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王室疑案專題】王后與情夫的復仇:愛德華二世死亡之謎(下)

檔案調閱1648次

 


縱然生在帝王家,也躲不過無情的謀殺。在王宮中的刀光劍影、權力遊戲中,有多少國王、貴族血脈因此喪命,而且真相未明,連最基本的司法正義也無從尋起呢?【英國王室疑案專題】將會介紹幾起英國史上的王室重大疑案,回首這些權力鬥爭下的時代悲劇,無論生前有多少特權,死後一樣屍骨未寒。

上回說到愛德華二世如何失去最愛的寵臣,又與新的寵臣對抗貴族,如今,他將要面對一個更意想不到的敵人……

城堡中的慘叫聲:愛德華二世死亡之謎(上)


 

 

忍無可忍的失敗婚姻

美麗的法國公主+英格蘭王后伊莎貝拉,但真實人生並不如童話故事美好

伊莎貝拉其人,是童話故事中的理想公主形象:美麗、聰慧、出身高貴、嫁得門當戶對。不過,實際上的王后生活,好像就沒有那麼夢幻了

伊莎貝拉結婚時不到13歲,編年史家巴黎的傑佛里(Geoffrey of Paris)形容她是「即使不是全歐,也是整個王國美女中的美女」,然而她的丈夫愛德華二世卻在兩人的婚禮上,選擇坐在加維斯頓旁邊,嚴重冒犯了伊莎貝拉與她的親戚。不過,雖然丈夫最愛的人不是自己,伊莎貝拉與愛德華二世的早期婚姻還算成功,兩人一共生了四個小孩;伊莎貝拉也致力支持丈夫,包括他為了加維斯頓被英格蘭貴族追得狼狽不堪時,也包括他攻打蘇格蘭卻被對方殺得兵敗如山倒時,她都堅定不移地待在丈夫身邊,並用自己的政治資源輔助他。

然而,在1321年一場對戰蘇格蘭的大慘敗中,事情終於超過了伊莎貝拉的底限:愛德華二世只顧著跟新歡修‧迪斯潘瑟一起逃跑,完全把王后拋在腦後,害她差點遇險。伊莎貝拉對此震怒不已,她意識到自己的老公完全沒救了,不但無能庸碌,還是個老是拖自己下水的豬隊友,只能放棄治療。

只不過,中世紀的婚姻並不容易解脫,王后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到了1324年,因為英法之間關係緊張,愛德華二世與迪斯潘瑟奪走了伊莎貝拉的領地,還把最小的孩子從她身邊帶走。隔年,伊莎貝拉作為英國使節,帶著長子王儲愛德華,前往娘家法國進行外交談判。就在這裡,伊莎貝拉的身心得到了解放,她有娘家的鼎力支持,還遇上了新的情郎:羅傑‧莫提默(Roger Mortimer)

 

從賢能王后進化到復仇人妻

羅傑‧莫提默是受到蘭卡斯特伯爵牽連,而被愛德華二世放逐流亡到法國的英國貴族,對昏庸國王的痛恨,正巧與王后一拍即合。兩個已婚男女天雷勾動地火,展開了中世紀最偉大的姦情。不過,他們的關係可不會僅僅滿足於身心結合,他們還要一起向那些奪走自己珍貴事物的人發起復仇,加倍奉還。

愛德華二世自從老婆帶兒子去了海峽彼岸,從此渺無音訊,也知道大事不妙。他開始準備因應王后與情夫的入侵,但為時已晚,包括愛德華自己的兩個弟弟,國內絕大多數的貴族都非常討厭愛德華二世與他的寵臣迪斯潘瑟家族。集結在王后底下的反抗勢力與日俱增,同時,愛德華二世召集到的防衛軍卻寥寥無幾。

1326年的秋天,伊莎貝拉與莫提默帶著一支傭兵軍隊抵達英格蘭,路上不僅無人挺身相抗,還紛紛加入叛軍隊伍。很快地,就連倫敦市民也起身反抗愛德華二世的統治,逼得他不得不帶著寵臣向西逃跑,在意圖逃向愛爾蘭的路上,兩人慘遭伊莎貝拉的軍隊逮捕。

堂堂的英格蘭國王,與一度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如今都成了階下囚,只能聽任他人決定自己的命運。

1991年電影《愛德華二世》劇照,蒂妲‧史雲頓飾演王后伊莎貝拉

從九五至尊到獄中謀殺受害者

事態演變得極快。不到一個月內,修‧迪斯潘瑟就以叛國罪等數項罪名,被判處「英式車裂」,在倫敦市民面前慘遭閹割、吊頸、剖腹跟分屍。他的靠山愛德華二世,則是被國會強迫退位,將王位讓給自己14歲的兒子,大權則落入了王后伊莎貝拉與情夫羅傑‧莫提默的手中。從此之後,遭受監禁的愛德華二世消失在世人的眼前,再也沒有過去的影響力。

愛德華二世死因、時間都還不明,不過他的寵臣迪斯潘瑟倒是真的死得超慘

1327年9月23日,年幼的國王愛德華三世接到通知:他的父親死了。

儘管人生的末路走得倉皇落魄,作為「前國王」,愛德華二世還是得到了一場隆重的葬禮。他的兒子在三年後,發動一場政變,成功地將大權從母親與情夫手中奪回;小國王選擇原諒母親,卻控告莫提默涉嫌「謀殺他的父親」,將之處死。數年之後,愛德華二世被以燃燒鐵棒從後庭捅死的傳說,開始繪聲繪影地流傳在英格蘭……

究竟,愛德華二世是不是真的遭到老婆跟情夫的謀殺呢?他的死法又真的有那麼慘嗎?

歷史學家對此爭論不休。所有關於愛德華二世被鐵棒謀殺的記載,都出自「兇手」莫提默被處死之後,但並沒有明確的證據,可以支撐這些說法。「鐵棒穿刺」的傳說,很可能是被編造來強化愛德華三世殺莫提默、重新主張王權的正當性,也可能是在對同性性行為極度不友善的中世紀歐洲社會,為了附會愛德華二世可能的「雞姦」行為而誕生的戲劇情節。

雖然愛德華二世的真實死法可能沒有那麼慘烈,也不能排除愛德華二世因為憂鬱與營養不良,病死在監獄中的可能性,但伊莎貝拉與莫提默確實有相當充足的動機謀殺他。不僅是兩人對他深痛惡絕之故,也是為他過去曾是英格蘭的合法統治者,儘管已被國會宣布退位,仍然有一批勢力擁護舊王權的神聖性,反對王后與情夫操弄小國王的傀儡政權。若留著愛德華二世活口,難保他不會有朝一日重奪王位,而他儘管是個無能的君王,卻也是個復仇心重的暴君。因此,伊莎貝拉等人確實很可能趁著局勢還沒翻轉,就先斬草除根。

1337年,為父報仇的愛德華三世收到了一封來自亞維儂教士的信,信上聲稱愛德華二世其實逃過了柏克萊城堡的慘案,隱姓埋名躲到了歐洲大陸上。是耶?非耶?這封信是一場騙局,還是一位落敗的前任王者,體悟到自己再也回不了王座後,託人帶給兒子的報平安信呢?無論真相為何,作為國王的愛德華二世,確實是在1327年消失在歷史舞台上。曾經握有無上權力的他,恐怕不會在人生最光輝的一刻想像到,他正在編寫自己的悲劇結局吧。

 

參考資料:

  1. Isabella and the Strange Death of Edward II, by Paul Doherty
  2. The Reign of Edward II: New Perspectives, edited by Gwilym Dodd and Anthony Musson
  3. King Edward II: His Life, his Reign and its Aftermath, 1284–1330, Roy Martin Haines
  4. Isabella, the She-Wolf of France
  5. The Big Debate: Was Edward II Really Murd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