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6日這天,孟加拉報紙《Amar Desh》上刊載了一張身分不明男性死者的面部照片,按照報紙的敘述,這具無名屍是在距離孟加拉首都達卡西北方60公里的坦蓋爾縣所發現。一位名叫拉菲古爾‧伊斯蘭(Rafiqul Islam)的民眾看到照片中的人,立刻認出他來。
照片中的人,正是兩天前突然失蹤,從此毫無音訊的自家兄弟!
拉菲古爾匆忙帶著報紙,直奔死者家屬的家。
照片上的男人名叫阿米努爾‧伊斯蘭(Aminul Islam),是孟加拉國服裝與產業工人聯合會(Bangladesh Garment and Industrial Workers Federation)阿蘇里亞(Ashulia)與薩瓦爾(Savar)支部的主席,同時也是孟加拉工人團結互助中心(Bangladesh Center for Workers Solidarity,簡稱BCWS)的創辦者及領袖,致力於協助勞工爭取權益、提高薪資,及改善勞工的工作環境。
在孟加拉,這種無端死亡,或是莫名「被失蹤」的狀況並不少見,而阿米努爾因他所工作的非營利組織接觸大量全球服裝品牌,且也幫助美國勞工聯合會(AFL-CIO)工作,與國際組織密切合作的關係,使他的死亡成為一條導火線,點燃國際勞工組織及美國、歐洲等國的外交官員,長期對孟加拉勞工安全議題的不滿。
孟加拉的勞工狀況到底發生什麼事?阿米努爾為什麼被殺害?這一切要回到11年前,被聯合國列為「未開發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y)的孟加拉,軍人掌政且恐怖攻擊頻繁發生,長期在暴力與貧困的陰影籠罩下,一場大選的落幕,令整個國家似乎將奔向美好發展的2009年。
國父之女的承諾
2010年,孟加拉人口有1.5億,世界排名第七(2020年時已達1.7億,世界第八),但國內人口教育程度不高,國民普遍貧困,被列為未開發國家,也因此享有出口至歐盟、日本、加拿大、土耳其、澳洲等市場可以免關稅的優惠。這些因素相加下,使孟加拉孕育出一個能夠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的生產環境,也使這國家被「逐低價勞工而居」的成衣業看上。
1970年代由韓國成衣工廠帶頭在孟加拉駐點後,孟加拉的成衣業生產量飆升,成長速度驚人,訂單與出口量從1980年的全球排名76名,到2013年已達到世界第二,僅次於中國。在孟加拉設廠的包括:H&M、ZARA、Gap、Tommy Hilfiger、Nike等歐美日品牌;2009年開始,當國際品牌大量進駐孟加拉,且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孟加拉在全球成衣業上扮演的角色時,當地嚴重的生產工作環境與公安問題,也逐漸浮現。
國際成衣市場龐大,而為滿足這些外國投資廠商的需求,發展與建設遠遠跟不上經濟發展的孟加拉,在加工出口特區之外的都市區、郊區,甚至在溼地上建造工廠。這些工廠許多缺乏硬體建設,生產力幾乎都只依靠當地的廉價勞動力;工廠內環境雜亂無章、毫無安全性可言。這些條件極糟的工廠大量吸收來自孟加拉的貧困人口,範圍遍及都市到鄉村,這讓孟加拉的成衣業不斷與公安危險緊密相連。
這些累積已久的問題,在謝赫•哈西娜•瓦吉德(Sheikh Hasina Wazed)於2008年底當上孟加拉總理時,似乎出現了改善的曙光。
2008年12月,孟加拉人民聯盟取得國會大選的壓倒性勝利──在國會300席次中贏得288席,這使身為該黨領袖的謝赫•哈西娜獲得組閣權,隔年1月再次擔任孟加拉的總理一職。這位總理的身分大有來頭,是在軍事政變中遭殺害的孟加拉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Sheikh Mujibur Rahman)的女兒,悲劇性家族滅門政變中唯一的倖存者。
這位當時深受民眾喜愛的總理,上任後向人民許諾「建立一個沒有貧窮與飢餓」的國家,並答應在這片土地上,不會再發生任何恐怖攻擊行為,同時也對於孟加拉服裝工廠工人的待遇表達了深刻同情。
但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哈西娜當時的同情與體諒也是有限度的,尤其在勞工群起反抗時。而一向被臺商評價為「溫馴、聽話、好管」的孟加拉工人為何決定反抗?他們動機大多很單純,僅是在瘋狂飆升的物價下,努力求生。
孟加拉的經濟環境
孟加拉的通貨膨脹有多嚴重?依照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簡稱紡拓會)的調查,2006年至2010年,孟加拉生活費中的食品費用飆漲了200%,房租、交通及其他費用則大漲100-200%。至於薪水的調整呢?
無。
會有這樣的結果,與孟加拉極度缺乏工會組織有關。2010年以前的孟加拉,雖然地方與中央都有許多工會組織,但它們往往過於政治服務導向,成為各政黨動員地方的政治勢力;改善勞工工作環境,不是這些工會的首要任務。加上當時多數孟加拉民眾不懂得組成工會來爭取權益,成衣業的勞工又八成以上都是婦女,在社會、經濟、知識與性別上的不利條件下,這些勞工成為成衣產業中極為弱勢的一方。
成衣出口占孟加拉總出口值比重: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之一年間,成衣輸銷全球總值達124.96億美元,占孟加拉當年度總出口值162.04億美元的77%。
2010年,孟加拉政府終於答應調高基本工資,從2006年的每月1,662塔卡(約臺幣560元)調高至3,000塔卡(約臺幣1,010元),總理謝赫•哈西娜隨之宣布,這是政府最大的讓步,之後不會再接受任何增加基本薪資的要求。
但通貨膨脹並不會跟著基本薪資一起「凍漲」。從2019年至2011年,通貨膨脹問題越發嚴重,2011年的通貨膨脹率甚至一度來到達可怕的11.46%──而同時期的臺灣,通貨膨脹率從未超過2%,由此可知孟加拉通貨膨脹的嚴重程度。
孟加拉的工人手中的固定薪資,可買到的東西眼見越來越少。儘管2010年的勞工抗爭,爭取到將基本工資調高至3,000元塔克的成果,但總理哈西娜表示,這次調漲是極限,未來不會再調整。
在政府堅守立場,勞工薪水有限且生活困難,且需在惡劣環境下繼續冒著生命危險工作,無疑使勞工與政府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但政府始終沒去解決的問題,宛如壓力鍋內的氣體,不斷累積壓力下,超過一定程度就會炸開──儘管在此之前,一切看似風平浪靜。
爭取勞工權益的阿米努爾
阿米努爾‧伊斯蘭是位傾向以和平手段改善工人待遇的勞工領袖。在2010年,製衣廠的工人因不滿工資過低向政府抗議時,阿米努爾極力勸導非暴力抗爭,同時積極找尋和平溝通的可能。這位經常板著嚴肅的臉、身材矮小,留著典型穆斯林鬍鬚的虔誠穆斯林,對宗教的虔誠為他在這個伊斯蘭教國家帶來尊敬與信任。
阿米努爾一開始也是製衣工廠工人,在以製造牛仔布出名的品牌Shasha Denim工作,2005年被同事推選為與管理階層溝通的委員之一。他勇敢直言,毫不退縮地表達對勞方的不滿,因此遭到解雇。儘管阿米努爾一狀將公司告上法院並獲得勝訴,但工廠改以每月支付阿米努爾工資,不讓他返回工作崗位。
為了更了解何謂勞工權益,阿米努爾參加AFL-CIO(美國勞工聯盟及工會組織)在達卡所舉辦的相關主題工作坊:為了與孟加拉當地政治勢力切割,工作坊刻意與孟加拉的現存公會保持距離,聚焦在栽培當地年輕勞工領袖,以協助孟加拉產生新的勞工聯合會和非營利組織。至2006年,阿米努爾已經成為阿蘇里亞(Ashulia)工業區的勞工團體組織者,協助這個孟加拉第二大成衣工業區的勞工們組織勞工互助團體,努力普及勞工權益的相關知識。
他為勞工權益積極投入,除了舉辦組織的活動、普及勞工知識,另外若有人因工作困難來求助,阿米努爾也會熱心與對方討論如何解決問題,甚至親自前往對方工廠了解狀況、替對方爭取權益。但包括阿米努爾等勞工領袖都很清楚,要改善孟加拉勞工生存的困境,單憑他們的力量只能幫助身邊的少數人,更重要的是薪資調整及通過配套的法案。
阿米努爾與其他勞動組織領袖共同向政府提出要求:基本薪資應從2006年的1,662塔克改為5,000塔克,這樣才能符合工人生活所需;同時應建立合法且多元的勞工申訴管道、解除對工人組織的限制,讓工人能成立有效反映所需的工會,避免勞方的不滿進一步擴大。勞工待遇問題遲遲不見改善,2010年工人走上街頭,暴力抗爭愈演愈烈。阿米努爾試圖扮演調停者,勸告工人不要繼續引發騷動,同時也招募更多工人加入與AFL-CIO相關的勞工組織。
這些舉動引來孟加拉情報單位NSI的注意。NSI全名為國家安全情報局(National Security Intelligence Agency),是孟加拉最主要的安全情報單位,主要職務為資訊安全、防恐、反情報與間諜活動,直屬於孟加拉總理。
2010年4月,依據另一位勞工組織領袖巴布爾•阿赫特爾(Babul Akhter)所述,有名NSI特工警告阿米努爾「不要跟工人討論勞工權益」,否則他們會對阿米努爾採取「強硬措施」;據阿米努爾的家人與同事說法,到6月時他所受到的恐嚇更升一級:由NSI特工所帶領的一群流氓將阿米努爾綁架至達卡以北的郊外,對他施以酷刑、毒打,甚至威脅要殺掉他全家,還逼迫阿米努爾簽下一份控告同事的文件。最後是阿米努爾自行設法逃離。
阿米努爾的同事與上司表示,在2010年6月的那場綁架後,NSI便經常找上門,他們只好將阿米努爾調到遠離阿蘇里亞這類有激烈抗爭活動的地區,而阿米努爾也不願意放棄,繼續為勞工爭取權益。到了年末,為化解阿米努爾與NSI之間的緊張關係,一名中間人安排了他與NSI局長秘密會晤,NSI的局長也同意阿米努爾可以繼續工作,並將自己手機號碼給他,說阿米努爾如果遇到問題,可以打電話給他。
但從結果來看,局長的承諾只保護了阿米努爾一年左右的時間。2012年3月,專門監視勞工活動的工業警察(Industrial Police)將阿米努爾帶走,問他是否打算在3月12日組織萬名工人參加反對黨的政治集會;阿米努爾全盤否認,警察只好讓他回家,但要求集會日當天要來警察局報到。
幾乎同時,阿蘇里亞再度爆發大型抗議活動:起因是一家負責American Eagle、Tommy Hilfiger等多家全球知名服裝品牌的工廠管理人員,不同意讓員工下午休假、回去看板球世界冠亞軍賽所引發的抗議,只是抗議很快升級成圍繞著工資、女工權益、性騷擾與其他問題的勞資對峙。工人們找到阿米努爾,請他協助解決衝突,阿米努爾也透過他的人脈,與安全部門的高官聯繫,試圖找到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4月4日傍晚,阿米努爾的努力取得突破:工人願意在隔天回去上班。但隔日,大家卻發現阿米努爾消失了。
依照其他人的證詞,阿米努爾失蹤當天,有名熟人突然來找阿米努爾,身邊還帶著一位戴面紗的女性。這位熟人強力要求阿米努爾主持他的婚禮,阿米努爾答應,並坐上一輛三輪車前去幫忙。等眾人再次看到阿米努爾時,已經是一具在警察的幫忙下、從乞丐墳墓中重新挖出的屍體。
是誰殺了阿米努爾?
找不到的兇手
在阿米努爾被挖出的屍體上,可以看見死者的膝蓋遭打碎、腳趾斷裂,右膝蓋下方不清楚是用刀具或鑽頭弄出了一個孔洞,據司法機構內醫療人員的說法,阿米努爾的死因是失血;而從屍體的狀況來看,毫無疑問死前曾遭到嚴重的酷刑。
「這肯定是職業人士所為。」阿米努爾的朋友兼上司凱爾波娜•阿克特爾(Kalpona Akter)這樣認為。
但這樣的指控並沒得到回覆,官方只是找到當初來找阿米努爾去主持婚禮的熟人──莫斯塔菲祖爾•拉曼(Mostafijur Rahman),也就是目擊證人口中,邀請阿米努爾前往他婚禮的男人。案件僅進展於此。對於政府沒有提供有用的調查報告與解釋,這讓與阿米努爾一同爭取勞工權益的同事們深感政府對這事的漠不關心。
與孟加拉政府的沉默不同,阿米努爾之死受到歐美媒體報導,並引起軒然大波:阿米努爾的工作同時牽扯到美國的勞工團體,以及多家美國知名服裝品牌,因此在歐美受到高度關切;國際人權相關組織開始調查此案,並對達卡警方施壓,要求更積極的調查;BBC在採訪孟加拉總理哈希娜時詢問起本案,總理表示她從來沒聽過這個人,懷疑阿米努爾是否真是一名勞工領袖;2013年國際工會聯合會(International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的秘書長莎蘭‧孛羅(Sharan Burrow)致函哈希娜總理,一方面詢問阿米努爾案的調查狀況,一方面提到國際工會聯合會對孟加拉政府的緩慢調查進度感到失望。CNN為了挖掘真相,深入訪問孟加拉政府高官,對方則否認NSI與這件命案有任何關聯。
凱爾波娜憤怒地問道:「是誰這麼厲害,能殺了阿米努爾又不讓我們知道?」
根據孟加拉「促進人權組織」(Odhikar)的統計,在2007和08年軍方支持的看守政府統治孟加拉國期間,至少有297人遭到法外處決;2009年哈西娜執政後,曾許諾恢復民主的做法、結束不經正當程序的殺戮,但四年過去了,進展仍斷斷續續。2013年1月,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指出,孟加拉的國家安全部門「仍然凌駕於法律之上」,且出現「強制失蹤」這種新問題,愈來愈多的人被綁架並失蹤。
與這些從此消失不見的人相比,阿米努爾因為與國際勞工團體的關係,讓他成為少數被注意到的受害者。儘管如此,究竟是誰將他虐待致死,至今沒人知道。
孟加拉成衣業的工人困境
與阿米努爾命案同一年,當國際勞工團體還在關切此案的進展時,年底卻發生一場駭人的工安意外:2012年11月24日,位在阿蘇里亞工業園區的塔茲雷恩製衣廠(Tazreen Fashion factory)發生奪命火災,造成至少112人死亡、超過200人受傷。火災發生時,約有1,150人待在有8層樓的工廠中,多為領著最低時薪3,000塔克的女工,正在超時工作趕著將衣服生產出來,提供給多種的國際品牌。火勢從一樓開放區域放有紡織品的地方開始燃燒,很快擴散至整個如足球場大小的一樓,同時沿著工廠內僅有的三處樓梯往上,毒氣與高溫迅速蔓延至整個工廠。
因工廠的紡織品並未按照法律存放在防火的密閉空間內,且整棟工廠只有室內樓梯,沒有灑水設備,也沒有工廠內部監視器來觀察廠房內的狀況,火災發生時雖有警報鈴響,但當下管理階層命令工人繼續待在崗位上工作,導致喪失逃生的寶貴時間。工人只能嘗試衝下樓梯,或打破窗戶爬到屋頂,甚至直接跳樓。
政府與相關部門像是沒記取到教訓,類似的工安意外在2013年10月再度上演,而這場發生於2012年底的火災,是孟加拉該國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火災、傷亡第二慘重的工安事故。至於最慘重的工安意外,即隨後發生於2013年4月的事件,嚴重程度超越韓國三豐百貨倒塌事故,也是世界最大單一建築物倒塌、造成人員罹難的災難。
2013年4月24日位於達卡郊區的熱那大廈(Rana Plaza),大約在上午接近9點,工人都已前往上班、女工也將自己的小孩託放在工廠內托兒所時,突然一聲巨響,大樓倒塌。事後相關管理單位統計,當時建築內部有3,122名工人,共1,127人罹難,2,500多人受傷。
事後在總理哈西娜的命令下,該大樓的所有者索赫爾•熱那(Sohel Rana)被捕;孟加拉左派政黨趁機煽動工會進行聯合罷工,國際非營利組織也對孟加拉的工廠進行大規模調查;同年6月,美國暫停對孟加拉的貿易優惠待遇,對孟加拉施壓,強迫該國改善國內違反勞工權益與管理的現況,隨後歐盟也威脅會出自類似考慮採取同樣行動。
孟加拉當局面對這巨大壓力,宣布將成衣業工人的最低薪資從3,000塔卡提高到5,300塔卡;此外,於7月頒布新的修改版勞工法──官方宣稱這是保護勞工的里程碑,非營利的勞工團體卻批評根本是勞工權益倒退的法案。
修改版勞工法內,影響最大的可說是將成立工會的人數下修,從原本要工廠內30%工人的簽名,改為10%的工人簽名即可成立,這造成一個工廠內可能有多個工會;加上孟加拉的工會高度政治化,工會目標經常不是幫工人爭取權益,而是發動罷工、阻撓敵對政黨的活動,多個工會不見得是好事。勞工組織領導者也擔心簽名名單會流落到工廠主或有心人士手中,反而對工人不利。
不同於孟加拉政府消極對待勞工安全的態度,注重形象的歐美服裝品牌也展開行動。阿米努爾死亡前,僅PVH Corp.等零星品牌訂定條約並撥出經費,嘗試改善孟加拉糟糕的勞工工作環境;2013年,在阿米努爾被殺害,及2012-13年間一連串的工廠意外後,以歐美品牌為主的180家國際零售商、進口商及全球貿易聯盟(包括 H&M、M&S、Inditex、PVH Corp及Benetton等),共同簽屬了一項五年合約──孟加拉消防與建築安全協議(Accord on Fire and Building Safety in Bangladesh),以改善孟加拉紡織工廠的環境為目標,提供工人安全訓練,監管1,620間工廠,並將工廠的安檢報告及協議後續的行動計畫公開在網路上。
極高的透明性,加上安全檢查可逼迫工廠主改善建築內部設施,這項協議於2013年5月開始在孟加拉運作後,所監管的工廠傷亡人數降至為零。
然而這是個五年協議,雖在2017年申請延長至2021年,但孟加拉當局正準備將監管活動移交給2017年成立的補救調查小組RCC(Remediation Co-Ordination Cell):這是個國家管制單位,當局認為不需要外國勢力介入,孟加拉自己有能力管理,RCC會定期監督這些工作。
嚴重的工廠建築安全問題似乎暫時解決了,但孟加拉瘋狂的通貨膨脹,以及成衣廠工人的低薪問題始終存在,抗議仍頻繁發生。與此同時,越南的成衣業也在崛起,威脅孟加拉在成衣出口市場的世界第二位置,由於成衣業占了孟加拉GDP的9成,這也等於威脅到整個孟加拉的經濟。將雞蛋全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孟加拉即便想轉型,苦於海外投資商根本只利用當地的廉價勞力,並不會留下太多技術與知識,因此十分困難。
孟加拉如今還是由總理哈西娜執政,整個國家的經濟與建設,在她執政的十多年中有明顯改變,但長期以來的建設不足與貧窮,還有她專權之下包庇的貪腐問題,還在這渴望成為「開發中國家」的土地上肆虐。阿米努爾的死,以及恐怖的工廠坍塌意外,只是讓更多人注意到這塊土地上曾發生的悲劇。
下次在看到Nike、Calvin Klein、H&M、TOMMY HILFIGER等名牌服飾的「Made in Bangladesh」標籤時,或許腦內浮現的就不僅是性價比,而是衣服背後無數勞工受壓榨下的付出。畢竟我們手上正拿著許多人的血汗結晶,不是嗎?
參考資料
- 紐約時報,「孟加拉工人維權領袖的神秘死亡」
- 紐約時報,「Killing of Bangladeshi Labor Organizer Signals an Escalation in Violence」
- 維基百科,「Aminul Islam (trade unionist)」
- 紐約時報,「孟加拉國迫於國際壓力修改勞動法」
- ASIA TIMES,「孟加拉製衣工人抗議最低工資水平」
- 中央社,「PVH Corp.宣佈與非政府組織和孟加拉工會聯盟就消防及建築安全達成重大協議」
- GlobalVoices,「國際工安團體被下令離開孟加拉,紡織工人害怕重回致命工作環境」
- 紐約時報,「孟加拉國製衣大樓坍塌事故元兇遭起訴」
全身長滿能夠抵禦外界寒冷的羊毛,每天在安地斯山脈上與世無爭吃著草,生氣時朝人吐吐口水,又能快樂蹦跳一整天的外星羊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