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案辦讀書會紀要】《連續殺人犯還在外面:由冤案開始,卻也在冤案止步:北關東連續誘拐殺害女童案件未解之謎》

Hasami綠/調查員 檔案調閱160次

2019年9月7日,疑案辦與獨步文化共同舉辦了第二次聯合讀書會,討論清水潔所著《連續殺人犯還在外面:由冤案開始,卻也在冤案止步:北關東連續誘拐殺害女童案件未解之謎》。

延續第一次的非虛構寫作議題,在第一次的討論基礎上,這次延伸至犯罪事件寫作,由獨步主編張麗嫺、疑案辦副主任路那及與會讀者一同暢談對此類作品的看法。

在閱讀疼痛之餘,我們還能深入探究什麼?每一個未成年案件,都在引發一個社會對於犯罪的最低容忍限度。

 要說閱讀實案寫作為過程的不快,與會讀者都不約而同提到:實案寫作會打斷閱讀的順暢感,頻率則取決於讀者對嚴肅議題的承受度。在第一場讀書會時我們已經討論過這點了,但桶川事件不同,因為這是「受害者為小孩子的案件」。也許每個人的生活經歷都不相同,但都當過孩子,有過最可愛無瑕的時刻,因此未成年犯罪所帶出的身心不適感,是一種完全躲不掉的精神衝擊,我們沒有好的辦法能築起一道與作品之間的牆,去保護自己不被作者牽引。

受害者之一、松田真實的母親,在案發後生下一對姊弟,多年後再回到女兒陳屍的地點──理應沉重的過去,母親卻選擇讓姊弟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以紀念夭折的姊姊;這是書中情緒張力極高的段落。受害者的生命消逝在她在最可愛的時候,同時還有很多受害者下落不明,對家長來說,還是希望死要見屍──副主任路那點出,這本書對性侵的描述沒有太多,也許是清水潔不得不為的寫作手法。

與會讀者分享自己的代入閱讀經驗,由於每個人都有過童年,很容易把自己帶入同年齡的既視感。另一種代入經驗,是長期承受社會壓力的菅家先生,那種被全世界拋棄的無力感、被當成透明人,自己的人生就這樣被一個暗不見底體制給任意決定了,所有人都不去質疑錯誤,而是盡情地汙名化他人。

現行法律體制存在的目的,是為了破案不是為了正義

路那提到另一本非虛構寫作的實案作品《法官的被害人:德國冤案事件簿》。在這本書中,許許多多的冤案都一再顯示世界的殘酷之處:法律體制存在的目的是為了破案,不是為了正義。很多人其實不在意真相究竟為何。我們看到的「惡」都是清水潔的所見所聞,以及身為作者的推論。清水潔是如此深入真實案件並鍥而不捨,但對於台灣的讀者而言,除卻書中所描述的辦案過程,更多是對清水潔日常工作的好奇,以及調查背後的龐大資源。

張主編則指出:在偵查不公開的前提下,應該是用迂迴的方式辦案,或依靠來自內部告發的消息來源。而身為一名社會線記者,結交三教九流也是工作之一,這點在《被殺了三次的女孩:誰讓恐怖情人得逞?桶川跟蹤狂殺人案件的真相及警示》中就有透露。作為媒體工作者的標竿與榜樣,也許透過犯罪報導出版的曝光,台灣的新媒體會有興趣與清水潔交流。

第一線書店銷售與出版市場的操作

張主編享了本書在日本的銷售模式。2016年,「澤屋書店」(さわや書店)的店員長江貴士,以手寫讀後感的印刷紙充作封面、外部封膜,讓讀者無法在現場翻閱,被稱為「文庫X」書店企劃,過了一陣子才公布這本神祕著作就是清水潔的《殺人犯就在那裡──被隱蔽的北關東連續幼女誘拐殺人事件》。發行一年之後,總銷量突破30萬本。日本書店高層非常相信一線人員,他們閱書無數,同時具有非常高明的行銷能力,判斷進退書以掌握客群。日本有這種模式去推動一般認為很難推行的書,在台灣,目前還沒有這樣的風氣。

在台灣出版非虛構案件寫作的難處

副主任路那最後分享,她認為非虛構案件寫作的書籍代表一個國家到底如何面對自己的黑暗面。在日本,記者調查的書籍與影視改編很多,例如山田孝之主演的「凶悪 -ある死刑囚の告発-」,人物原型是雜誌《新潮45》編輯部的宮本太一;韓國的改編作品也不在少數,像是知名案件世越號沉船事件就改編成了電影。台灣對於所謂犯罪「真人真事改編」的出版和影視市場,似乎仍有一道過不去的檻,或者說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的摸索。因此獨步的此一系列,正是能在此刻作為出版市場的敲門磚,延續議題的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