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飛碟與外星人與真實事件,應該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羅斯威爾事件」了吧?確實,這個在1947年7月4日──無巧不巧地,正是美國的國慶日──發生的(怪異)事件,使得身處沙漠之中的羅斯威爾,直至今日都仍是幽浮愛好者心目中的聖地。
近年來,氣候反常的現象,應該很多人都見怪不怪了吧──無論是沒有颱風的台灣七月、是下起了(農曆)六月雪的北京,又或者是氣溫達25度之高的北極夏日,再再提醒著我們當前的環境已與母祖輩大不相同,人類將面臨更加巨大的生存挑戰。這是自然現象,或者在這之上,有什麼樣的神祕力量主宰著嗎?儘管天人交感看似怪力亂神之說,然而說也奇怪的是,當超過一甲子前發生羅斯威爾事件的前後,天氣確實不太尋常──身處沙漠盛夏的羅斯威爾,下起了一場罕見的大雷雨。
捕獲飛行的碟子
1947年7月8日,《羅斯威爾日報》(Roswell Daily Record)以大大的標題刊出「羅斯威爾空軍基地「捕獲」(captures)「飛行的碟子」(flying saucer)。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有意思的故事:農場主麥克˙布萊索(Mac’ Brazel)在6月14號左右發現地面上有些奇怪的東西,於是在七月四號帶著家人前往蒐集,和兒子看到「由橡皮筋、錫箔紙、硬紙和棍棒組合而成的大面積的殘骸」。他把這些東西撿了起來。
三天後,布萊索遇到警長威爾柯克斯(Sheriff Wilcox)。威爾柯克斯聽到了一些「消息傳言」,說布萊索可能找到了「飛行的碟子」──但也有說法指出,是布萊索主動找上威爾柯克斯,告訴他說自己撿到了這些不知道是什麼的玩意。
威爾柯克斯於是找來了基地軍官,少校傑西.馬賽爾(Jesse Marcel)。馬塞爾則找來了中校薛爾登.卡維特(Sheridan Cavitt)和二等士官長比爾.里基特(Bill Rickett)。三人在布萊索找到神秘殘骸的地方尋找更多殘骸。「我們發現了更多錫箔和橡膠補丁,」馬賽爾說。
接著就是7月8日,《羅斯威爾日報》上刊載的那篇文章了。這篇由基地公關軍官華特.豪特(Walter Haut)起草的新聞稿,描繪了上述的經過。這原本應該是一篇極為單純的事故報告,卻因為他所使用的極不尋常的「飛行的碟子」一詞,而開始受到矚目。
也是在這天,住在距離布萊索農場西邊五公里的土木工程師葛拉第(Grady L.)說他找到了一架金屬碟形物的殘骸。這個碟狀物的直徑約九公尺。裂開的碟狀物附近可以找到數具身長僅100到130公分、全身無毛、大頭大眼、穿著緊身灰色制服的屍體。葛拉第說,軍方很快地進駐此地,把所有的東西都打包帶走。
軍方很快地發出另一則聲明,撤下這篇報導,改以相當普通的「高空氣球」一詞替代。他們說,豪特文中的碟狀物實際上是一種雷達反射器,墜落的物體是攜帶了這種反射器的高空氣球──這個高空氣球是做什麼用的呢?根據日後美國軍方公布的調查報告,那應該是軍方觀察核爆試驗的高空氣球,然而為了避免此事為人所知,因而假託為一般的氣象氣球。
你覺得當時的公眾有什麼樣的反應呢?他們是否急切地站起身來,指責軍方說謊?不透明、不公開?畢竟,這是個糾纏超過半世紀的謎團啊!
令人驚訝的是,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相反地,聽到軍方說那是「氣象氣球」墜毀的消息,所有人都很快地接受了。「故事第二天就死了,」歷史學家羅伯特.戈德堡(Robert Goldberg)評論此事時這樣描述。
故事又死而復生
然而,若是這個故事確然「在第二天就死了」,那麼我們今日又為何會對它抱持著莫大的興趣呢?這個故事,究竟是怎麼起死回生的?
這或許和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大國展開的軍事競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在兩大強權一觸即發的競逐下,「保密防諜」的思想蓬勃發展,連國會山莊裡興起了檢查思想的「麥卡錫主義」,那麼軍方相關的實驗一定更加機敏吧。於是在羅斯威爾事件的隔年,發生了曼特爾幽浮事件(Mantell UFO incident)。湯瑪斯˙曼特爾(Thomas Francis Mantell Jr.)是美國空軍上尉,擁有2,167時數的飛行員。歷經過二戰的他,在1948年1月7日,肯塔基州公路巡邏隊、諾克斯堡控制塔的中士等複數目擊者報告了空中有一個「非常白……大約是滿月四分之一大小……底部似乎有紅色邊框」的物體。曼特爾和他的同僚們於是升空前往偵查。
隨後,一名飛行員的燃料不足,於是返回基地。其他兩名飛行員隨後也因氧氣供應不足取消了任務。只剩下曼特爾持續攀升到超過7,600公尺的高空。
然後他就摔下來了。他的飛機墜毀在肯塔基州富蘭克林南部的一個農場裡。
不明飛行物自然也消失無蹤。
死了一個飛行員,還是在追擊任務中身亡,這是足以震驚全美的大事。新聞媒體一擁而入,軍方必須要針對曼特爾之死,進行詳細的調查──問題來了,曼特爾追擊的那個不明飛行物,到底是什麼?
──可能是金星。軍方說。
他們可不是在推卸責任。恰巧就在幾個禮拜前,一架F-51的飛行員經由類似的程序升空後,才發現自己追逐的物體是金星。軍方認為,曼特爾可能來不及意識到此點,於是越飛越高,飛到氧氣不足的地方後,因缺氧昏迷而導致墜機事故發生。
好像挺有那麼一回事的。然而蒐集到了奇特證言的媒體,卻不因此善罷甘休。與此同時,目擊到不明飛行物的報告開始增加了。
有意思的是,過往對「不明飛行物」的描述,在此時也慢慢統合,集中以「圓盤」的形象出現──在曼特爾事件中,俄亥俄州威明頓基地的觀察員說,那個不明物匹像是一個「紅色的、在燃燒的圓錐體,後面是氣態的綠色薄霧」。
這個事件喚起了先前羅斯威爾事件的記憶。很快地,在1951年,好萊塢就拍出了《異世異種》(The Thing From Another World)。這部講述邪惡外星人被科學家喚醒後大肆屠殺的電影,背景設定為美國空軍和科學家在北極發現墜毀的飛碟與外星人的屍體──除了地點從熱到不行的沙漠搬到冷到不行的北極,光看大要的敘述,簡直就是簡略的羅斯威爾幽浮傳說。
1952年,美國空軍上尉愛德華˙魯佩特(Edward Ruppelt)在美國專門調查不明飛行物的「藍皮書計畫」(Project Blue Book)中受命重新調查曼泰爾事件。他們推翻了金星說,而由於找不到發射氣象氣球的紀錄,因而也對此說表示懷疑。也由於這場調查仍無法確定曼泰爾上尉確切的死因,使得曼泰爾事件遲遲得不到一個合理的解釋,於是人們的想像力開始往「不明飛行物」的方向蔓延了開來──那會是蘇聯最新的武器嗎?外星人不可知的接觸?身處在「國家機密太多了」的時代,事件的背後似乎總存在著某種黑手。
想像力與機密的爭鬥
藍皮書計畫在1970年1月,在證據不足以顯示不明飛行物確實存在的情況下停止了。然而這可無法澆熄幽浮愛好者與陰謀論者的興趣──他們開始一一盤點事件與相關細節。從1978年到1990年代初,深信不明飛行物確實存在的研究者,如核能物理學家史丹頓˙佛里曼(Stanton T. Friedman)、作家威廉˙摩爾(William Moore)、前情報員卡爾˙弗洛克(Karl Tomlinson Pflock)等,針對羅斯威爾事件展開採訪與調查。
佛里曼針對負責蒐集和轉移殘骸的傑西˙馬賽爾的訪問,使得大眾開始對這個塵封已久的事件重新感興趣。1947年軍方由「飛碟」一下子轉換成「氣象氣球」的說法,在事隔多年後終於開始遭到質疑。威廉.摩爾與查爾斯˙貝里茲(Charles Frambach Berlitz)合著,在1980年出版的《羅斯威爾事件》(The Roswell Incident),一舉點燃了大眾的興趣──他們認為羅斯威爾事件的真相,是一艘外星飛船為了觀測美國的核武活動,而在新墨西哥沙漠的上方飛行。然而不巧遇到雷擊,外星人因而墜船身亡,美國政府隨後加以掩飾。
乍聽之下確實很有那麼一回事。然而一艘先進到可以從不知道多少光年以外飛來的飛船,為何卻不能抵擋地球上一場雷雨的雷擊呢?由於事涉外星科技,摩爾與貝里茲或許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吧。
1991年,另外兩位作者,凱文˙蘭德爾(Kevin Randle)和唐諾˙施密特(Donald Schmitt)出版了《羅斯威爾的不明飛行物》(UFO Crash at Roswell)一書。他們在《羅斯威爾事件》聲稱採訪的90名目擊證人之外,又增加了100名的證人。並提出了數項新的描述。該書售出了16萬本,然後改編為電視電影《羅斯威爾》。
彷彿競爭般的,貝里茲在隔年再度推出了以羅斯威爾事件為主題的書籍《墜毀》(Crash at Corona),裡面增加了墜毀幽浮的數量和外星人的人數。
與一般人隨著時間的經過而益加遺忘事件的細節不同,羅斯威爾事件的有關當事人似乎是隨著時間的經過而益加想起了當時發生的事件。先前曾提及的基地公關軍官華特.豪特就是一例。在1979年《羅斯威爾事件》的採訪中,豪特說他曾要求查看墜落物,但被上級拒絕了。然而到了2000年的採訪時,豪特卻聲稱自己曾親自看過幽浮和外星人屍體,同時也參與了如何掩飾此事的討論──寫到這裡,不知道讀者諸君是否有和我一樣的想法:「你都參與了,還把『飛碟』兩個字寫出來?!」
豪特對此當然有一套自己的說法,然而他在1991年創立了「國際幽浮博物館」並擔任館長,也是不爭的事實。
1994年,在新墨西哥州議員的要求下,美國空軍發表了一份名為《空軍羅斯威爾事件調查報告》的文件。這份調查報告認為,羅斯威爾事件的真相,與當時被列入最高機密的「莫古爾計畫」(Mogul project)有關。計畫的內容是想要利用高空氣球偵測蘇聯核試驗所產生的衝擊波。
根據這份報告,當時軍方「釋放了許多用橡膠製成的高空氣球,氣球下懸掛著雷達靶標、及用於音響傳感器的螺旋槳等實驗裝置。這些裝置都不進行回收。……靶標主要以鋁箔製作。」
然而美國公眾並不買單。當時CNN做的民意調查,顯示多數民眾相信外星人確實存在,之所以未曾公開,都是因為政府掩蓋。在當時,如果問他們,美國軍方若已在如羅斯威爾此類事件中拾獲外星人和他們的飛碟,那麼又有什麼必要進行「藍皮書計畫」?又有什麼必要承認裡面確實有些現象無法解釋?他們就會說,那是因為政府想要取信於民眾,因此假裝自己一無所知。
陰謀論瘋傳的背後,是對政府與各式「機密」的毫不信任。1997年上映的《MIB星際戰警》,從某方面來說,正是在此脈絡下誕生的喜劇電影──為什麼你不記得曾看過外星人?因為政府有配備了外星黑科技的專門特務。《MIB》甚至完美地解決了為什麼特務不會叛逃的問題:是的,沒錯,因為連他們自己都不記得了。
這簡直是完美的循環論證。一切的一切都因為政府有超乎想像的完美執行力。然而另一方面,要打破這樣的幻想似乎也不困難──既然這個政府效率如此高超完美,為什麼還會爆發讓尼克森得灰頭土臉下台的水門案呢?尼克森難道無法動用外星科技來保護自己與他骯髒的小祕密嗎?一向熱愛執行民主外送,同時無比疼惜自己國人性命的美國,又為何不動用外星科技,把所有不合己身利益的國家轟個灰頭土臉呢?
半個世紀以來,堅信幽浮存在的陰謀論者與堅信幽浮不存在的反陰謀論者就這樣迴旋往復地不斷爭吵。而隨著傳說中照片與投影片的出現、原始調查報告的莫名銷毀,以及歷任美國總統在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一貫的「寶寶知道但寶寶不說」的俏皮態度,使得相關事件的爭議始終不歇。
羅斯威爾事件的真相,會不會有大白的一天,我不清楚。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有無數的影視與戲劇以此作為題材,滋養了幾代人無窮的想像力(與羅斯威爾市市民的錢包)。
辦公室調查員
心情隨著天氣變化起伏,熱愛香水,擁有一隻野生的馴化貓頭鷹。人生的格言是”Revenge. It’s even better than biscuits.”,但到現在都還沒復過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