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這絕對是一部遺珠,畢竟蘊含了超過六層敘事的龐大架構,卻又能舉重若輕地將人物表現得輕盈自然,對白與獨白都調度得相當流暢,深度探索人性的劇情片又能做到毫不拖沓,是相當難能可貴的好片。如果當初中譯片名再多想一下,或者更惡搞一點,也許討論度和能見度會更好。
六層,知道那代表什麼嗎?就好像說書人講《三國演義》講到一半,忽然岔開用諸葛孔明的視角講了一段當年在水鏡先生那裡當學生的日子,接著又用水鏡先生的觀點講了另一段他眼中的臥龍與鳳雛。
而這樣算起來也才三層,孔明的派對才正要開始而已!
電影最外層的故事十分簡單,身心俱疲的女主角海嘉,把丈夫送去精神療養院,在回程火車上遇到一位精神科醫生,而這位醫生講了一個關於他收到患者家屬求救的信。這也是中譯片名的由來。
但接下來的部分,如果用文字描述就會有點複雜。
寫信給醫生的是患者妹妹,患者馬丁是一位退伍軍人,透過妹妹的敘述,我們知道馬丁失去了一臂,為了讓家人相信他退伍的原因,開展出第三層敘事。並在第三層敘事中又橫生出戰地女醫生的第四層敘事,以及女醫生發現政商名流性暴力事件的第五層敘事。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已經暈頭轉向了吧?
電影的表現手法相當俐落,以第二層跟第三層敘事的轉折來看,身在第二層敘述層,正在講述馬丁狀況的妹妹,她只是握住馬丁的手,對著好不容易退伍回家的馬丁問了一句:「出了什麼事,馬丁?」
緊接著鏡頭就特寫馬丁,由他開始自述:「我被派到科索沃的一家軍醫院。」
下一幕開始就是馬丁的獨白配上他在軍醫院的畫面,故事正式從第二層踏入第三層。兩句對白跟一個特寫就搞定了敘事層的轉接,如此神乎其技的表現手法雖非獨創,甚至可以說行之有年了,但不知為何,近年我看過許多電影,常見敘事手法粗糙,人物對話蒼白像讀稿,或是旁白與字卡過度介入急著幫大家上課,情節與議題尾大不掉等毛病,發生的頻率讓人誤以為上個世紀老導演們的老方法都失傳了。
格外讓人驚豔的是,「性」是這部片的主要議題之一,特別是對「性」採取放任的態度,不管多麼不堪的關係,或是變態的想法,角色選擇坦然地呈現自我,反而讓觀眾陷入窘迫羞恥的情緒中,如果細細品起那些聚焦在人型犬、異食癖的鏡頭上,難免都會感到背脊發涼,如坐針氈。但又讓人想一直看下去。
能把劇情片拍得如此酣暢,而且還不斷翻轉結局,又能照顧到戀童癖、性暴力、戰爭動亂、變裝癖、妄想症、國家機器動得很厲害等議題,莫名其妙居然還有一些和風元素藏在細節中,我超想挖看看編劇跟導演腦袋到底裝了些什麼。
但就像海嘉超想挖開虐待她的丈夫腦袋,雖然那樣的慾望非常強烈,終究只能停在想像階段那一層,永遠不能跳進實踐的那一層。
因為這樣的想像,才是最有力的武器。海嘉透過她無限的想像,讓火車不斷行駛下去,故事也持續向前發生。
我是唐墨,下次再為您推薦我的H級片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