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美清明怪案】撿骨謎雲(上)

戴維森/調查員 檔案調閱677次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1959年4月初,對於景美一個在四年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爸爸來說,這詩句在那時此刻再貼切不過。那時他想要趁著清明節,幫兒子掃墓之外,順便撿骨另立牌位。想想他與意外身亡的愛子闊別四年,一時間要打開棺木,內心應該也是百感交集,不過,他應該沒想到,在一掊黃土之下,是重重的謎團等著他。

撿骨習俗的意義

不過在談這個案子之前,先來談談台灣跟周邊區域的撿骨習俗吧,在人類學研究中,撿骨又稱為二次葬,也就是在人死下葬數年後,後代擇期清理骨骸,另外重新埋葬。從考古學者的研究發現,這很可能是百越族的習俗,在過去百越族活躍的地區:江蘇到廣東一帶的華南地區,自新石器時代起,都或多或少有二次葬的墓葬。關於這個儀式的起源,人類學家曾做過幾種推論:氣候潮濕,而發展出比較能保存骨骸的方法、百越族群遷徙頻繁,這樣比較容易攜帶先人骸骨、象徵斷絕與死者的陰陽聯繫,使死者安息。

之前調查員去沖繩玩時,發現沖繩人的墳墓形制跟日本本土差很多,反而跟台灣某些墳墓有87%像,而且有個特殊的名稱叫「門中墓」(呃,拜託沖繩先靈原諒我湊到墓碑前看),調查員好奇一查才知道沖繩因為有很多福建移民,甚至有「閩人三十六姓」之說,因此墓葬文化、形制也深受福建影響,不僅外型長得像,而且也有撿骨習俗,在沖繩看到一個個如石饅頭般的「門中墓」,其實是家族骨塔,裡面收納了一個沖繩家族歷代祖先的骨灰罈/金斗甕。

在撿骨文化盛行的區域,比如說現在的香港(香港稱為執骨)跟台灣,都有一些共通的禁忌或習慣,比如說會把骨骸以坐姿的方式疊放在金斗甕中。禁忌方面比如說忌諱遇到蔭屍,也就是屍體埋葬多年不腐化的情況,這樣會對後代的運勢產生不良的影響。或者是撿骨時,參與儀式者不能隨便亂搭肩、喊人全名…等。

雖然可能很多人一聽到撿骨,就會想到驚悚的蔭屍傳聞。調查員小時候看霹靂布袋戲,裡面有個角色叫蔭屍人,跟秦假仙都是甘草人物,以前小時候不懂事,一直以為他可能是土公仔之類的人,長大之後才知道蔭屍是…。其實先別說蔭屍,其實骨骸也很嚇人啊,調查員自己有次偶然在路上遇到人家撿骨,看到在曬太陽的骨骸,也是嚇得不要不要的:「呃…,您好您好,不打擾了您。」然後趕快轉頭加速離去~~~。

但其實細論撿骨背後的發展脈絡,其實是有相當豐富的文化意涵,像是古代百越族的文化,到底以什麼樣的形式潛伏、留存在現在華南的不同族群之中?又或者像福建-琉球(沖繩)這種古代華南與東亞其他區域的文化交流,而且這也象徵著慎終追遠,畢竟這樣保存先人骨骸,也是挺大費周章的呢。

蔭屍露玄機

一不小心就講了這麼多,還是回到案件本身吧。到底在棺蓋底下,是親子陰陽兩隔的殘酷事實,還是重重的疑雲呢?

1959年4月8日,住在景美鎮(是的,古早以前景美曾經是個鎮)的楊金蟬趁著清明節時期,幫過世四年的兒子楊進益撿骨,就找了土公仔(撿骨師),當時位在景美鎮興福里公墓的楊進益墓地,準備開棺撿骨。但一開下去才發現不得了了,過了四年的時光,楊進益的屍體仍然「整欉好好」,完全沒有腐化。根據記者的描述,在開棺之時楊進益的屍體甚至兩眼圓睜,光想像都覺得猙獰啊。但更讓楊金蟬困惑的是:原以為兒子是在迪化街豆沙店工作時被機器碾斷手臂,失血過多而死亡,沒想到此時棺材中的屍體,臉上有不明刀傷,致命的左手手傷也不似碾斷般的支離破碎,而是整齊的切口。

原本只是一場按照習俗的尋常開棺撿骨儀式,想不到卻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究竟四年前發生了甚麼事呢?

【景美清明怪案】撿骨謎雲下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