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已結束)沒有解不開的謎團?─非虛構寫作解謎工作坊

檔案調閱58次

「報導文學。新新聞。調查。田野。訪談。知識。真實。創意。跨領域。文學。歷史。集體記憶。問題意識。作者觀點。」

非虛構寫作  關鍵字。

好的非虛構作品,跨越時間與空間,兼含理性與感性,在回應集體之際,同時得保有作者的獨特性;非虛構寫作就像一場「解謎」之旅,寫作者帶著疑問與好奇前進,以文學之筆穿越未知,剖析現實;既解大歷史之謎,也探問個人的生命之迷,比虛構更迷人。

非虛構寫作無所不在,你的筆所寫下的,鍵盤正打出的,或許就是非虛構寫作!歡迎準備前往非虛構寫作路上的朋友們,共同加入解謎工作坊;一群橫跨虛構與非虛構的講師,將用嚴密紮實的十二堂課程,磨亮你的雙眼與文字,喚醒寫作慾望,實踐田野腳步,直直抵達那屬於你的,非虛構寫作應許之地。

 

★主辦單位

疑案辦(重大歷史懸疑案件調查辦公室)

 

★課程規劃

課程分成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概念課程「謎團分析」,從新聞學,歷史學,人類學三個面向,談非虛構寫作的可能和想像。第二階段實務課程「進場解謎」,將著重田野、調查、採訪、寫作等實戰經驗的分享。最後帶領學員進行現場踏查,也將實驗團體寫作的可能。

採小班教學,設導師一人,在「解謎團練室」時間,帶領學員討論寫作題材的開發和進展。最後一週,學員需繳交一份非虛構寫作執行計畫書,由講師點評。

 

★課程時間

2018年2月11日~3月25日,週日上課,共六週十二堂。分成早上、下午兩個時段,每個時段2.5小時。當天課程的最後一小時,為解謎團練室時間,由導師帶領討論。(春節期間2/18暫停一週)

 

★課程地點

臺北市(詳細地點另行通知)

 

★招生對象

具有基礎寫作經驗,對非虛構寫作有興趣及未來有相關寫作規劃者。

 

★招生名額

10-15名。

 

★課程費用

已經註冊成為謎團會員者,特價新台幣1000元;若尚未註冊成為會員者,則為新台幣5000元。

 

★報名時間

自2018/2/1(四)~2018/2/8(四)17:00前止;請於截止時間前完成報名繳費。

 

★報名方式

統一先以線上報名https://goo.gl/forms/DzYcoIxz3cSbzmAo1 。請留下您的email,後續會有專人聯繫。

 

★課程內容

日期 課程時間 主題 講師
2/11

8:45-16:15

【非虛構寫作在中文世界的前世今身】 富察、蘇碩斌
【真實或虛構?─結合歷史研究與文學想像力的寫作可能】 蘇碩斌
2/25 9:45-17:15 【穿越時光迷霧─史料收集與辨析】 蔡蕙頻
【田野是個巨大迷宮:人類學的地圖指南】 魏明毅
3/4 9:45-17:15 【真相的考掘:新聞學的非虛構寫作】 野島剛
【真實世界的戰鬥─調查報導】 簡永達
3/11 9:45-17:15 【人人身上都是一個秘密─人物專訪】 李屏瑤
【化想像為真實─文字鍊金術】 房慧真
3/18 9:00-17:00 【觸摸歷史的溫度─老台北踏察尋秘】 蘇碩斌
【做伙來拼圖─《終戰那一天》的集體寫作】 蘇碩斌、江昺崙
3/25 9:15-16:45 【期末成果分享與講評】 富察、陳思宇
【非虛構寫作的當代想像】 富察、陳思宇

 

★講師介紹

富察

八旗文化總編輯,滿族鑲黃旗富察氏,曾於上海從事出版工作,2009年到台北創立八旗文化。主要編輯範疇包括:政治、社會評論、中國觀察與研究。他引介西方的中國研究,挑戰兩極化的中國觀察。編輯作品有《野心時代:在新中國追求財富、真相和信仰》、《滿洲國的實相與幻象》、《皇帝亦凡人》等。

 

蘇碩斌

臺大臺文所教授,研究的主要關懷為現代時空之出現,曾就都市、觀光、媒介等主題發表論文。著有《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企劃《百年不退流行的台北文青生活案內》、《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近年嘗試連結文史研究與文學寫作的「非虛構創意寫作」。

 

蔡蕙頻

熱愛臺灣,喜歡旅行臺灣各地找尋歷史現場,品嘗小吃,用不同語言和不同的人聊天,蒐集各種紀念章。著迷於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生活的活潑氛圍。現為國立台灣圖書館編輯。著有《不純情羅曼史:日治時期台灣人的婚戀愛欲》、《好美麗株式會社:趣談日治時代粉領族》等書。

 

魏明毅

不論是初初入門幾年的人類學或近二十年的諮商工作,始終都是為了回應自己內在那隻野地孤鬼不斷丟出來的悶響。嘗試成為一名民族誌的書寫新手,由「說」轉路╱跨徑到「寫」。希望透過安靜地寫字,在世界的荒謬裡自由來去。著有《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

 

野島剛

資深媒體人,作家。1968年出生。擅長採訪報導兩岸三地華人圈的政治、外交、文化等多面向議題,目前在日本、台灣、大陸等地許多媒體上開闢專欄發表時事評論。已在台灣出版《兩個故宮的離合》、《謎樣的清明上河圖》、《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

 

簡永達

研究所讀新聞,工作就是個寫字的,做著描寫與記錄的工作,只不過在某些時刻,看著眼前發生的事,明白這不是讓人可以置身事外的戲。現為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記者。

 

李屏瑤

1984年生,臺北蘆洲人,文字工作者。中山女高,台大中文系,目前於關渡妖山攻讀劇本創作。著有《向光植物》、《無眠》。

 

房慧真

台大中文系博士班肄業。曾任職於《壹週刊》,撰寫人物專訪,目前為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資深記者。著有散文集《單向街》、《小塵埃》、《河流》(獲2014年博客來百大選書)。人物採訪集結《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於2017年由時報出版。

 

江昺崙

綽號薑餅人,政大臺文所碩士、臺大臺文所博士班念不完。曾經在宜蘭種過稻米、在國會當過兼任助理、網路媒體想想論壇的工作人員,目前在彰化縣溪州鄉公所服務。合著有《實踐哲學:青年讀史明》、《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

 

陳思宇

臺大史研所博士、臺大歷史系兼任講師丶中研院近史所博士培育計劃丶日本一橋大學言語社會研究科客員研究員丶社會學研究科客員研究員。歷史紀録片企劃丶歷史顧問。現為內容力有限公司營運企劃長。

 

★導師介紹

林易澄

歷史文字工作者,關注近代以來由虛構概念所構成的,我們卻實際生活其中的世界的軌跡。曾訪問多位親歷戰後白色恐怖的前輩與家屬,合著《無法送達的遺書》。同時撰寫音樂評論,文字散見《號外》、《牯嶺街小劇場文化報》、《放映週報》、《端傳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