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旅遊】第十四站:小琉球•烏鬼洞

居墨/調查員 檔案調閱1395次
烏鬼洞入口石碣

去過小琉球嗎?曾不曾聽過島上的「烏鬼洞」?這名字聽起來就頗不吉利──黑色鬼魂棲息的洞,還是烏鴉與鬼魂藏身的洞窟?關於這個洞窟的身世,網路上流傳版本眾多,而在1975年立下的石碑則說:

 

「明永曆十五年,延平郡王鄭成功,克復台澎,驅走荷人。少數黑奴未及歸隊,逃來本嶼,潛居此洞。數年後,有英軍小艇在此洞西北之蛤板登陸,觀賞風光,黑奴乘虛搶物燒艇,並盡殺英軍。旋被搜尋之英艦發現艇燬人亡,乃上岸搜索,但黑奴潛伏洞中,百般誘脅,誓死不出,乃灌油引火,黑奴盡死洞中。」

 

這一說將烏鬼洞的由來,牽連上了明鄭時期與所謂的「黑奴」──乍看非常有理,但1990年代,曹永和院士結合了日本時代學者做的考古發掘,提出了該洞與荷蘭時期的關聯,而非碑上的明鄭時期,這才使烏鬼洞之說真正地明朗起來。

而這段由統治者荷蘭人日誌的觀點而衍伸的歷史,當筆者一一檢視當時的熱蘭遮城日誌文字,只感到心情沉重……

 

金獅子島:漂亮的名字,殘酷的詛咒

17世紀,距今300多年的1622年,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尚未占領台灣本島──指的是今日台南一帶──他們先是與明往復地交涉、衝突,先占領了澎湖作為據點;同年10月,來自荷蘭鹿特丹的金獅子號,因大風暫時停在小琉球島旁,並派人上該島尋找水源。沒想到船員全部失去消息,而大雨暴風之下,金獅子號的其他船員也無法找尋失蹤船員的下落;船隻離開之後,船員才輾轉得知,那些上島取水的船員,都已受到島上居民殺害,無一倖免。

這就是小琉球島在歷史上的名稱之一:金獅子島,來自此不幸的、誤會與衝突的事件。

11年過後,荷蘭東印度公司已在台南安平一帶站穩腳步,以荷蘭澤蘭省(Zeelandia)為名的熱蘭遮城,也已完成基礎工程,日後將成為全島對外貿易的總樞紐。一切漸上軌道的熱蘭遮城與大員市街,卻有一名高層官員始終沒忘記10多年前的這起事件:我們金獅子號上尊貴的船員,被島上的「土著」屠殺了……他心中想著,勢必要報仇!例如麻豆人、例如金獅子島上的「土著」,得好好接受懲罰才是!──這人正是出身荷蘭米爾堡的第四任台灣總督:漢斯普特曼斯(Hans Putmans)。

漢斯任內,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南大員的生意開始有盈餘,他同時也落實若干鐵腕政策,比方命令軍隊去台南大員周遭懲罰那些不聽話的部落,而聽話的那些則派遣荷蘭傳教士進入,傳播信仰並教導文字。在那些年,麻豆社、大目降社、蕭壠社,以及金獅子島上的人,都是他藉著槍砲、彈藥陸續征服與攏絡的對象。

1633年11月18日,熱蘭遮城日誌記載:

 

「先遣隊先往島上做了若干探勘,金獅子島可說非常優美,種有很多椰子樹、番薯、玉米和其他農作物,周圍大部份是巖礁,在北邊與南邊各有一個小沙灘,我方的人就是從那裡登陸的,有點像珊瑚礁;穿過小森林之後,我方的人都說,從沒看過那麼美麗整齊的農地。」

 

又說:

 

島民往洞穴藏起來,人未再出現,該洞穴的自然形勢,看起來是往地下挖進去的。

 

想像一下,金獅子島上的居民,應當過著安逸自足的生活,卻因若干理由將「來訪」島上的他方軍隊、船隻看作是敵人,才導致當年的意外。而荷蘭軍隊正是來報仇的:同一天,荷蘭軍隊與部分合作的蕭壠社人、新港社人,與中國漢人,一起上島探勘,而島上居民一看到敵人來襲,一下子就躲到大型洞穴中,無法得知其蹤跡了。這一批軍隊人數不多,無法採取進一步的攻擊,因此他們決定先放把大火,先將島上大村莊的房屋全部燒毀,並將居民畜養的豬隻全部殺掉、斷絕居民居住與飲食的來源後,就暫時撤退,等待下一次充分準備後再回島上。

烏鬼洞

順我者生、逆我者亡的大滅絕

過了幾年,普特曼斯總督接觸到大員南方的「放索仔社」,他們的語言與金獅子島上居民的語言有部分能共通。終於,不論是要和談或是進一步衝突,總算有中間人能當溝通與探知對方情報。在精通各部落語言的牧師尤紐斯的詢問下,放索仔人敘述了他們跟島上居民的往來:雖然多年來都沒有大衝突,但這幾年來彼此都不相信對方,兩方都有派遣使者到對方部落請求交好,到最後的環節總是不歡而散。「放索仔社」的人一度到島邊要下船相談友好合約,仍舊因為不敢下船而回頭。

從放索仔社的角度,即便語言能通,島上的居民也頗令人害怕。

同年4月18號,大本部再度集結大軍,正式出征金獅子島。士兵與水手加起來超過百人,與近百位周遭部落的居民來助陣,兩百多人的軍隊就這樣浩浩蕩蕩搭著戎克船遠征金獅子島。22號,熱蘭遮城日記撰寫員寫道:

 

「今日金獅子島方來信,信裡寫說,先前派遣的全軍抵達金獅子島,先撞見約20位該島居民,他們很憤怒地要來搏鬥,但當我們的優良步槍手向他們射擊,並射死他們多人後,他們就立刻逃走,也再也看不見蹤影。因為無人看守村莊,我方再度把村莊燒毀。」

 

針對島民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紛紛躲在洞內的情況,大本部立刻回信下達作戰方針:選定幾處出入地方、做堅固的籬笆防衛敵人,然後將可見的洞穴所有出入口堵死、釘住,並放臭煙進去。

這個策略可說相當成功,從4月18日開始,每艘回航大本部的船上,都載著40-50名左右因受不了荷蘭封鎖全島、決定投降的島民。26日,島上的荷蘭軍隊發動大突擊:他們先派新港社人與放索仔社人在全島搜尋,並發現一處相當大的洞穴,內藏許多島民;荷蘭方面派出多名士兵封鎖全部出入口,只留下一處,準備逮捕從此逃出的島民。同時軍隊搜光、燒毀所有可能的水源與食物,施放濃煙入洞穴──守株待兔的戰略大獲成功。

 

烏鬼洞裡的真相,以及持續的殺戮

到5月初,已有超過200名的俘虜被運回熱蘭遮城,多半是婦女與小孩。等到5月7號,荷蘭方判斷洞內已無太多活人,因此入內搜查,發現約有300人左右的島民死在洞穴中,多半是遭嗆死,少數被燒死,屍體層層堆疊,因洞內光線黑暗,連荷蘭軍人都不敢仔細觀看;濃濃屍體的臭味,也使得這些軍人不敢久待。

算下來,已有約500餘島民或遭攻擊而亡,或被俘虜,或不幸死於洞內。儘管荷蘭也帶了懂溝通的放索仔人想勸降洞內居民,但這些人多半堅守家園、不願出來投降,也使得洞內死傷人數多過活著被俘的人。

5月後,金獅子島上可以說歸於「平靜」,只剩下些許男性島民在島上以游擊方式做最後抵抗,靠著高處岩礁的椰子樹、香蕉樹維生。儘管能不時給予荷蘭方一些零星的突襲,但也常被荷蘭方的手榴彈、步槍攻擊,或是遭荷蘭同盟的部落戰士獵首。

荷蘭方仔細搜查全島,發現島上原來還有另一個大部落,農舍整齊、景觀優美,農舍內有豆子、玉米等作物。為獵光全島、不讓島民有任何機會反擊,荷蘭軍隊再度放火燒毀這村莊內的建築。大火飛揚,金獅子島上,再度揚升金銀火焰的不祥顏色。

烏鬼洞出口

被指定「成為新港社人」或奴隸

5月底,在新俘虜的證言下,荷蘭方知道島上人數所剩無幾,便留下少數荷蘭軍隊繼續全島的圍捕,熱蘭遮城這邊的大本營,則開始討論這兩百多名的俘虜該如何處置,因為他們也不想將糧食不斷消耗在這些俘虜上。最後會議決定的大方針如下:以較少的經費與損耗,讓這些活著的島民成為「基督徒」,於是將所有的女人與小孩都分配給已與荷蘭交好的新港社人。不過他們也規定新港社人,不得轉讓、販賣島民,或當作奴隸使用,而要把他們當作「自己人」;換句話說,就是「成為新港社人」。

至於男人,先開始差遣他們做些基層勞動建設,例如當時荷蘭軍隊在魍港興築的碉堡,讓這些人去那邊搬運石灰與磚頭,若未來在島上無進一步的勞動需求,就送去印尼巴達維亞,即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大本營,以便繼續奴役。據曹永和院士的研究,正個過程島民光死亡者就超過上千人,再加上投降的眾多島民,推測該島原本應該有複雜社會組織的大型聚落。

就這樣,原本金獅子島(今日小琉球)上,那些漂亮的香蕉樹與椰子樹,還有島民種植的各種豆類作物,以及看似已有兩大社群的小琉球島住民,命運因第一次帝國主義的大航海運動而完全改變;他們偶然撞見在中國東南沿海發展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因數場誤會與紛爭,遭到了「全島屠殺」,而活著的俘虜,也被「強制同化」成新港社人,或送到巴達維亞異鄉「終生為奴」。

由於語言能互通,小琉球上的居民應該也是南島語族的一員;想想同在蘭嶼上的達悟族人,還有在日本時代初期已經相當漢化的基隆和平島平埔族人,令人不禁感慨,台灣周遭各島上的南島原住民,竟在近數百年發展下,有如此不同的遭遇。

烏鬼洞風景區記事碑

 

「烏鬼洞」究竟有沒有可怕的故事?有的,文化滅絕就是最可怕的故事。它是島民受荷蘭軍隊全島屠殺的見證,是島民堅守家園卻不幸命喪洞窟、屍體堆疊出來的悲劇,是活著的島民四處流散再也回不了家、一度消失在歷史上的活生生悲劇。

這場發人省思的悲劇,值得我們今天重新看待小琉球這個重要的歷史現場。

 

參考資料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臺灣日記知識庫,《熱蘭遮城日誌》

熱蘭遮城日誌/I-F/1633-11-08

熱蘭遮城日誌/I-F/1633-11-12

熱蘭遮城日誌/I-F/1633-11-18

熱蘭遮城日誌/I-F/1633-11-19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4-05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4-11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4-14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4-16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4-19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4-25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5-01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5-03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5-04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5-07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5-10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5-11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5-12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5-16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5-18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5-19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5-25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5-28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5-29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6-02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6-03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6-05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6-14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7-01

熱蘭遮城日誌/I-H/1636-09-17

熱蘭遮城日誌/II-F/1644-11-15~1645-03-14/補充資料

曹永和〈小琉球原住民的消失一重拾失落台灣歷史之一頁〉《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臺灣::聯經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