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礦災事件】黑煤礦工血,白雪桐花淚

戴維森/調查員 檔案調閱1132次

每年四五月的時候,土城山邊的桐花就會如雪花般綻放,但在大家在賞花之餘,應該很少人會記得,土城曾經盛產煤礦。想想煤礦與油桐,其實都是快被台灣社會所遺忘的兩種產業。

講到油桐,調查員回想起小時候媽媽曾經指著它,告訴我那是油桐樹,不過這不是什麼看魚力爭上游之類的溫馨故事,只是調查員耳包聽成「郵筒」樹,換得老母的白眼而已。油桐樹顧名思義是一種油料作物,種來採種子榨油用,但榨出來的油可不能拿來吃,油桐樹可是有毒的,一吃就會再度GG。油桐子榨的桐油在化學工業崛起之前,可以用來塗在布、紙上,作為防水塗料,也可以當作燈油,可說是居家必備殺人滅口的好物。但當石化產業興起之後,桐油就漸漸無用武之地,大家也漸漸忘記油桐的用途,只記得它春天開花很漂亮。

有點扯遠了,回來講講土城被遺忘的煤礦坑和被遺忘的悲劇吧!有時候調查做一做,真的會忍不住感嘆:台灣真是個充滿遺忘的島嶼啊!

台灣從北部到中部的山區,有好幾個含礦量不等的煤礦脈,從著名的基隆、瑞芳、平溪,到木柵、土城、三峽,甚至南投集集、嘉義阿里山也出產過煤礦。從清末開始引進機械開採,到戰後1980年代停止開採,這一百多年間,台灣產煤最高年產量曾高達五百多萬噸。但煤礦業在台灣的終結,倒不是因為礦源衰竭,而是在1984年從土城海山礦坑開始的一連串大規模礦災…。

失速列車點燃地獄之火

來源:典藏臺灣

1984年6月20日,海山礦坑內深達兩千多公尺的某處,原本該好好運駛的運煤台車,卻因為連結某一節台車之間的插銷沒有插好,就這樣,脫落的台車不受控制地往軌道外飛出去,撞上了高壓電纜。在空氣中滿佈煤屑的礦坑,在某個程度上就像放滿瓦斯的空間一樣,只要一點點火花,就會引起爆炸。然而,因為種種人為的疏失,加上事發地點在礦坑深處,這列台車的脫軌,就有如骨牌般,引發一連串的悲劇。

礦坑內爆炸的力道引發坑道內的落磐,堵住可能的逃生通道,然而,更加悲慘的是,原本應該讓礦工工作時攜帶的一氧化碳自救器,礦主也沒有按規定發給當天在裡面的礦工,使得受困在裡面的礦工即便沒有被爆炸震死、燒死,也因為爆炸後礦坑內大量的一氧化碳而中毒死亡。

爆炸之後的搜救,可說是艱辛而漫長,搜救人員不停地挖通坑道內的坍方,在窄小的坑道中搬運屍體,甚至還不幸被落下的土石壓傷。而在外等待的家屬,隨著搜救的時間一點一滴過去,等到的卻是一具具扭曲難以辨識的屍體…,更令人髮指的是,當時有許多葬儀社為了搶生意,居然惡意把遺體擄走,要求家屬付款贖回。這起可怕的礦災,最後造成72人死亡。

礦災之後,歌手鄭智化曾經寫過一首〈老么的故事〉,來紀念死於礦災的礦工:「黑色的煤渣、白色的霧,阿爸在坑裡不斷的挖,養活我們這一家。……阿爸在淹沒的礦坑裡面,淹沒的礦坑它淹沒了我的夢,淹沒的礦坑淹沒了多少笑容…。」

在1984那年,曾經有媒體調查海山礦坑存活下來的礦工是否願意繼續從事挖礦的工作,絕大多數的礦工為了家計,以及轉行困難,依舊還是願意往其他未停工的礦場工作,讓當時的社會大眾感到驚訝與不忍。但更不幸的是,在海山礦災發生後數月,在瑞芳、三峽又相繼因為工安意外,發生兩起傷亡更加慘重的礦災,三起礦災死亡人數合計近三百人。如此嚴重的工殤,讓整個台灣社會開始討論台灣煤礦業的存廢,許多原本仍在營運的礦場,也因為擔心再度發生礦災而紛紛申請停業。到了1980年代末,隨著進口煤礦解禁,台灣煤礦的利潤不如以往,這個曾經養活40萬人口的產業終於走入歷史。

每次當調查員看到土城山頭的桐花,總會覺得那一瓣瓣掉落的桐花,就像是悼念礦災死者的眼淚,但在難過之餘,也希望大家更加重視勞工權益與勞工安全。

謹以此文悼念在平鎮大火中罹難的消防隊員與工人。

[the_ad id=”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