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凱砍頭案】同知大人驗屍路上遭斷頭,命官冤死矛頭直指生番作亂

戴維森/調查員 檔案調閱850次

「大人,冤枉啊!」

但此刻,躺在林野中的潘凱大人,和他的差役們,如果可以說話的話,大概也想大喊:「大人我自己也覺得很冤枉啊!」

乾隆五十一(1786)年的春天,時任淡水廳同知的潘凱,從廳治竹塹城帶人前往貓裡社勘驗無名屍。這件事很難說是地方官的日常,當時臺灣各廳縣幅員遼闊,而且大多是人煙稀少的區域,簡單來說就是很危險的意思。大多數的案件如果遇到需要勘驗、提訊相關人士的狀況,往往都是由縣官飭令差役前往。

潘凱此次從竹塹到貓裡社,也就是今日的新竹市至苗栗市之間,距離長達三十多公里,如果在今日,google map還會好心地告訴你多達三種步行路線,但不管哪一種,都要耗費七個小時以上。那時先別說沒有google map告訴你路況如何,連過個河都不一定有船有橋,得自己嘩啦嘩啦涉水過河,如果還不幸遇到山洪暴發,下個月就得換去海龍王那邊報到上班了,而且路上也隨時有強盜和「生番」取人性命。在這種已知路途遙遠又各種凶險的狀況下,潘凱這麼大陣仗地親自跋山涉水前往相驗無名屍案件,就顯得有些不尋常。

但,就這麼不湊巧,在潘凱一行人回途路上,就不幸全員遇害,頭被砍光光。上次是犯人蕭蔭被掉包,這次是朝廷命官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殺害,當潘凱被殺害的消息經過層層上奏,傳到乾隆耳裡時,都可以想像乾隆有多震怒了,這不是比扯鈴還扯,恐怕連扯鈴都要扯斷了。乾隆震怒之餘,當然不是說「來人啊,都給我下去!」(咦,到底是要出現還消失呢?)而是在痛罵兇手之餘,責令福建水師提督派人來臺徹查兇手及案發過程。

根據當時閩浙總督雅德與乾隆皇帝之間往來的奏摺,這件事情最後是以潘凱在回程視察樹林口隘寮時突遭「生番」殺害,並派兵殺死涉案(?)「生番」,並依因公遇害之例給予遺族撫卹作結。雅德甚至認為潘凱在兩年前於樹林口設立隘寮,破壞當地的原漢關係,並種下日後潘凱在此地被生番殺害的遠因。在表面上,這件事情就如此塵埃落定。然而,另一種說法的出現,使得這件事情的真相,又陷入阿罩霧,不是,是五里霧之中。

清代著名史學家趙翼,在〈平定臺灣述略〉一文當中,除了提到「臺灣自古不隸中國。」要戰請找趙翼喔之外,也談到了這個案子,趙翼認為潘凱當時是要到城(竹塹)外相驗無名屍,但才一出城就連同差役都被殲滅,看起來就像極了預謀犯罪。

因為大人遇害茲事體大,又找不到兇手,只好把責任賴到「生番」頭上,並且用酒、肉誘殺「生番」交差了事。實際的兇手始終逍遙法外,但官府的威望在人民心中早已蕩然無存,「生番」也對官府恨之入骨。

話說回來,從來沒有來過臺灣的趙翼,為什麼會知道這件事情呢?

這得從潘凱死後隔年(1787年)的林爽文事件說起,當時當閩浙總督李侍堯正為林爽文事件頭痛時,他想到曾經參與準噶爾、緬甸戰役,且謀略、文采素負盛名的趙翼,便邀請他擔任幕僚,共謀對策。趙翼很可能是在這段期間,從李侍堯身邊的相關人士聽到了這個說法。研究員寫到這邊,腦中浮現了一個奇妙的畫面:趙翼與其他幕僚、官員在公餘聊天八卦之際,突然有人說:「X的!這件事情才不是像雅德大人說的那樣!」於是有了這個版本的說法。(以上畫面純屬研究員個人推論+腦補,僅供參考。)

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之間,到底誰說的是真的呢?

如果參照目前臺灣史學者對於乾隆年間北部土地開發的研究,則可能可以再掌握一些端倪。臺灣在納入清國版圖之後,經過康熙至乾隆初、中葉一百多年的開墾,平地人口逐漸飽和,有許多漢人、「熟番」開始偷偷越過番界開墾土地,並釀成許多械鬥、糾紛。為了保住官位和飯碗,閩浙總督富勒渾於是在乾隆四十九(1784)年奏請清丈「番界」內外土地,積極管理。而在此年調任至臺灣的潘凱,於是也就成為清丈土地小尖兵啦。若將趙翼、雅德的說法放在這個脈絡下來看,潘凱很可能是在清丈土地的過程中,得罪既得利益者而慘被殺害。

至於這個既得利益者會是誰呢?從這個脈絡看來,應該是常在「番界」周邊走跳的人。可能是「生番」,但也很可能是其他族群。雅德將責任直接推給「生番」的作法,顯然有點過於隨便。

到底,雅德把命案責任歸給原漢衝突的說法,是隨口的抱怨,還是透露了甚麼不為人知的玄機?在這之中,是否有什麼樣的陰謀牽涉其中呢?以目前所有的資料,我們難以斷言兇手真實身分,不過從雅德的言詞跟作為來看,看起來是隱藏了不少內情呢。

參考書目:
林玉茹、畏冬,〈林爽文事件前的臺灣邊區圖像:以乾隆49年臺灣番界紫線圖為中心〉,《臺灣史研究》19卷3期(2012),頁47-94。
張重崗,〈關於叛亂的敘述:《東瀛紀事》及其他〉,收於陳惠齡主編,《傳統與現代:第一屆臺灣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萬卷樓,2015)。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清高宗實錄選輯》(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案彙錄乙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案彙錄丙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
趙翼,〈平定臺灣述略〉,收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海濱大事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5)。
鄭螢憶,〈1784年「臺灣田園分別墾禁圖說」解讀工作坊 苗栗沿山田野踏查活動紀要〉,網址。(2018年3月19日擷取)
蘇峯楠,〈1784年「臺灣田園分別墾禁圖說」解讀工作坊-「紫線番界圖與十八世紀臺灣邊區社會」學術研討會紀要〉,網址。(2018年3月19日擷取)

[the_ad id=”8081″]