削蘋果,可以看見未來的另一半。

你聽過這些故事嗎?

據說,如果在半夜對著鏡子削蘋果,可以看見未來的另一半。

當城市上空出現幽靈船,表示即將發生嚴重的火災事故。

紅綠燈的小綠人,跑超過一千步,會自己跌倒。

這些故事是真的嗎?它們從哪裡來?又為什麼會出現?

一切的源頭,也許都要從將近八十年前的美國開始談起。

美國民俗學家與都市傳說

在二十世紀前半葉,美國民俗學家對於「都市傳說」(urban legend),可說是從未正眼看待。

對他們來說,真正有價值的還是在鄉野之間流傳的民間傳說,那些在非現代化地區發生的各種軼聞故事。

至於在都市裡流傳的恐怖故事?那和他們一點關係也沒有,就像無人供養的孤魂野鬼一樣,乏人問津。

直到1940年代,事情有了些變化。有些美國民俗學家,開始針對某些現代傳說進行調查。1950年代末,美國民俗學的教科書裡,出現「現代民俗」(modern folklore)的章節,開始將只出現在都市的「現代傳說」給收入書中。

在那時,都市傳說還不叫做都市傳說。

琳達・德教授

到了1960年代,印第安納大學琳達・德(Linda Dégh)教授領導的團隊,透過研究,發現這些現代傳說其實不是單一現象,而其傳播範圍,更是遍及美國乃至於全世界。豐富的田野調查成果,讓這個領域開始受到更廣泛的矚目,也讓印第安納大學成了全美都市傳說的研究核心。

這些當代的傳說故事,真正被稱之為都市傳說,是在1981年。

那年J. H. 布魯范德(J. H. Brunvand)教授出版的《消失的搭車客:美國都市傳說及其意義》可以說是都市傳說研究的里程碑。對他來說,都市傳說是帶有諷喻意味與神奇色彩,新近發生或未經證實的現實故事,即使多為虛構故事,也是文化組成的一部分。

都市傳說研究指標性的書籍《消失的搭車客》

在這本書裡,他將自己與學生收集到的都市傳說,大致分為七大主題,每個主題都收錄了相關的都市傳說。有趣的是,作為研究專書的《消失的搭車客》,不但在學術圈引起討論,也成為美國的知名暢銷書,反映了人們對於這類故事的興趣,和都市傳說之所以能夠廣泛傳播的原因之一。

1990年代的經典恐怖片《驚聲尖叫》裡,那名來路不明的殺手、威脅電話、死在車庫裡的女孩,這些情節其實都來自於《消失的搭車客》裡收錄的「鉤子」、「後座殺手」、「孩子的計時保姆與樓上的男人」、「室友之死」等少年恐怖傳說。

直到現在,只要談到都市傳說研究,你一定會聽到這本書的名字。消失的搭車客,其實一直未曾消失。

從鄉野到城市:都市傳說的生成與變形

都市傳說和民間傳說一樣,會在口語傳播的過程中,不斷增添各種細節,產生不同的變異版本。像是林投姐、虎姑婆的眾多故事版本,都是因此而誕生。

隨著時代變遷,民間傳說也會有各種不同的變體。

當都市化時代來臨,人口從鄉村往都市集中,生活方式和過去自然大不相同。過去的民間傳說若要在城市裡廣為傳播,也得轉化為適合城市生活的版本。

在大城市裡,我們不再像過去那樣,認識小鎮村莊裡的所有居民。人們住在大樓、公司宿舍、合租公寓之中,就算住了十幾年也很難說真正認識自己的鄰居。而當人們將房門關上,就能將一切危險與破壞美好生活的事物隔離在外。

不過,那份安心感其實相當脆弱。新聞上報導的各種犯罪新聞,卻不斷摧毀人們的安心感。潛伏在日常生活中的危險陌生人,那些搶匪、殺人魔、闖口門的盜賊,都成了城市人日常的恐懼來源。

於是,在「床底下的男人」、「室友之死」、「後座的殺人犯」、「保姆與樓上的男人」這些都市傳說裡,我們看見了,由於忽視某些異常細節造成的遺憾(「室友之死」)、懷抱惡意的陌生人的入侵,同時它們也都和死亡威脅有所關連。

因此,都市傳說所反映的,正是現代人的恐懼與焦慮。

正是從這個角度,我們得以探究一則廣為人知的都市傳說通常具備什麼特質。首先,當然是一個吸引人的故事。第二,故事能夠營造一定的可信度。第三,傳說帶來的警示意味。

「盜腎」就是一個兼具上述三者的優秀都市傳說。

這則傳說1990年代在美國相當流行。傳說內容大抵上是這樣發展的:一名男孩在派對邂逅一名女孩,兩人相約開房間,最後男孩不省人事,隔天醒來發現自己身上多了兩道傷痕,才發現自己的腎已被割除。這則傳說出現後,傳到世界各地,出現了許多變形。到了台灣,這則故事的主角改成了到中國旅行的旅客,情節則大致相同。

先不論故事中的「盜腎」在技術上可不可行,這則故事完全符合了:吸引人的故事、一定的可信度、具警告意味三項條件。其中,在台灣的變形版,其間蘊含的警告意義則特別值得探究。故事最初的警告,頂多是不要輕信陌生人、譴責一夜情道德教訓等,不過到了台灣,轉而成為強調在中國單獨旅行有多麽危險。從中也能看出,都市傳說在各地傳播時,反映出的當地焦慮與在地特質。而情節被更動後的台灣版本,之所以會引起許多人的轉貼與傳播的原因,正如布魯范德所說,是因為「故事內容和他們息息相關」。

不想被遺忘:都市傳說的生命力

說到和我們相關的故事,你還記得「紅衣小女孩」的傳說嗎?

當年之所以會引起廣泛討論,甚至成為六、七年級生的共同回憶,原因其實就在於電視的傳播、網友的熱烈討論和影像的視覺震撼。

台視在1990年代播出的綜藝節目《玫瑰之夜》,是許多台灣人「又怕又愛看」的共同回憶

90年代的台灣,靈異節目廣受觀眾歡迎,直到1999年就有13檔已經播畢或正在播出的靈異節目。當年《玫瑰之夜之鬼話連篇》播出據稱是民眾提供的影片之後,身穿紅衣、青面獠牙的女孩形象深植人心,加上據說拍攝者的友人在那之後離世,更加添了傳奇色彩。

其實都市傳說的傳播方式,和謠言有點類似。

謠言要廣為傳播,首先要有重要的資訊,再來就是必要的模糊性。如果資訊不重要,聽眾不會當一回事,資訊太清楚,會很容易被人戳破。

都市傳說的本質也和謠言相當接近,當這件事和聽眾越接近,和自己越有關係,很容易就引起關注。而必要的模糊性,也讓故事有了加油添醋的空間,進而產生不同版本的故事。當這兩個條件達成,就能延續都市傳說的生命力。

「紅衣小女孩」從一開始,因為明確的地名(台中大坑風景區)、具體的形象(紅衣小女孩),和都市傳說的切身性(可能會在風景區遇到),就讓這個故事比起來自日本、美國的故事更能引起注意,加上能夠公開互動同時引起廣泛的討論。

多年來,那些在山區迷路失蹤,後來安然返家的人們,都宣稱他們曾經見過紅衣小女孩,也讓這個都市傳說持續出現在人們的腦海之中,不致被人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