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光心慌慌》到《月光光新慌慌》:褪去糖衣的萬聖節

可亞貓/調查員 檔案調閱169次

儘管經典恐怖電影《月光光心慌慌》(Halloween)在40年來不乏續集,但《月光光新慌慌》(Halloween)可是在這40年中唯一被原班監製認可的正統續作。此一正統不僅建立在前人的認可與原班人馬的重歸:首集導演約翰.卡本特成了本集的監製,而當年19歲的女主角潔美.李.寇蒂斯(Jamie Lee Curtis)也重返惡夢,飾演59的阿嬤,再次對決也老了40歲的冷血面具殺人魔「麥克邁爾斯」(Michael Myers),更在於電影本身喚起了40年前大眾既被嚇到破膽,卻又意猶未盡的觀後感。在傳統上適宜殺人魔出沒的萬聖節剛過不久的今日,你是否也好奇這部電影,如何讓這樣一個連續殺人魔角色,在影視史上與觀眾心裡,留下不可抹滅的印記?

(以下有雷)

1978年的經典恐怖電影《月光光心慌慌》(Halloween)

在萬聖節你會想到什麼?邪惡南瓜?滿口鮮血的吸血鬼?面目醜陋的女巫?還是一張蒼白面無表情的臉?

追朔1970年代末期、美國殺人魔系列的電影起源,1978年的《月光光心慌慌》是影響後世深遠的經典之作,其中幾個劇情設定更成為驚悚恐怖片的模板公式,像是對玩樂青少年的懲罰、活下來的主角一定是用功上進的好學生、性愛必須死等……但它更成功的是創造一個經典的殺人魔──麥克邁爾斯。

 

經典的病態殺人魔角色

麥克邁爾斯是神祕、去個性化、極惡的代表,除了蒼白恐怖的頭套隱藏他的真實面孔以外,電影中的麥克邁爾斯常躲在畫面的邊緣,或是只有某部分身體入鏡,我們對於麥克邁爾斯的家庭背景、真實面貌、成長歷程所知甚少,僅知道他六歲時就親手殺了自己的姊姊,接下來成長的歲月就在精神病院中度過;他一句話也不說,只是隨著時間流逝不斷累積「殺人的慾望」,直到下次萬聖節覺醒的時候。

萬聖節本來是基督教對其他文化宗教的統稱,在基督教尚未席捲歐洲大陸以前,歐洲人是以泛靈信仰為主,當時住在不列顛群島上的凱爾特人相信,10月31日是夏天的最後一天,相傳這天惡鬼與亡靈皆會來到人世,四處遊走,因此人們假扮成惡鬼,來威嚇那些不請自來的惡鬼,達到遏阻的效用。在《月光光新慌慌》裡,女主角洛莉的經典台詞「You don’t believe in the boogeyman? You should.」讓人們想起萬聖節最初的目的,不是討糖吃、不是Cosplay,不是參加變裝舞會,而是抵禦惡靈!在退去商業化之下過度包裝的糖衣,恐懼才是萬聖節的核心。

「惡靈」正是對麥克邁爾斯最好的詮釋,在有限的資訊下,你很難將麥克邁爾斯單純歸類為「心理變態」、「淫樂殺人兇手」,充其量只能歸類他為「連續殺人兇手」,但相較那些有犯案動機、鎖定特定目標、有一套規則的連續殺人兇手,然而麥克邁爾斯又跳脫這樣的邏輯,只能說它是「超自然」的存在,如果硬要分析歸類麥克邁爾斯,無疑是侮辱這個角色。

正因為這種純粹的殺人,才顯得《心慌慌》與《新慌慌》的獨特與傑出。

 

惡靈、都市傳說與真實案件

然而你知道嗎?看似虛構難解的殺人魔背後,其實也有著一宗疑似真實的案件。1912年,在美國出生的史丹利.斯蒂爾(Stanley Stiers)在醫院出生時,被護士惡意地與另一床的小男孩對換。不幸的是,他原生家庭的父母帶著他養父母的兒子,在歸家的路途上發生了車禍。以致於養父母日後雖然發現「我的兒子不是我的兒子」,但卻也換不回自己真正的兒子。

失落的養父母,懷抱著對自己親生兒子的懷念與傷痛(他們甚至沒有抱過他),看到活潑好動的史丹利,不由得生出了「為什麼是你活了下來?」的怨憤。

他們開始虐待他。因為史丹利的存在,不停地提醒他們至親的死亡。

史丹利的養父母之後又懷了一個小女孩蘇西(Susie)。沒有被換走的蘇西,成了家中的天之驕女。史丹利的處境更加的不利了--連妹妹都加入欺負他的行列。

1923年的萬聖節前夜,11歲的史丹利終於受夠了。從來無法外出討糖的他,拿著廚房的刀子不停的砍殺剛參加完前夜派對回家的蘇西,接著殺了他還在睡覺的父母。最後,連他家的狗狗也被殺掉。隔天晚上,史丹利出發討糖。他在路上碰到了在學校霸凌他的惡霸,據說,他一個個的殺掉他們。甚至殺掉了其中一個人的全家。

討完糖的史丹利,在聯邦調查局前來逮捕他時,還坐在公園的鞦韆上,一股腦地吃掉這些糖。

儘管這個案件相當驚悚,然而弔詭的是,這起案件卻缺乏相關的佐證,從文書資料到報刊報導,一應俱缺。有些人相信那是因為政府的插手,有些人則覺得這不過是虛構。然則以虛構來說,這起案件又太過詳細了--從緣由到姓名與案發時間,甚至還包括了史丹利進入精神病院後的後日談,要說全然的虛構,或許也過於武斷。

約翰.卡本特從未證實過此案與《心慌慌》之間的關聯。然而出於主角的相似度,也從未有人放棄過這樣的可能。

 

百大驚悚電影之一與它的正宗續集

2018年的續集《月光光新慌慌》(Halloween)

如果把恐怖片觀眾分為「加害者」以及「被害者」心理狀態,這兩部片成功滿足了這兩者觀眾的心理狀態:沒有像《破案神探》、《小丑》等片,藉由追尋童年的傷痕、缺憾的親情,企圖解釋殺人魔的心理狀態、給予觀眾合理的解答,甚至博取觀眾的認同,進而同情加害者(會有這樣的「過度解釋」,某方面也是為了滿足「人性本善」的想像),《月光光心慌慌》的麥克邁爾斯把純粹的殺人慾望發揮到極致,從首集序場,那位6歲就拿刀殺死親姊姊的小男童,便宣告了麥克邁爾斯天生就與純真、善良毫無瓜葛。在2018的《月光光新慌慌》,麥克邁爾斯從病院巴士逃出來之後,就直接大開殺戒,甚至打破好萊塢以往不殺兒童的慣例,卻又在後面情節遇到嬰兒的時,作出「道德的抉擇」,建立起麥克邁爾斯捉摸不定的殺人規則。

值得注意的是,麥克邁爾斯從未使用槍來殺人,他都以生活中隨手可得的菜刀、鐵鎚、電話線,甚至是徒手勒死人,用直接、近距離,甚至近乎原始的殺人方式,充分滿足加害者視覺上的「觸感」,也同時對被害者造成強大的心理壓力──但結尾不免俗的正義終究獲得短暫的勝利,用政治正確的結局來滿足「被害者」的心理狀態,在《月光光新慌慌》之中,甚至上演三代攜手復仇的溫馨結局,不免讓人吐槽這根本是闔家觀賞的賀歲片吧?雖然結局老套且過於甜膩,但這正是許多「被害者」觀眾所期待的正義,而不死之身麥克邁爾斯,再次隱身於黑暗中,面具下沉重的喘息聲,宣告邪惡並未遠離,這種開放式結局則同時滿足「加害者」的心理狀態。

《月光光心慌慌》系列至目前為止總共拍了十一部續集,為何2018年的《月光光新慌慌》會被首集導演約翰.卡本特指名為正宗《月光光心慌慌》的續集?除了約翰.卡本特是《月光光新慌慌》的監製以外,在看續集當中就可發現很多情節、畫面、元素,都與首集電影相似,因此不難猜到約翰.卡本特為何對2018年的續作有高度認可,例如同樣使用飄逸的白床單製造懸疑氣氛、蓋在身上裝鬼的橋段,有擔任保母的角色,從二樓摔下去卻沒死的情節等……是致敬但也是困境。

續集為了符合與首集相類似的結構,卻犧牲了劇情的鋪成,《月光光心慌慌》、《月光光新慌慌》皆是讓麥克邁爾斯先殺旁邊無關緊要的配角,來建立一層又一層的緊張感,首集故事情節相較簡單,這樣的手法確實可以建立觀眾的緊張情緒,進而擔心女主角將要面臨的危機。

然而到了《月光光新慌慌》,這樣的鋪陳卻顯得多餘且無關緊要,新作企圖將過去的陰影作為祖孫三代之間的衝突,卻又大篇幅地描述麥克邁爾斯追殺艾莉森(孫女)朋友的經過,以至於洛莉與凱倫這對母女只有形成表面的對立、毫無感情的危機告白,母女聯手復仇的過程,也在倉促的20分鐘之內結束,孫女艾利森甚至在結尾剩下10分鐘的時候才加入戰局,最後在一團混亂之中,補了麥克邁爾斯一刀,讓人忍不住怒吼:「你根本是來撿尾刀的!」

 

即便續作有太多值得吐槽的地方,但《月光光新慌慌》只以一千萬左右的製作費,就海撈全球2.55億票房,再次證明麥克邁爾斯的魅力無法擋,續集《月光光新慌慌2》也預計將在美國時間2020年10月16日上映,超級阿嬤洛莉與殺人魔麥克邁爾斯的對決,依舊延燒。

 

參考資料

  1. 《月光光,新慌慌》Wiki
  2. 萬聖節Wiki
  3. Halloween (2018)
  4. Halloween Soundtrack Composer Notes
  5. The Real Michael My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