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的台北市高樓林立,但若回到尚未蓋起高樓大廈的時代,舊稱「圓山仔」的圓山公園,可說是台北盆地中相當獨樹一幟的存在。面臨基隆河的圓山公園,顯而易見地有著優越的戰略地位,圓山公園內的坑道,也是因此而挖掘。或許也是因為如此,所以日治早期,被官方緝捕的對象在士林一帶遭到追緝的時候,也很喜歡以此為躲避之地,趁機遁逃。著名的廖添丁與他愉快的夥伴們便曾在士林茶商王文長家作案後,由圓山公園經雙連遁逃。奇特的是,儘管報端言之鑿鑿,但這起竊案卻並未出現在廖添丁相關檔案中。廖添丁是否真的曾路經圓山?按理,廖添丁在士林、大稻埕等地都曾作案,更曾在大龍峒遭逮捕,按地理位置考量,不如說他沒走過圓山,那才不太合理。途經圓山的理由是哪次竊案,或許也不太重要吧?!
在廖添丁之前,有另一位台灣史上名聲也很響亮的人物踏足過今天的圓山公園,那就是簡大獅。1895年台灣遭割讓後,許多有志之士揭竿而起。時局混亂下,土匪、強盜與義軍的交界,隨著不同身份、立場與遭育而有了各種不同的說法。可以確定的是,到了1897年,盤踞在陽明山的簡大獅,已是令新統治者頭痛不已的土匪頭子。1898年9月,在密探的策反下,他率四百多人投降台灣總督府。同年10月11日,報刊上刊載著簡大獅聽説大龍峒、圓山公園一帶有「無賴之徒,時常截途搶劫」,為了怕連累自己,故派部下假扮商人,果然逮到兩個搶匪,交給日本官方處置。然則,簡大獅不願如官方所願,出居士林街,且似乎持續向鄉里收取保護費的行為,最終激怒了日軍。1899年,他與親信潛逃至金包里(今金山),再往淡水,最終偷渡至清國。簡大獅最終在總督兒玉源太郎向清國使出引渡大法之後遭清廷逮捕,遣返回台,並於1900年經審判後處決。
至於被簡大獅逮捕的那兩個賊,一個是家住大稻埕的張永治,另一個是在港仔嘴(今板橋港嘴里一帶)撐船維生的郭成。雖然被簡大獅逮住送官,但他們活的應該比簡大獅更長吧。
除了日治初期的這兩個倒霉鬼之外,還有許許多多在大稻埕、大龍峒一帶遭追捕的,也都曾在圓山的樹陰中躲躲藏藏。1926年6月,住在宮前町的陳有盛,殺妻傷母後,為了躲避追緝,便曾逃進圓山。警察大舉出動搜查,最後在大直山麓包圍了陳有盛。陳有盛最終以刀自裁,重傷送醫。話說回來,由於日本時代,基隆河南北側的山都叫圓山,因此這個「圓山」到底是南岸的圓山公園(龍峒山),抑或北岸的圓山大飯店(劍潭山),就要猜一猜了。時序更迭,隨著圓山的越發熱鬧,濃密的樹蔭下,似乎再也遮擋不住搶劫與強盜的刀光劍影。然而犯罪是不會就此消滅的,它只是轉了個路數,繼續在黑暗中等待著誤入歧途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