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女士事件】癌末病患散發毒氣,醫療團隊集體中毒?

檔案調閱857次

「癌症會傳染?」

這種話在現代科學昌明的社會說出口,肯定讓大多數人笑掉大牙。畢竟「癌症不會傳染」這個知識,可是在國中健康教育就有教了,更何況健康教育還是青春期學生學得最認真的科目,你說是吧?

不過,1994年2月19日,美國加州莫雷諾谷(Moreno Valley, California)卻發生了一件完全超乎常識的事件。一位得了癌症被送進醫院治療的病人,竟然讓她周邊的醫護人員一個一個接連生病、倒下!

這不是電影情節,也不是都市傳說,而是真實發生的事件。但事件原因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別擔心,癌症依然「不會傳染」,讓疑案辦帶大家一起探討真相吧。

葛洛莉雅‧拉米雷茲

與癌症末期作戰的女子

故事的起點,要從事件主角葛洛莉雅‧拉米雷茲(Gloria Ramirez)講起。拉米雷茲是個相當平凡的拉丁裔女性,她是家庭主婦,與丈夫和兩個小孩住在加州河濱市(Riverside, California),身上沒有任何超能力。她擁有一份單純美好的家庭生活,周遭的親友喜歡她的笑容,她還年輕,這份快樂理應持續下去……。

然而,她罹患了子宮頸癌,而且她的病況很快就惡化到了末期,這時候她還不過31歲。

正處盛年,卻身患難以治癒的重病,這對拉米雷茲與她的家人來說,肯定是很大的打擊。我們難以想像,在拉米雷茲與病魔奮戰的最後時日中,她們到底承受了多少煎熬。

很不幸,拉米雷茲沒有成功戰勝癌症,她在1994年2月19日那天,陷入了嚴重的昏迷,心跳率提高、血壓降低,同時她還呼吸困難,無法說出連續的句子。子宮頸癌末期造成她嚴重腎衰竭,進而引起心臟衰竭。晚間8點15分,家人緊急將她送進莫雷諾谷的河濱綜合醫院(Riverside General Hospital),醫護人員二話不說,開始搶救這位病人的性命。

根據美國科普媒體《發現雜誌》(Discover)報導,醫療團隊遵照程序,為拉米雷茲注射地西泮(Valium)、咪達唑侖(Versed,又名速眠安)、蘿拉西泮(Ativan)來鎮定她,再為她注射利多卡因(lidocaine)跟特蘭新(Bretylium)來平緩她過速的心跳,同時還為她接上了人工急救甦醒球(Ambu-bag),讓氧氣能進入她的肺部。然而,這一切的治療程序對拉米雷茲都沒有太大效用,她的狀況依然危急。

醫療團隊只好剪開她的上衣,準備為她施行電擊,進行心臟除顫(defibrillation),但團隊成員卻發現拉米雷茲的皮膚上有一層泛著詭異光芒的不明油狀物;同時,還有人聞到她的呼吸中帶有一股既似果香又像大蒜的謎之氣味。

這些現象,並不是一位癌症末期的女性病患常見的病徵。但醫療團隊沒有對此想太多,趕快把人救回來才是重點──「接住她!」一聲急切的呼喊迴盪在創傷室(trauma room)中,讓救人的高壓張力更膨脹到了極點。

但接二連三的怪事,就在此時開始發生。

示意圖

不明原因的病狀一一擴散

在場醫護人員回神後才發現,「接住她」叫聲中的「她」指的並不是病患拉米雷茲,而是正在為她治療的護理師蘇珊‧凱恩(Susan Kane)。不知道為什麼,凱恩突然暈厥了,倒在洪伯托‧歐秋亞醫生(Dr. Humberto Ochoa)的懷裡。

凱恩本來好好地在工作,卻突然倒下了,是壓力太大、太過疲累嗎?眾人還沒有心思去想這個問題,另一位住院醫生茱莉亞‧高琴斯基(Julia Gorchynski)也開始感到暈眩不適,反胃噁心,便離開進行急救的創傷室到外面休息。旁人正想上去關心,高琴斯基卻跟凱恩一樣,突然昏倒在地。更糟的是,她也出現了呼吸困難的症狀,甚至呼吸暫停(apnea)。

接著,呼吸治療師(respiratory therapist)莫琳‧威爾契(Maureen Welch)成了第三個倒下的醫護人員。一個接著一個,搶救拉米雷茲的醫療團隊成員出現暈眩、噁心、呼吸困難、甚至昏厥等病狀,37個醫護人員之中,竟然有23個人都遇到相似的問題,其中5個人還必須住院接受治療,高琴斯基醫生更是住院了兩個禮拜。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些發病的醫護人員只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都參與了拉米雷茲的急救。醫護人員並不是不可能在診療過程中突然發病、受傷而因此倒下,但搶救拉米雷茲的醫療團隊所遇到的狀況,在正常救護程序下可說是前所未聞。難道說拉米雷茲除了子宮頸癌末期、腎臟與心臟衰竭等,身上還帶有其他病菌、疾病、甚至是某種毒物嗎?

拉米雷茲當晚8點50分就不幸過世,對發生在自己身上與周遭的一切毫不知情。或許,這對她來說還算一種「幸運」,因為倘若她活過那一天,她就得面對媒體為她取的可怕綽號。

「有毒女士(The Toxic Lady)。」

詭譎難解的致病謎團

拉米雷茲療程中發生的大規模發病事件,讓醫院非常緊張,懷疑是不是創傷室或病人的身體受到某種化學藥劑或毒物的汙染。一組危險物品處理隊穿戴全副裝備,進入了創傷室,不過他們並沒有找到任何會造成上述現象的有毒物質。

對醫院來說,這個結果讓他們鬆了一口氣,但詭異事件依然沒有解答,他們得要繼續尋找致病原因。既然創傷室環境不是起因,那麼起因就是在病人身上了。

拉米雷茲的遺體前後共經歷了三次驗屍,連同她的死因、體內物質、醫療團隊發病原因的調查,則整整進行了兩個多月。河濱市的法醫中心為之進行了非常詳盡的驗屍,分析她體內的物質,並逐步排除非異常狀況。然而結果卻令他們感到挫敗,雖然法醫中心主任安卓森(Brian Andresen)找到了三種異常物質:一種阿摩尼亞的衍生化合物(解釋了當時醫療團隊聞到的阿摩尼亞氣味)、菸鹼醯胺(nicotinamide)、以及甲基硫醯基甲烷(dimethyl sulfone)。不過這些化學物質量都太少,法醫不認為它們有辦法引起大規模中毒事件,也與拉米雷茲死因無關。

另一方面,由於找不到毒物來源,負責調查醫院事件的兩位醫生歐索利歐(Ana Maria Osorio)跟華勒(Kristen Waller)訪談了經歷事件的34位團隊成員後,做出一個結論:這起事件是因為醫護人員壓力過大,在高壓環境下觸發的大規模歇斯底里,特別是女性醫護人員、沒吃晚餐的人發病率較高這些現象,更證明這起事件的成因是來自壓力。不過,這份報告也沒有排除有化學物質觸發事件的可能性。

以上的調查結果,都不足以讓人滿意。畢竟哪個醫院的急診室跟創傷室,不是每天都在上演如此生死交關的高壓場面?為什麼獨獨拉米雷茲的醫療團隊壓力特別大?經歷發病的醫護人員不同意歇斯底里的結論,請求安卓森再次詳細檢視調查。

安卓森與副主任格蘭特(Pat Grant)重新鑽研所有檔案,試圖找出他們疏漏的地方,找來找去,這個遺漏的點竟然只有一個氧原子之差──在拉米雷茲血液中找到的甲基硫醯基甲烷(dimethyl sulfone)可能來自它的近親二甲基亞碸(Dimethyl sulfoxide,簡稱DMSO),或許就是整起事件的起因。

二甲基亞碸

另類療法害人害己?

二甲基亞碸是甚麼物質?它是一種化學溶劑,除了常見於工業用途,同時也是油漆清除劑。不過,1960年代起,一份研究報告為二甲基亞碸開啟了一條全新道路──可以滲透肌膚,卻不會破壞人體的二甲基亞碸,可能可以用來治病!

二甲基亞碸確實有醫療用途,運動員主要將之用來緩解肌肉痠痛、止痛,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核准二甲基亞碸作為緩解間質性膀胱炎的藥物成分,不過除此之外,二甲基亞碸在其他疾病的療效,並沒有經過任何醫學證實。

「沒有醫學證實」阻止不了想要尋求神奇藥物跟另類療法的人們,有些人開始鼓吹用二甲基亞碸擦身體,可以治療關節炎、肺氣腫,甚至是癌症。一時之間,二甲基亞碸成了媒體寵兒,它的神奇療效在各大媒體上廣為宣傳。即使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1980年代就大力警告民眾,不要使用二甲基亞碸來治療癌症,不僅沒有正面療效,還可能會阻止身體吸收其他藥物。但政府的無聊公告,要怎麼抗衡講得天花亂墜的電視保健節目,跟大眾尋求偏方的心理呢?直到今日,還是有不少病人會採用這種另類療法。

拉米雷茲可能是受到電視媒體宣傳另類療法影響的其中一人(圖為奧茲醫生秀Dr. Oz Show的畫面,奧茲醫生秀是美國最受歡迎的健康節目之一,不過其中內容缺乏醫學實證的問題也常受批評)

拉米雷茲或許就是採信抗癌偏方的其中一人。醫療團隊在她身上發現的詭異油光,很可能就是二甲基亞碸的外敷劑,而且二甲基亞碸滲入人體時會產生一股近似洋蔥、大蒜的刺激性氣味,這與醫療團隊描述的氣味相符。拉米雷茲或許是用二甲基亞碸來緩解癌症末期的劇烈疼痛,也有可能是在絕望與慌亂之中,希望能夠從另類療法找到一條生路。

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也協助調查這個案件,他們以拉米雷茲服用二甲基亞碸的前提,提出一個假說:拉米雷茲身上因為含有大量的二甲基亞碸,這個物質遇上進入她體內的大量氧氣而發生氧化作用,瞬間在封閉的創傷室內,產生高濃度的甲基硫醯基甲烷,造成了現場醫護人員的集體不適。

這聽起來是很合理的答案,只不過卻受到拉米雷茲家屬的激烈抗議。他們強烈否認拉米雷茲生前使用過二甲基亞碸來抗癌,並將矛頭指向醫院環境不佳,質疑醫院花了長時間調查,最後卻宣布拉米雷茲死於癌症跟器官衰竭。他們指控醫院隱瞞真相,醫院才應該負起全責,而不是可憐的拉米雷茲,不但沒有被醫院治好,還要被媒體取「有毒女士」這種惡毒綽號。

雖然說家屬如此悲痛跟憤怒,也屬人之常情,不過他們對醫院的指控缺乏證據;遺體的腐敗狀況,也使得調查人員無法再確認拉米雷茲皮膚上的物質是不是二甲基亞碸,導致整樁案件就此成了雙方僵持不下的無頭公案。

歷經眾多科學研究跟法醫調查,我們至今仍然無法確定這起事件的起因為何。唯一能夠確定的是,「有毒女士」這張標籤,還會跟著壯年早逝的拉米雷茲女士繼續下去,直到科學研究突破的那一天吧。

參考資料:

  1. 《發現雜誌》相關報導,http://discovermagazine.com/1995/apr/analysisofatoxic493
  2. https://allthatsinteresting.com/gloria-ramirez
  3.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archive/politics/1994/04/30/case-of-toxic-woman-closed-with-mystery-still-unsolved/470acaeb-74d2-42d7-82df-5b56fa2b5fc5/?utm_term=.f84258f0d2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