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惡魔的背影》 ──追索邪惡之際, 一路秉持的謹慎與執念

冬陽/調查員 檔案調閱116次
臉譜出版

「我熱愛閱讀犯罪實錄,但不免注意到一個事實:作為這樣的讀者,我是在主動地選擇消費他人的悲劇。只要是負責任的消費者,就該盡量對自己做出的選擇小心謹慎。因此我只讀最好的:也就是那些不畏艱難、見解精闢而充滿人性的作者。」

全球暢銷小說《控制》作者吉莉安.弗琳,在《惡魔的背影》導讀文中如此界定何謂「最好的」犯罪實錄作品,同時肯定了該書作者蜜雪兒.麥納瑪拉的書寫才華──更精確地說,是她「追索懸案真凶與真相的執念,並且對受害者及其家屬、各方協助調查和提供線索人員的剴切關懷」。

儲存了三千五百個檔案的硬碟、三十七個從郡檢察官那裡收到的檔案箱、上千頁數位化後的警方檔案、十來冊筆記本和零散紙張,是麥納瑪拉的調查素材與成果心血。她是一介平民老百姓,連私家偵探這種接受委託、藉以營生的身分都沒有,不過是將閱讀與研究各種犯罪案件的興趣轉而開設名為「真實犯罪日記」的網站,沒想到於2009年前後察覺數樁發生在加州的未解懸案似乎互有關聯。

「金州殺手」

這些犯罪事件原本分屬不同系統及地區受到當地警方關注查緝,各被封予「東區強暴魔」、「維塞利亞掠劫者」、「原始暗夜尾隨者」的稱號廣受媒體大篇幅追蹤報導,使得民眾人心惶惶、調查人員焦頭爛額,是1970至1980年代加州居民的共同夢魘。將近二十年後,麥納瑪拉透過發表在自己的「真實犯罪日記」網站與《洛杉磯雜誌》的一連串調查報導,逐漸拼湊出更為驚人的犯罪全貌:累計超過五十起謀殺、性侵、暴力攻擊傷亡案,作案區域跨越六百公里之遠,歷經三十年尚未落網的惡魔,在此刻有了新的名字:麥納瑪拉稱其為「金州殺手」(金州意即加州)。

《惡魔的背影》一書正是麥納瑪拉調查多年的成果集結,以特定的年分與地區作為章名陳述案發與調查過程、從現有證物證詞(不論是檢警提供的報告書、媒體的新聞專題、或是麥納瑪拉親自去敲被害者家門獲悉的第一手言談)進行推敲,於2018年出版的非文學作品。然而,這並非一本結構完整、貫徹作者書寫意志的著作,只因麥納瑪拉在2016那年受心血管疾病影響服藥不慎驟逝,遺留未完的篇章最後由兩位熟悉她這一路調查的好友協助補寫。但這樣的不完美絲毫無損《惡魔的背影》的價值,反倒凸顯了吉莉安.弗琳所強調的「不畏艱難、見解精闢而充滿人性」這項寶貴特質──只有麥納瑪拉能從同樣的文書訊息中帶領讀者進入原本不熟悉的時刻和現場,在好奇探問與過度耽溺間取得平衡。

事關人命,更應謹小慎微地寫作

「犯罪實錄」這類作品在撰寫之初就有其特殊性及侷限性:它必須是大眾熟悉感興趣的真實事件與人物;取材必須全面且忠實,甚至要透過寫作者親身的訪談填補手中素材的缺漏,不容許妄加猜測;很可能因為近距離接觸與這樁悲劇相關的人士而受到傷害(哪怕是生理或心理上);立場和主題的取捨拿捏將決定整部作品的走向、成敗以及是否能夠服眾。楚門.柯波帝《冷血》、安.魯爾《愛死妳》、派翠西亞.康薇爾《開膛手傑克結案報告》、清水潔《連續殺人犯還在外面》、大衛.格雷恩《花月殺手》、道格拉斯.普雷斯頓與馬利歐.史貝奇合寫的《佛羅倫斯人魔》等目前已中譯的作品,都充分展現了犯罪實錄作品的核心價值與信念,絕非內容農場般的資料拼貼、為求收視率點擊數而自行腦補揣度的不負責任發言、見獵心喜的嗜血窺探造成更多人受到傷害,這樣的謹小慎微在《惡魔的背影》書中展露無疑。

這本書的另一個謹慎,出現在繁體中文版出版社的編輯定位與行銷包裝上。《惡魔的背影》美國原版上市兩個月後,加州警方就宣告逮住了金州殺手,是位名叫喬瑟夫.詹姆斯.迪安傑羅的男子,部分媒體在報導中提及麥納瑪拉長期的調查報導間接協助警方破案,但加州警方並不這麼認為。臉譜出版社引用了相關的資訊如實陳述這本書與案件偵破之間的關係,不渲染也不誤導地譯介這本書給台灣讀者,呼應了原作者的理念,值得讚賞。

► 更多討論或想與冬陽分享的心得,歡迎前往謎團:「犯罪報導寫作是消費他人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