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材這麼多,偏挑了最怪的一個】
剛踏入創作領域時,原本最吸引我的題材其實是歷史。沉浸在民族記憶以及金戈鐵馬的想像中,有時想像裡是楚漢、有時是三國,也有時是南宋與晚明。直到2013年,在南海那串槍響以及布滿彈孔的漁船新聞畫面撞進了我的眼裡。我突然意識到一點:「兵鋒不只存在於遙遠的歷史中,他們在我所處的時代裡暗潮洶湧、一觸即發。」
所以我第一次嘗試了軍事創作,用字句以及幻想中的硝煙發洩著我的憤怒以及不滿。但因為毫無經驗,自己也寫的心虛。於是這故事就又被我藏進了自己的小世界裡。直到服役完畢,有了完整的軍事體驗後,2018年我才又拿出來重寫一遍並發表,並得到了回響,我也一頭栽進了這個題材中。
【從軍事到諜戰】
處女作《太平島:16小時》於2020年出版,而整個世界也在這個時候跨進動盪不安裡。那種動盪感是我前所未見的,遠遠不像是幾年前烏東、北非、敘利亞等地的遙遠他國內戰;那是叫得出名字的大國開始摩擦較量。
南海氣氛開始緊張、香港動盪、共機開始跨過台海、華府與北京開始數個回合的貿易戰……我開始意識到這也許是承平時代的尾聲。之所以沒有立刻硝煙遍地,只是因為還沒有國家有把握承擔全面戰爭的後果。
故事裡的主角在這樣的寫作氛圍裡,開始背負了一些期待。原本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夠書寫一個屬於中華民國的軍事英雄、把國軍的軍魂具像化;但我開始希望他做得更多。我要的不再只是個會扣扳機、以一擋百的戰爭英雄。我想要塑造一個國家的守護者。所以在這樣的期待以及想法中,主角被我安排涉入了諜戰的情節裡。第二部作品《黑色行動:台北16小時》遂於2021年登場。作品的畫風從迷彩服與槍火漫射中慢慢轉向了太平表象下的危機解決。
【忠誠測試】
當《忠誠測試》還在構思階段的時候,正值2022年。社會氛圍因為意識型態的分歧而萬分尖銳。我選擇了1990年代最大規模的一次兩岸諜報交鋒事件作為原型。加上了一些自己的體會跟感受,讓讀者們能透過故事裡的角色們見證「忠誠」與「表演忠誠」的行為差異。也或許能夠略為感受到,若是上級總把國家大事當成一種表演、或當成一種遂行功名的手段有多令人挫敗。
畢竟,在北京的霸權版圖下,中華民國早已沒有時間跟空間內耗。
我不希望自己的小說被當成教科書或寓言,讓人用來對著現實世界指手畫腳,畢竟故事是故事、和現實終究有差異,如果分不清兩者差異的話頗令人擔憂。但我確實是希望他是能讓讀者有所感的作品。
能夠讓我們知道:真正的忠誠測試,進行的方式絕不是對著別人言論用放大鏡字斟句酌或是在鏡頭前大聲疾呼。
而是發自內心的在乎、並用一生的時間去證明實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