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發展不在預料內
其實我一直有「編劇」與「小說家」的雙身分,在我的認知裡,前者是工作,
後者則是為了限制更少、實驗性更高、風格感更強的私人創作,因此當我的小說
能先於劇本公開發表,這是令我感到意外的第一點。
其次則由於《救生員派遣中》帶有驚悚、致鬱的元素,那也很可能成為我被
認識的標籤與印象;但事實上,我筆下的故事類型大多都以科幻、動作為主,因
為動作是改變的努力,而科幻則是以一個相對合理的脈絡提供一個可能發生的假
設,它讓人的想像力有所根據,好抽離當下的現實,正如某位網路說書人的開場
白所說:「故事脫胎自生活,生活往往比故事更加殘酷。」
但誰又說得準?也許,《救生員派遣中》的灰暗與獵奇才是我不經意流露出
的真實樣貌。
在「救生員」之前的「清潔工」
《救生員派遣中》的部分筆記在2011年就已經起草,當時的寫作代號名為
《清潔工劄記》,並計畫以單元集的方式呈現,只不過才剛完成了前三篇,我卻
在要寫成小說還是劇本的問題遇上選擇障礙,儘管兩種文體都寫了,測試結果始
終未能滿意,因為我一方面希望能夠藉由劇本的具體影音建構真實感,一方面又
希望能夠更意識流地陳述各角色抽象的心理狀態;後來糾結無果,加上學業繁
忙,只好將整份寫作計畫暫停,如此一擱就是好幾年。
往後十餘年,我的人生有各種奇怪的遭遇,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出現
了劇烈的變化,於是再度打開《清潔工劄記》,我多了不少動盪的內容能夠補充,
並總算能夠雙向思考,除了確認小說體更能讓這主題得到發揮的空間,我也回過
頭去重新設計了故事發展,在取捨之間重塑更適合的陳述形式。
而作為私人紀念,當年最先完成的三部短篇,那三名主角也被我以某種方式
轉化並保留在《救生員派遣中》裡,慣性自殘的女高中生、罹患冒名頂替症候群
的白領以及時差嚴重、只在半夜出沒的保險調查員,她們分別變成了「敏敏」、「余
安」與「高橋」。
它的一切都會被讀到
與作業取向的劇本不同,小說本身就是完成品,因此不僅情節、場景、動作
與對白,連說明都屬於可展示的一部份,在更高度的創作自由中,伴隨而來的正
是更龐大的設計工程,因為連採取什麼樣的視角、使用何種敘事語氣,無論明示
或暗示、迴避或著重,這些都能埋藏豐富的資訊量。受惠於純文字媒介的盲點反
而才能獨有的優勢,小說體提供了更多的敘事策略選項,我曾在閱讀《隱形怪物》
(Invisible Monsters,1999)時深刻感受過這點。
基於同理,考慮到《救生員派遣中》的主題有其嚴肅與私密的本質,我在設
計閱讀體感時刻意保留了一定程度的距離,這對讀者或該題材所涉及的族群都是
一種保護,到底而言,我希望提供的是理性娛樂,而非某種說教或者特定議題的
宣傳,尤其若在知曉通篇劇情後再回頭檢視,應該就能發現更多加工的線索、伏
筆及弦外之音,它們都是為了這目標而存在。
有什麼緣由啟發你設計出「清潔顧問」這樣的職業嗎?
服務源於需求,世上諸多服務不只涵蓋了人的一生,甚至也包含死後的代
理,好比「信託」正是一例;以需求的範圍之廣,「清潔顧問」的存在應該也不
足為奇。
由於泡沫經濟的緣故,日本於兩千年後,不堪龐大債務的欠款人催生出「夜
逃屋(夜逃げ屋)」的成立,只不過會有求於夜逃屋,那麼委託人在本質上仍存
在著對於生的渴望,因為債務是可以斷然擺脫的;相較之下,如果這種沉重的負
擔正是生命本身,那麼當事人能向誰求助?
除此,我對清潔顧問的設計還來自於某些生命經歷,隨著年紀漸增,我不免
得協助長輩們的後事,在清理遺物的環節時我才發現自己對他們的認識極淺,正
由於他們過世了,所有的生活軌跡全都毫無保留地被公開,幾乎沒有任何隱私可
言,但清理的工作量不少,且帶有急迫性,我也無法停下去仔細共情;因此這便
成了我形塑清潔顧問心理狀態的切入角度。
「清潔顧問」這一設計,在2011年版就已存在嗎?
在2011 版的構想中,清潔顧問的角色是存在的,不過由於當時採取了短篇
集的結構,清潔顧問只在其中一個單元擔任主角,於其他人的故事裡,他偏似一
個功能性的角色,並在委託案的結尾整理工作筆記,而且外貌、年紀、個性都與
現在的洛伊差了很多,若要有個能參考的具體形象,我會說他有點接近「奇利柯
醫師(ドクター・キリコ)」。
2011 年版和新版最重大的一個(或數個)不同之處是什麼?
主要更動有四個,一是將第三人稱敘事改為第一人稱,以方便我隱藏特定的
資訊,或更詳細交代主角的內心活動;二是選擇以清潔顧問擔任主角,好讓讀者
的注意力得到重心;三是取消短篇集的結構,改由一個完整的主線將每個案子結
合在一起;最後則是擴大了「追查神祕人」的篇幅,提高整體的娛樂性與可讀性。
在寫作《救生員派遣中》時,是否注入些些編劇經驗?
我猜應該是更加明確的「建立鏡頭」,每當切換場景、時間,或者有新角色
登場時,我至少都會給出較為具體的描述,以利讀者能從這些前提中更方便想
像,通常這樣的說明在劇本中是必要的。
另外,我或許也採用了一點聲音方面的編輯手法,儘管小說是純文字,但我
假設讀者在腦中也會有一個無名之聲將它唸出來,因此我也利用了這點,以試圖
達到旁白、畫外音、前導音等一系列的效果。
假如要拍成電影,這故事最適合發生哪裡?
如果預算與技術門檻不是問題,美國加州的洛杉磯市是個不錯的選項,它的
國情滿足了小說成立的寬容度,且週遭的衛星都市──包含帕薩迪娜、北好萊
塢、康普頓、長灘以及猛瑪山──都能為故事提供相對應的場景,只可惜大眾運
輸系統並不夠完善。
|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bookstw.link/7lbudh
誠 品│https://pse.is/7lbuhd
讀 墨│https://pse.is/7lunrg

來自天行者家族,與亞崔迪家族為世交,從小受基地教育,正等待下一個謝頓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